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张锡纯对药【名医用药经验】
2023-10-26中医文化 835人已围观
简介张锡纯对药【名医用药经验】中药巧配对增疗效,对药是中医临床使用两对或三对中药配合使用增加疗效的处方,“三味药组”是指在中医方剂的组方过程中,针对一定的病因、病机及病症,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七情等原则,采用相互为用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或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等方式,将具有特殊配伍关系的三味中药组合在一起,以达到留良用弘、增效减毒、安全获益等目的的一种配伍方法。
张锡纯对药【名医用药经验】
中药巧配对增疗效,对药是中医临床使用两对或三对中药配合使用增加疗效的处方,“三味药组”是指在中医方剂的组方过程中,针对一定的病因、病机及病症,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七情等原则,采用相互为用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或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等方式,将具有特殊配伍关系的三味中药组合在一起,以达到留良用弘、增效减毒、安全获益等目的的一种配伍方法。
其与“药对”相近而较“药对”更具圆机活法之思,其与“角药”相类而较“角药”更寓立体灵动之义,以“三”命其名更能体现其中蕴涵的哲理奥旨。
张锡纯作为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学验俱丰而尤以对药物之研究殊深,他认为学医的“第一层功夫在识药性”,选药组方常“取其药性化合,借彼药之长,以济此药之短”,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之“药对”已为后人总结及应用。书内虽未明言“三味药组”,但多处提到三味药物之配伍,如“上药三味”“三药并用”“上三味为散”“将此三味为方”“方中加此三味”“方中此三味为不可挪移之品”等。认真学习及探析其中三味药物的配伍规律,对于继承及应用张锡纯之学术大有裨益。
理肝“三味药组”
张锡纯于理肝之法颇具心得,概而言之为惜肝为宗、伐肝为戒、舒肝为法、柔肝为要、镇肝为权。张锡纯认为肝“为元气萌芽之脏”,“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犹“物之萌芽”“嫩脆易于伤损”,足见其珍惜若是。其云“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其反动之力”,反对“开破肝气”以伐肝,临证多用舒肝之法。如培脾舒肝汤用桂枝、柴胡、麦芽三味“舒肝之妙品”治“肝气不舒,木郁尅土”;镇肝熄风汤以茵陈“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生麦芽“将顺肝木之性”,川楝子“引肝气下达”,“折其反动之力”,三味合用以“泻肝热兼舒肝郁”。
肝主藏血,肝血充足则可制约肝之阳气升腾过亢。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功能“入肝以生肝血”,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平抑肝阳,故镇肝熄风汤又以生杭芍与川楝子、代赭石三味配伍,柔肝、疏肝以降冲。“肝火肝气挟冲气胃气上冲”“迫挤肺之吸气不能下行作喘者”,用此三味同样可达预期效果。
相比于“木火炽盛”“风自肝起”,“肺金不降”“冲气胃气又复上逆”以及“脏腑之气皆上升太过”者,出现“肝风内动”之急危重症者,则以潜阳镇逆之味急治其标,如镇肝熄风汤、建瓴汤重用赭石、龙骨、牡蛎三味“敛冲、镇冲”“降胃、平肝”。
但镇潜之法毕竟为权宜之计,故“服至脉象平和、毫无弦硬之意”即可停止。其所荐张某所治“肝风内动抽掣”之小儿惊风二案,遣方过程中亦用生龙骨、生牡蛎、生石决明三味以潜阳镇逆”,但也中病即止,“风熄病愈”则停药。
活血“三味药组”
