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犀牛角[犀科动物角中药名]
2025-07-02中医文化 240人已围观
简介犀牛角[犀科动物角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第三节.清热凉血药,犀科动物犀牛的角。 处方用名: 犀角粉 乌犀尖。 性味与归经:苦、酸、咸,寒。入心、肝、胃经。 功效:清热定惊,凉血解毒。【临床应用】1.用于温病热盛火炽、壮热不退、神昏谚澹语、惊厥抽搐等症﹣﹣犀角性寒,能清心热而定惊,常和黄连、黄芩、山栀、牛黄、冰片、麝香等品制成丸药服用。俞景耀/提供文章
犀牛角[犀科动物角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第三节.清热凉血药,犀科动物犀牛的角。
处方用名: 犀角粉 乌犀尖。
性味与归经:苦、酸、咸,寒。入心、肝、胃经。
功效:清热定惊,凉血解毒。
华夏宝典—中药学一第三节、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药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蛆血、血热发斑疹及温热病邪入营血、热甚心烦、舌绛神昏等症。热邪入于营分、血分,往往伤阴耗液。
本节药物中,如鲜生地、玄参等药兼有养阴滋液作用,故在热病伤阴之时,应用此类药物有标本兼顾之效。清热凉血药,一般适用于热在血分的病症,如果气血两燔,可配合清热泻火药同用。俞景耀医师/提供文章
犀角即犀牛角,俗称的亚洲角,本篇介绍犀科动物的角,小的一二斤,大的十几斤重,犀角为珍贵的中药材和雕刻原料。犀角有纹丝,而且较直,较粗。犀角横切面为小砂眼,形似蜂窝状,斜切面为鱼籽状纹,犀角的纹丝都是直线形,互不粘连,有破茬处用手一撕轻松到头,犀角圆身的上面有一深沟,底部洼进部分底面凸出一条岗,俗称天沟地岗。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和雕刻材料。
【临床应用】
1.用于温病热盛火炽、壮热不退、神昏谚澹语、惊厥抽搐等症﹣﹣犀角性寒,能清心热而定惊,常和黄连、黄芩、山栀、牛黄、冰片、麝香等品制成丸药服用。
2.用于温热毒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的吐血、帆血等症﹣﹣犀角又能清血分热,解热毒,故对热邪燔于血分,血热伤络,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发斑等症,均有良好的作用,常和赤芍、丹皮、鲜生地等同用。如属气血两燔所致的高热神昏、发斑等症,本品也可与生石膏、知母等同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
每次二至五分,研粉冲服。本品大多配入丸散内服用。价格昂贵而货少,必须严格掌握使用。
方剂举例:犀角地黄汤(《千金方》):犀角、生地、丹皮、芍药,治血热发斑、舌绛,或血热安行,吐、帆、便血。
犀角大青汤(《张氏医通》):犀角、大青、玄参、升麻、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生草,治斑出火盛、狂闷难透。
现代医学研究报道:
成分:犀角含角质、碳酸钙及磷酸钙等。本品的水解产物含有酪氨酸、胱氨酸及硫化乳酸等。此外,犀角还含有蛋白质、胆甾酸及具有强心作用的一种粉末状结晶。
药理:实验证明犀角对正常的和衰弱的心脏都有强心作用,尤以对衰弱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对血管的作用,先有短暂的收缩而后扩张,其扩张作用表现较明显;对血压的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然后持续上升。
犀角煎剂能降低家兔末梢血液的白细胞数。
犀角对实验性发烧,未见有解热作用。
据实验,牛角的药理作用与犀角相似。牛角的提取物能降低末梢血液白细胞总数,促使淋巴组织增生;牛角煎剂和牛角提取物对离体动物的心脏有增强作用。
按语:犀角是一味清营血、解热毒的药物,配以牛黄或羚羊角,则清心定惊;配鲜生地、赤芍、丹皮,则凉血止血;配大青叶、玄参、升麻等,则凉血化斑;配连翘、竹叶卷心等,则清心解毒;配生石膏、知母、玄参等,则凉血清热。
犀角、鲜生地都能清热凉血,鲜生地长于养阴生津,犀角则偏于解毒定惊。犀角主要用于清血分实热,与生石膏的清气分实热,也有所不同;但犀角与石膏同用,以治气血两燔,则功效甚好。
现在世界上犀牛已成稀有动物,犀角一药,货源日少,售价昂贵。因此,目前临床上多换用水牛角(即水牛的双角)。按《别录》记载,水牛角能"治时气寒热头痛",又《大明本草》说:"煎汁,治热毒风及壮热"。据上所述,则水牛角的疗效似与犀角相近。《中药志》引用了天津市药政局的调查报告说,天津某市民用水牛角治疗小儿热症十数年,有较好效果,也建议临床试用。
水牛角的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钱。
