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杨明远[道家结幡第一高手]
2021-10-23民俗文化 10883人已围观
简介杨明远[道家结幡第一高手]“结幡”乃道家的一种消灾请神的仪式,古时道家作法事,结幡要选择吉日、设坛、树旗、行香、取水。法师作法衣,头戴七星冠,手掐诀,口念咒,踏罡步斗,呼风
杨明远[道家结幡第一高手]
结幡-乃道家的一种消灾请神的仪式,古时道家作法事,结幡要选择吉日、设坛、树旗、行香、取水。法师作法衣,头戴七星冠,手掐诀,口念咒,踏罡步斗,呼风唤雨。忽然嶓动,幡下五条布自己会交在一起,打成各种疙瘩,他们以各种结幡样式,会有不同吉凶说法,结幡礼乐仪式是道家最玄妙神奇、出神入化,能天人合一的一种法事活动,任何师傅、道士,不论年龄长幼、职位高低,如果能在广庭大众中、众目暌暌之下;结幡;成功,说明师傅、道士的道法高明、技高一筹。反之,则说明其法事没有学到家,并会受到他人耻笑。
成都区域附近唯一能结幡的杨明远道长,她一年做四次法事,规模很大,每次法会现场都有十多万人聚在什邡药王宫,大家从八方赶来现场一睹结幡礼乐仪式玄妙神奇的天人合一气氛与吉祥的祈福祝愿。凌晨5时,随着3声钟响,药王宫内的道士、居士、宾客等便纷纷起床洗漱。 上午6时许,几名热心居士、宾客等开始在药王宫内的一块种满青草、药物的空地上,将三根五节长短、粗细不一的树杆由粗到细、自下而上地捆结在一起,并用由草药、食醋等熬制成的药汤从脚至头地进行熏淋。继而,他们将一长方形、黄色布幡(其下方连有五根窄布条,简称黄幡)挂在树颠后,慢慢地将整个树木笔直地竖立在空中。事后,据居士杨天贵介绍:此三根五节捆结在一起的树杆叫幡杆,共高三丈六尺,象征道教三十六天。而用草药、食醋药汤熏淋树杆叫熏杆;凡作法事,都要先竖幡。 此番将幡高高升起的动作系结幡礼乐仪式的第一步,叫起幡或扬幡。而主持结幡者,必须提前1个月忌口。7时许,居士、宾客等将堆放在黄幡下方的桕树枝点燃。随着冉冉升起的白色烟雾,整个天空被烟云笼罩。而杨明远道长则告诉笔者:此番烧桕树枝的目的,则是为了秉告天上神仙,今日地上凡人将有要事相请、相求,而燃烧桕树枝则可使天上神仙隐匿在烟雾中,继而帮助地上凡人黄幡打结、祈福平安。结幡开始,杨道长面对祖师圣像下跪叩头,手持朝简在殿堂中央和在法坛前,迈着类似川剧里的方步或S步(踏罡步斗),并沿道场撒下一圈甘霖圣水;左手端着一碗水,右手持一根枣红色木制笏,将碗中的水点醮后洒向四周,口中念念有词、祷告神仙,时而朗朗高声,与众师兄、弟子、居士唱颂词经文,点火、敬香、烧纸。与此同时,整个殿堂内外,挤满了看众,有的居士还合着道士们唱着经文、叩拜敬礼。随后,杨道长手持朝简,带领师兄、弟子、居士走出道场,敲锣打鼓地来到厨房祭拜灶神,继续祷告,在进入厨房祭拜灶神之前,抬头仰望悬垂在空中的黄幡,其拖着下方的窄布条随风飘动。10时正,踏着鼓乐,杨道长带领师兄、弟子、居士从厨房出来径直到黄幡下,继续下跪叩头、祷告神仙,进行结幡表演。礼仪结束,伴随着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空中突现一片晴朗。此间,看见空中那黄幡下方的五根窄布条,正在慢慢地相连相结在一起时,踏着鼓乐,杨道长带领师兄、弟子、居士再次来到黄幡下,忽然嶓动,幡下五条布自己会交在一起,打成各种疙瘩,在场的旁观者一阵惊呼:大家抬头快看,黄幡正在打结!抬头仰望黄幡,正被缠绕在顶部上端的那根树干上,而见其下方的五根窄布条已经打结成了一个倒三角形状。在众人的一片欢呼声中他、她们纷纷用自已手中的照相机、手机等记下了这精彩、难得一见的场景。经过约十余分钟的的法事动作后,随着一阵鞭炮声响和清风而至,顷刻间只见那黄幡脱离开树干,独自耀武扬威地在空中迎风招展,煞是壮观。