张锡纯谓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经络及诸脏腑中有气血凝滞者“皆能流通之”,常用于治疗“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疼、月事不以时下”,“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等。
与当归、丹参配伍(活络效灵丹),“于流通气血之中,大具融化气血之功”,“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瘀”。
加味补血汤以乳香、没药、丹参三味“通气活血”,振颓汤以乳香、没药、当归三味“流通血脉”,“化其经络之瘀滞,则偏枯痿废者自易愈”。
升肝舒郁汤以乳香、没药、当归三味“养肝即以调肝,而肝气之郁者可化”;消瘰丸以乳香、没药、血竭三味“使气血毫无滞碍,瘰疬自易消散”。
定心汤在用“龙眼肉以补心血”的同时,“少加乳香、没药之流通气血者以调和之”,三味补血兼活血,则不会使心脏“舒缩启闭之运动有所妨碍”;治中风案在急用胡椒煎汁灌之及服干姜、桂枝尖、当归三味温通血脉之后,加黄芪、乳香、没药三味补气活血,则“言语行动遂复其常”。
清热“三味药组”
清热剂以清热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气分及营血分热证、脏腑热证,以及温疫、温毒、火毒、痈疽、疔疮等。
该书中用到的清热“三味药组”如羚羊角、钩藤清热平肝息风,薄荷叶辛凉疏散风热,三味配伍“以熄其风”;茵陈“清肝胆之热”,菊花清上焦风热,川芎祛风活血止痛,三味配伍治“肝胆火盛”头疼;天花粉“解一切疮家热毒”,连翘“为疮家圣药”,穿山甲通经散结消痈,三味配伍治“疔痈初起者”。
离中丹以生石膏清热泻火,朱砂清泄心火,甘草清热解毒,三味配伍治“一切上焦实热之症”;加味天水散以滑石清热解暑、利水渗湿,山药补脾益肺、补肾固精,甘草甘缓和中兼可清热,三味配伍滋真阴、固元气兼清暑热;三鲜饮以鲜茅根、鲜藕“涵养真阴”,鲜小蓟根“清血分之热”,三味配伍养阴清热,“治虚劳证,痰中带血”“兼有虚热者”。
天竹黄、牛蒡子、川贝母三味清肺化痰“利痰定喘”,生石膏、连翘、茅根三味“清热利湿”治腿肿疼,麻黄、石膏、滑石三味“表里分消”以治水臌。
馏水石膏饮以石膏、麻黄、甘草三味合用,清内热而散外寒;燮理汤用“黄连以治其火,肉桂以治其寒”,重用白芍“以为黄连之佐使”,虽寒热并用“而实则清火之剂”;宁嗽定喘饮
山药煎取清汤调和甘蔗自然汁、酸石榴自然汁及生鸡子黄三味,养阴清热,清补结合,补不留邪,“治伤寒温病,阳明大热已退,其人或素虚或在老年,至此益形怯弱,或喘,或嗽,或痰涎壅盛,气息似甚不足者”。
消癥“三味药组”
消癥类药具有破血逐瘀、消癥散积等作用,主要用于瘀血久积不散所导致的癥瘕积聚。
张锡纯疏方多用三棱、莪术、鸡内金、水蛭等以逐瘀消癥,如理冲汤用三棱、莪术、鸡内金三味,理冲丸中用三棱、莪术、生水蛭三味,“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并治“一切脏腑癥瘕、积聚”。临证多与补益药物配伍使用,如黄芪、三棱、莪术三味合用,则“补药剂中以(三棱、莪术)为佐使”,“借其流通之力,以行补药之滞,而补药之力愈大”;而三棱、莪术得黄芪则“元气愈旺”,“元气既旺”则“愈能鼓舞三棱、莪术之力以消癥瘕”。
其谓三棱“为化瘀血之要药”,“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血和血”;三棱、莪术“若治瘀血积久过坚硬者”必以补药佐之,“活用黄芪六钱,三棱、莪术各三钱”。
又如化瘀通经散用炒白术、天冬、生鸡内金三味“治癥瘕坚结及月事不通”,他说:“鸡内金原饶有化瘀之力……善消癥瘕……诚不让三棱、莪术矣。”而伍以白术是因“恐脾胃虚弱,不任鸡内金之开通”;辅以天冬则系“恐阴虚有热,不受白术之温燥”。如是攻补兼施,则其癥可消,其结可除。
降逆“三味药组”
对于胃气不降者,张锡纯认为非重用赭石不能奏效,因赭石可引胃气下行,为降胃之最有力者。然用之须“审其胃气不降之所以然”,如因热而胃气不降者,须伍用瓜蒌仁、竹茹以“寒降”;而因凉而胃气不降者,则应辅以清半夏、干姜以“温降”。佐以厚朴通阳、鸡内金化积,则郁者可开;配伍半夏清痰、柿霜润燥,则膈食可治。
“降胃止血之药以大黄为最要”,但“单用之又失于寒”,而与能“平肝”但“单用之则失于热”的肉桂并用,则“寒热相济、性归和平”,再辅以重坠之生赭石,则“力专下行”,“降胃平肝,兼顾无遗”,“效当更捷”。
张锡纯认为甘遂为“利痰之药”第一要药,以之为向导,与大黄、芒硝三味化合为方(大陷胸汤),则以其“霹雳手段”助大黄、芒硝“得施其药力于瞬息之倾”。
