最近更新

  •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国医大师】男,1917年8月生于江苏镇江市。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已逾70载。2015年12月14日凌晨0点06分,因突发肺栓医治无效在南通中医院去世,享年98岁。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邵权武【国医大师】

    邵权武【国医大师】

    邵权武【国医大师】 邵权武,男,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出身于中医世家,祖传三代行医,为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特色医药合作中心教授,消化肝病临床医学研究员,中国特效医术研究会委员,中国当代医界精英辞典总编缉。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白细胞在人体作用

    白细胞在人体作用

    白细胞在人体作用: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不同种类的白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俞景耀【中医针灸医师】

    俞景耀【中医针灸医师】

    俞景耀简介:俞景耀中医针灸医师、国家高级按摩技师、湖北太禾春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万籁声自然门、六合门、罗汉门传统武术及武医传人、中华武术六段,“罗汉门武术”,“岳武穆八段锦”两项目非遗传承人。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血管畅通生命长

    血管畅通生命长

    血管畅通生命长【中医养生】 中医学上认为万病的根源就在于瘀。人体生命中血管寿命和人的寿命等长,说明了血管有多么重要。如果把人体比喻为一个城市,那么血管就相当于城市的道路。如果有条道路拥堵了,那么从这条路上通过的车辆就不能畅快通行。如何使全身血管,颈动脉血管状态良好,光滑没有斑块,无瘀血硬化症状,中医中药让您血管畅通生命无忧!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国医大师吉良晨

    国医大师吉良晨

    国医大师吉良晨——吉良晨,男,生于1928年2月,北京市人,满族,国家级中医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农工党员,国医大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6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尤对延缓衰老及养生保健之术颇有研究。吉大夫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酷爱医学及武术气功,40年代从祖父学医,其学业纯属出于家传、师授、自学:启蒙于其祖父乌里布额尔吉氏程吉顺(子玉),之后随其师袁鹤侪(晚清御医)、陈慎吾(伤寒大师)、韩琴轩(民间世医)、宗维新(金匮大家)拜读内、难、伤寒、金匮、本经等经典名著。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香附的临床应用

    香附的临床应用

    香附,草本植物,味辛、微苦。归经循行:入肝经、三焦经。功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本草纲目》曰:“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胕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明代名医龚廷贤

    明代名医龚廷贤

    明代名医龚廷贤: 龚廷贤(1522~1619)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金溪人今属江西,[明金溪霞澌龚家∽今合市乡龚家人]。父龚倍,曾任太医院医官。自幼承庭训,随父习医,尝谓:良医济世,功同良相。故勤研《内经》、《难经》及金元诸家学说,久之贯通医理,遂以医鸣。临证遵古而不拘泥,治多奇中,因愈鲁藩元妃之疾,入御医院任太医。是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吴茱萸汤的临症与研究

    吴茱萸汤的临症与研究

    吴茱萸汤的临症与研究:吴茱萸汤方药歌诀: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1.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2.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3.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十二时辰与脏腑

    十二时辰与脏腑

    十二时辰与脏腑: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中医望诊之眼部诊

    中医望诊之眼部诊

    中医望诊之眼部诊: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看眼睛也是望诊的一部分。从眼睛可以观察身体的健康状况,包括上下眼睑的颜色以及瞳孔、黑眼球和眼白等各部位,不同部位出现异常颜色,都可能是内脏疾病的反映。中医所称的“五轮”包括肝、心、脾、肺、肾这五脏,虚、实、寒、热在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异常表现,而肝、心、脾、肺、肾等五脏,也和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互相对应。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中医名方《四逆汤》临床应用

    中医名方《四逆汤》临床应用

    中医名方《四逆汤》临床应用:中医名方“四逆散”,为和解之方剂,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主治: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胃不和者胁肋痛等症状。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中医经方治“五积”

    中医经方治“五积”

    中医治“五积”: 现代生活中熬夜、冷饮、农药残留食品、湿浊等等“瘀积”是百病源泉。很多疾病都不是一发而就的,是你身体里长期积累的毒素,慢慢从一些小的不适症状,变成重大疾病。所谓“五积”就是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这5种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毒素堆积。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心血管必知的五种方药

    心血管必知的五种方药

    心血管必知的五种方药:1,脑安胶囊[活血化瘀,益气通络]。2,益脑宁片[益气补肾、活血通脉]。3,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行气止痛、消食化滞]。4,乐脉颗粒[行气活血、化瘀通脉]。5,逐瘀通脉胶囊[破血逐瘀、通经活络]。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茶水服药禁忌知多少

    茶水服药禁忌知多少

    茶水服药禁忌知多少?日常中生病在所难免,正确的吃药步骤非常重要,您掌握了正确的吃药方式了吗?你吃药的时候喝的是什么水?很多人对这个细节没有注意,吃药的时候许多人不管什么水直接送服,有的用饮料,有的用咖啡,有的用茶叶水,这些做法正确吗?对药效有那些影响您知道吗?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立春与养生[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春与养生[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春与养生[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春,中华传统习俗之一,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立春始,一岁添矣。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女性排卵期生理变化

    女性排卵期生理变化

    女性排卵期生理变化 排卵是成熟的卵子从卵泡排出的过程,女性出生后,两侧卵巢约有30—60万个卵泡,但在人的一生中,只有约400个卵泡能发育成熟,其余退化了。大多数人成熟的卵泡应该是在18-20mm,成熟的卵泡一般达到20mm都会开始排卵。但是也因人而异,因为临床上部分人卵泡可能达到22-23mm才破裂,部分卵泡可能14mm时就破裂。14mm卵泡破裂后也可能有成熟的卵子,而且也能受孕。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怀孕与育儿常识

    怀孕与育儿常识

    怀孕与育儿常识怀孕常识你知道吗,千万别错过!孕前注意:【怀孕的最佳季节】5~7月是受孕的最佳时间。准妈妈在5~7月怀孕,到来年的3~5月生育,这样孩子出生正好跨过严寒,又避开酷暑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草本肠道清洗剂马齿笕

    草本肠道清洗剂马齿笕

    草本肠道清洗剂马齿笕它是“肠道清洗剂”,吃它防便秘,肠癌绕道走,是中医药草本的中医宝典。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大,很多人患上了便秘的症状,不仅影响生活也影响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
  • 吃素够营养且更健康

    吃素够营养且更健康

    吃素够营养且更健康改变了我的观念吧,在今天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养殖业、种殖业、食品加工业却违背天道生产出让人类生命终结的花样食品,鸡、鸭、猪、鱼等抗生素养大、重金属、农药残

    2021-11-06中医文化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