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心血管必知的五种方药
2022-02-08中医文化 2480人已围观
简介心血管必知的五种方药:1,脑安胶囊[活血化瘀,益气通络]。2,益脑宁片[益气补肾、活血通脉]。3,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行气止痛、消食化滞]。4,乐脉颗粒[行气活血、化瘀通脉]。5,逐瘀通脉胶囊[破血逐瘀、通经活络]。
心血管必知的五种方药
脑安胶囊[活血化瘀,益气通络]
方组:川芎、当归、红花、人参、冰片。
方解:方中川芎活血祛瘀行气,为君药。当归养血活血,红花活血祛瘀通经,人参大补元气,补气以助血行,三味为臣药。佐以冰片芳香开窍。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之功。
临床应用:使用于由气虚血瘀,脑络阻滞所致的中风,症见肢体活动不利,或松懈瘫软,手足肿胀,肢体发凉,伴气短乏力,动则汗出,舌体胖大,舌质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弦,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另外,临床尚有用于卒中高危人群预防的文献。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脑安胶囊具有抗血栓的作用,能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缩短体外血栓长度,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能降低脑血管阻力,提高脑血流量,增加脑膜恢复血流的毛细血管数并增大动脉管径,改善脑部微循环;具有抗脑缺血的作用,可减轻急性脑缺血病理损伤,改善行为学;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可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血沉速度、红细胞压积,延长凝血时间;尚具有增加颈动脉的血流速度、减轻血管内膜增厚、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认知功能、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益脑宁片[益气补肾、活血通脉]
方组:炙黄芪、党参、制何首乌、灵芝、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天麻、钩藤、丹参、赤芍、地龙、山楂、琥珀、麦芽。
方解:方中炙黄芪、党参益气健脾,行滞活血,促进血行,共为君药。何首乌滋补肝肾,填精益脑;灵芝益气养血,宁心安神;丹参、赤芍、地龙、山楂活血通脉、化浊降脂,共为臣药。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琥珀安神定志,麦芽健脾消食、行气开胃,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肾、活血通脉之功。用于气虚血瘀、肝肾不足所致的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謇涩,肢体肿胀或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伴气短乏力,自汗出,下肢酸软,行走不稳,饮水呛咳,视物不清,头晕耳鸣,脑梗死恢复期后遗症见上述证候者。临床尚有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报道。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行气止痛、消食化滞]
方组:银杏叶、丹参、灯盏细辛、绞股蓝、山楂、大蒜、三七、天然冰片、植物油、山梨酸、蜂蜡。
方解:方中银杏叶可以活血化瘀、止痛,丹参善能通行血脉、养血安神,灯盏细辛活血通脉、祛瘀止痛,以上三药为本方君药。山楂具有行气散瘀、消食化滞之功;绞股蓝益气健脾,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降糖、降脂、减轻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与山楂、绞股蓝共为方中臣药。大蒜具有温中健胃、行气导滞的功效,辅助臣药行气活血为佐药。天然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为使药。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食化滞之功。用于因气滞血瘀所致胸痹,症见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唇舌紫黯,脉涩,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脑梗死后遗症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能对抗急性心肌缺血,减轻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病理学改变,减轻非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能减低梗死后左室重量及心脏重量指数,改善梗死后的心室重构;具有降血脂作用,能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具有抗脑缺血的作用,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性,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灶体积。
乐脉颗粒[行气活血、化瘀通脉]
方组: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香附、木香、山楂。方中丹参活血化瘀、清心安神、通脉止痛为君药。辅以川芎活血行气止痛;赤芍清热凉血,化瘀止痛;红花活血通经、化瘀止痛,共助君药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合为臣药。香附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木香健脾和中,调气止痛;山楂消积化脂,活血化瘀,佐助君药增强行气活血通脉之能,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化瘀通脉之功。
临床应用:用于因气滞血瘀,瘀阻清窍,脑失所养所致的眩晕,症见眩晕时作,反复不愈,头痛,健忘,心悸,失眠,舌黯或瘀斑,脉细涩,多发性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因气滞血瘀,瘀阻脑络所致的头痛,症见头痛如刺时有发作,舌黯,脉弦细涩,多发性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因气滞血瘀,脑脉瘀阻所致的中风,症见肌肤不仁,口眼歪斜,肢体活动不利,舌质紫黯苔少,脉细涩;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乐脉颗粒具有抗脑缺血的作用,能降低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含水量、血浆内皮素和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并能够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逐瘀通脉胶囊[破血逐瘀、通经活络]
方组:水蛭、虻虫、桃仁、大黄。方中水蛭味咸走血,善破血逐瘀,通经活络、软坚散结,为君药。虻虫味辛能开,其逐瘀破积通经,力大功宏,与水蛭相须而用,为臣药。桃仁、大黄能破瘀、通经络,更助君、臣药物破血逐瘀之力,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破血逐瘀、通经活络之效。
临症应用:用于因血瘀所致的眩晕、头痛,症见头晕,头痛,耳鸣,舌质黯红,脉沉涩,原发性高血压病、脑梗死、脑动脉硬化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逐瘀通脉胶囊具有抗脑缺血的作用,能降低脑缺血指数和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组织炎症因子的含量;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能降低全血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具有抗血栓的作用,能减轻体外血栓长度。文章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文章整理:自然浪步人】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峨眉派
峨眉派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鳖头。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它与洪门天地会之“峨眉山”不同,洪门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实指。从明代开始有峨眉派的记载,明代中叶人唐顺之(1507—1560即正德二年到嘉靖三十九年在世)的《荆川先生文集》里,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 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进裂惊沙走。 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矢魔翻翠袖。 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 -
甘 遂[草本植物中药名]
甘 遂[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峻下逐水药,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的块根。 处方用名:制甘遂 生甘遂。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毒。入肺、脾、肾经。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胸痛,以及癫病等症﹣﹣甘遂为峻下之品,具攻水逐饮之功,故可用于胸水腹水、面浮水肿等症,常配合牵牛子、大戟、芫花等药同用。由于本品功能逐饮祛痰,故又能用于痰迷癫痫,可配朱砂应用。俞景耀针灸医师/提供 -
黄河流域气候
黄河流域气候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山脉众多,东西高差悬殊,各区地貌差异也很大。又由于流域处于中纬度地带,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影响的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流域内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 -
霍氏八极拳嫡传高手—霍文学
霍氏八极拳嫡传高手—霍文学霍文学(霍庆云之次子),霍文学先生1938年出生于长春市,其家学渊源,对其影响至深,自幼呐于言勤于行,且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小学到大学积累了丰富的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