虽然甘遂最善行水,能引胃中之水直达燥结之处,但其“力甚猛悍”,能下行亦能上达,“服后恒至吐泻交作”,故加赭石以镇逆,加干姜以降逆,从而“协力下行,以参赞甘遂成功”。
固脱“三味药组”
治疗脱证,张锡纯多用大剂山萸肉以固脱。汗多亡阳身凉者,用附子、山萸肉、人参三味以回阳固脱;汗多亡阴身热者,用生地、山萸肉、人参三味以滋阴固脱。
其云山萸肉为“救脱之圣药”,“敛肝气之脱”,“救脱之力十倍于参、芪”,“无论上脱、下脱、阴脱、阳脱、奄奄一息,危在目前者”,大剂急火煎浓汁连连温饮,“其脱即止”,脱回之后再用山萸肉、生怀山药、真野台参三味煎汤徐徐温饮之,以益气固脱。
张锡纯认为龙骨、牡蛎、山萸肉三味并用能收敛心气之耗散,故定心汤以之与龙眼肉、酸枣仁等配伍治疗心虚怔忡。
又龙骨、牡蛎、山萸肉性皆收涩,“能补肺络与胃中血管,以成止血之功”,故可“治咳血吐血,久不愈者”,三味“同用以涩之敛之”,达到收敛止血之目的。
另如治妇女赤白带下,清带汤用龙骨、牡蛎以固脱,用生山药以滋真阴固元气,三味联用以固元止带。下元虚寒、小便不禁者,“参、附与山药(三味)并用,大能保合下焦之气化,小便之不禁者亦可因之收摄”。在治疗何某“初夏在外地多受潮湿,下利脓血相杂”案中,“本桃花汤之义”,“用山药、熟地黄、龙眼肉(三味)以代石脂”,“固下焦兼能滋阴”,亦属固脱之“三味药组”。
补益“三味药组”
“虚则补之”是治疗虚证的基本大法,张锡纯方中处处体现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用药宗旨。如其治“心病”见“其脉微弱无力者”,知“系心气虚而莫支”,常“用参、术、芪诸药以补其气”。其所制强肾瑞莲丸以建莲子与猪、羊脊髓三味为丸,“常服大有强肾之效”。
在治疗“泄泻久不止,气血俱虚,身体羸弱,将成劳瘵之候”的扶中汤中,于术、生山药、龙眼肉三味配伍,“补脾兼补心肾”;在治疗“肢体痿废,或偏枯,脉象极微细无力者”的干颓汤中,当归、枸杞、萸肉三味联用,以当归生血,萸肉补肝,枸杞补肾,共襄君药黄芪以达益气补血之目的。
在祛邪之时,为防伤正而需加用补益药时,也有“三味药组”的应用实例。
如治疗妊娠妇女“得伤寒证……脐上似有结粪,按之微疼”,先用白虎加人参汤“清之”,“脐上似益高肿,不按亦疼”,予以“降下之轻剂”大黄的同时,合方野台参、真阿胶、天冬三味益气补血,如此“有人参以驾驭之”则大黄不至于伤胎,阿胶“既能保胎,又善润肠”,天冬“下行以润燥开瘀,兼以解人参之热”,在通下治病的同时起到护胎保胎作用。
张锡纯在选用补益药物治疗虚证时并非一味进补,而是以补为主、补消(通)结合。
如其治疗“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及“女子血枯不月”的滋生汤中,以山药、于术与鸡内金三味配伍,用“于术以健脾之阳”,“山药以滋胃之阴”,用鸡内金“化有形郁积”。
治疗肢体痿废的振颓汤中,在用“黄芪以补大气”的同时,佐以人参“气血兼补”、干姜“开气血之痹”,为“解干姜、人参之热”,即以知母与人参、干姜三味配伍,则“药性和平”“久服而无弊”。
又如用野台参、黄芪益气的同时佐以威灵仙通络,用苁蓉、当归润便的同时辅以赭石通结等,亦属此类。
值得一提的是,黄芪一味系张锡纯常用的补气药,谓其“补气之功最优”,除“善治胸中大气下陷”外,还用于表虚自汗、小便不利而肿胀、妇女气虚下陷而崩带及痈疽败疮等,应用过程中也不乏许多经典的“三味药组”。
他说,黄芪“能补气更能升气”,“辅以柴胡之轩举,香附之宣通”,三味同用则“阳气之抑遏者”得以“畅发”(玉烛汤);“黄芪与柴胡、芎穷(三味)并用”,“补肝即所以舒肝”,以补为通,则“肝气之陷者可升”(升肝舒郁汤);黄芪与桂枝、柴胡三味同用,则“助脾气之升”;黄芪与陈皮、厚朴三味同用,则“助胃气之降”(培脾舒肝汤)。
其引《医林改错》之黄芪桃红汤,以黄芪、桃仁、红花三味益气活血,谓“产后风项背反张者,此方最效”。但黄芪味甘、性微温,属于温补类中药,用之不慎则易生热。纵览全书,凡方中用到黄芪者,多佐之以知母(有时佐白芍),如升降汤、升陷汤、健运汤、振颓汤
玉液汤、玉烛汤、理冲汤、理冲丸、滋乳汤、气淋汤、砂淋丸、理郁升陷汤、升肝舒郁汤、十全育真汤、清金益气汤、清金解毒汤、加味桂枝代粥汤,活络效灵丹加黄芪、甘草、知母三味治疗“疮破后生肌不速者”方等。并谆谆告诫曰黄芪性稍热,须“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
而内托生肌散在“重用黄芪补气分以生肌肉”的同时,加丹参、花粉、芍药三味使补而不滞、补而不热,加乳香、没药、甘草三味化腐解毒,前三味与“加知母”异曲同工且补通结合,后三味则于扶正时不忘兼顾祛邪。