据了解,除农历四月二十八之外,几乎每年的农历二月二、二月十九、三月三、六月十九、九月九、九月十九等,她都要做结幡礼乐仪式等法事活动。 农历二月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人们普遍把朴实的愿望寄托在俗事中,祈盼当年过得美好;三月三和九月九分别是真武祖师延辰和得道飞升日,每年这两个节日时,道教协会都要举行一系列法事活动,以祝国家享太平、人民福德全、庆贺神仙寿万年、慈悲度世功无边;而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的生日、得道日、过南海日,人们逢此三日都得吃 观音素来纪念,并求她能普渡众生、救苦救难、确保平安。通过这些道教的传统法会,祝祷国家享太平,人民福德全,庆贺神仙寿万年,慈悲度世功无边。
1987年10月,在青城山举行的中国道教研讨会期间,她为参会的20余个国家元首及其在华道学院的留学生作了精彩的世界和平大使皇幡(消灾幡)现场表演。1992年初,在北京举行的有19875高道参加的中华道教全球高功比赛大会上,最后一个登台上场的她因表演了神奇的结幡礼乐仪式,而荣获金奖。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三寸金莲 (中国古代妇女的缠足习俗)
三寸金莲(中国古代妇女的缠足)三寸金莲,是中国古代妇女传统习俗的极端发展,最早出现于宋代。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 -
柴胡[草本植物中药名]
柴胡[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中药学--解表药之发散风热,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等的根或全草。 处方用名:春柴胡 软柴胡 南柴胡 细柴胡 硬柴胡 北柴胡 秋柴胡。 性味与归经: 味辛、苦、平、微寒。入心包络、肝胆经、三焦经。 功 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临床应用: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 禁 忌: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
昆仑拳
昆仑拳昆仑拳是客家拳术的一种。由山东济南市人黄辉龙所传。昆仑拳的风格特点:眼巧、心灵随变化,攻击时凶猛、刁滑,讲究吞、吐、浮、沉,每发招出手均要向对手要害部位攻击,桩马较高,发招呼气收招吸气。昆仑拳的拳术套路有卫士坝关、回门八打、八挂、九滚十八打、地躺、虎豹双刑、喜鹊双枝、二度梅等。器械套路有枪、单刀、春秋刀、板凳、剑、戟、勾镰枪、条棍(单头)、双头棍:乌龙棍、步步连棍、绿竹棍、龙凤棍、匕首、耙头、九节鞭、三芦棍、双刀、铁尺等。双打套路有空手对打、短棍对打、双刀对打、棍对板凳等。 昆仑 -
茉莉花茶历史发展
茉莉花茶历史发展茉莉花茶发展根据历史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茉莉花在唐朝时被认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士大夫的气节。人们认为,茉莉花一出,则百花不香,从那时候开始茉莉花就成为了“天香”,与菩提均作为佛家圣物。宋朝时,中国兴起了把香入茶的热潮,因为香在古代是保健品,是药引,茶是药,能够解百毒。在福州本土化中,茶和药都被叫做“da”(福州方言读音),导致香和茶合在一起。宋代时有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