除上述“三味药组”之外,书中尚有:坎离互根汤石膏、人参并用,“解少阴之实热”“复真阴”,辅以白茅根“助肾气上升与心火相济”,三味配伍玄参、山药、甘草、鸡子黄治“心肾皆热”;温通汤以椒目、小茴香“散其凝寒,通其窍络”,威灵仙“化膀胱之凝滞,以达溺管”,三味温通并用,疗“下焦受寒、小便不通”。
化血丹以花蕊石、三七、血余炭三味化瘀止血,治“咳血”、“吐衄”及“二便下血”;三宝粥以山药、三七、鸦胆子三味补泻兼施,治痢久“兼下焦虚惫、气虚滑脱”。
知母、黄柏少加肉桂,三味益阴化阳,治小便不利;五味子佐以射干、牛子,三味敛散并用,治咳嗽痰喘。其他如山药、知母、玄参三味功擅“下滋肾阴、上润肺燥”,络石藤、续断、菟丝子能治“周身拘挛,肢体作痛”等,不一而足。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羌活[草本植物中药名]
羌活[草本植物中药名] 羌活【药用-解表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福氏羌活的根茎及根。 处方用名:羌活 川羌活。羌活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入膀胱、肾经。功效: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羌活,其性温,解表散寒、祛寒湿,临床常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无汗、寒湿痹、上肢风湿疼痛。【华夏宝典/编辑部】 -
黄河流域概况与主要湖泊
黄河流域概况与主要湖泊黄河是由许多个湖盆水系演变而成的,到目前为止残留下来的湖泊较大的只有3个,它们是河源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下游的东平湖。一、扎陵湖和鄂陵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为构造湖,是由古代的大湖盆演变而成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国内海拔较高的淡水湖。二、东平湖东平湖是黄河下游仅有的一个天然湖泊,地处山东梁山、东平和平阴三县交界处,北临黄河,东依群山,东有大汶河来汇,西有京杭运河傍湖直接入黄。 黄河地貌特征黄河流域西界巴颜喀拉山,北抵阴山,南至秦岭,东注渤海。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 -
长江水治理开发
长江水治理开发长江流域综合利用任务广泛而复杂,涉及国民经济各有关部门及流域内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1990年国务院批准同意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任务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治涝、水力发电、灌溉、航运、水土保持、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南水北调、水产、下流沿江城镇布局、城市供水、水源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旅游等,并指出流域规划工作要坚持“统一规划,全面发展.适当分工,分期进行”的基本原则,正确地解决远景与“近期”,干流与支流,上中下游,大中小型,防洪、发电、灌溉 -
颈椎病诊断鉴别
颈椎病诊断鉴别1.神经根型颈椎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椎管内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椎间孔及其外周的神经纤维瘤、肺尖附近的肿瘤均可引起上肢疼痛、神经痛性肌萎缩、心绞痛、风湿性多肌痛。2.脊髓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3.椎动脉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鉴别,如椎动脉粥样硬化和发育异常等。椎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鉴别方法。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