动物形态【犀牛角】
①印度犀,又名:独角犀(《纲目》)。
体格粗壮庞大,体重仅次于大象、河马,身长约3.2~3.5米,肩高达1.8米。头大,颈短,耳长,眼小,鼻孔大。皮肤坚厚,除耳与尾外,完全无毛。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褶缝,呈楯状,皮肤表面有很多疣状凸起,皮呈黑灰色,略带紫色。雌雄兽鼻端都有一角,黑色,圆锥状,粗而不长,普通长约30~40厘米。四肢粗壮,均3趾。生活于亚热带的潮湿、茂密的丛莽草原。独栖或两只同栖,夜行性,嗅觉、听觉强,视觉弱。以鲜枝、嫩芽、竹、芒果等为食。分布尼泊尔及印度北部。
②爪哇犀,又名:小独角犀。
形与印度犀相似而较小。皮肤也有厚褶,但背部的3条褶上下完全连接。本种仅雄兽有角,生于鼻端,角较小,长仅25厘米左右。生活于热带密林中喜游水,怕日晒。常独栖或雌雄同栖,以鲜枝、嫩芽、叶、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分布爪哇。
③苏门犀,又名:双角犀。
体形最小,身长约2.4~2.5米。身上多毛,呈褐色或黑色,皮粗而厚。雌雄兽鼻上皆有双角,前角长,后角短,纵列而生。上唇不突出。生活习性与上种相同。分布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以上几种犀的肉(犀肉)、皮(犀牛皮)亦供药用。
药用材料
角呈圆锥形,自底部向上渐细,稍弯曲,长短不等,大者长达30余厘米。表面为乌黑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底部周边有马牙状锯齿,称马牙边,高约3厘米,表面凹凸不平。马牙边向上之中部有纵纹及去净的坚硬直刺,习称刚毛,有时并有裂纹;中部向上渐光滑,角尖端钝圆发亮,并可见鬃眼状圆点。角前面有一纵长凹沟,沟长约9~15厘米,深约3厘米,习称天沟,其下相对的底盘上有一突出的高岗,岗长约6~7厘米,高2~4厘米,习称地岗。
底盘较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20厘米,宽11~14厘米,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底面凹入3~6厘米,习称窝子,并布满鬃眼状圆点,习称沙底。
角质坚硬,但从纵面劈开,均系顺丝,无绞丝。镑片呈灰白色,有芝麻花点或短线纹。气微清香而不腥,味微咸。以色乌黑光亮、完整无裂纹、沙底色灰黑、鬃眼大、气清香者为佳。底盘色灰黑、特征不完全或不明显者质较次。主产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犀角除上述品种外,作犀角使用者,尚有下列二种:
①广角:亦称兕角、柱角或天马角,为非洲产黑犀或白犀的角。
角形长大,长可达60厘米左右,自底部向上渐细,中部较圆,上部稍弯,尖端细而稍扁。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商品多漆成光亮的乌黑色。底盘圆形,窝子较浅,五天沟地岗及马牙边,有腥气。亦有锯成不规则小块者,称为广角瓣。
②小犀角:亦称蘑菇头,为犀牛顶上的小角。
长3~13厘米,色乌黑光亮,下半部色较浅,多有纵裂纹。顶端圆形似小馒首。底盘圆形,直径3~9厘米,窝子浅,沙底较细。纵剖面丝较粗,显顺纹,无绞丝,多灰黑色。镑片多弯曲。味稍浊。
药理作用
①对心血管的影响犀角水煎剂对正常及衰弱的离体蟾蜍、兔心脏及蟾蜍在位心脏均有强心作用,犀角对犬、家兔的血压先上升,后下降,然后持续上升,此种血压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心脏和血管的综合作用。
对蟾蜍下肢灌流先表现短暂的收缩而后扩张。
②解热作用犀角与广角对大肠杆菌发热之家兔无解热作用,水牛角混悬剂及水牛角注射液对牛乳发热之家兔亦无明显解热作用。
③其他作用犀角及牛或羊角、猪蹄爪甲煎剂对离体兔肠有兴奋作用。
对家兔白细胞总数在减少后急剧上升。
在体内、体外对葡萄球菌均无抑制作用。
④从离体心脏、肠管、兔血压、解热、血象、抑菌等实验的初步试验结果,有人认为牛羊角及猪蹄爪甲与犀角的作用基本相似。
另谓犀角以生理盐水浸煮后,对离体蛙心在短暂的抑制后有兴奋作用(振幅增大,心率无明显改变);家兔静脉注射后血压上升,兔耳血管扩张,离体兔肠及子宫兴奋;对大肠杆菌发热之家兔,静脉注射可使体温降至正常;对兔眼有轻度扩瞳作用;小鼠静脉注射30%0.5毫升可出现痉挛、呼吸不整、眼球突出,5分钟内消失,以后呈睡眠状态达5~6小时。
炮制方法
犀角片:取犀角劈咸瓣,置温水中浸泡,捞出,镑片,晒干。
犀角粉:取犀角锉粉,研成极细粉末。
①《雷公炮炙论》:凡修治一切角,大忌盐也。
②《本草衍义》:犀角尖,以磨服为佳,若在汤散,则屑之。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医疗专家送医送药到渔溪
医疗专家送医送药到渔溪 2014年9月6日,福建省玉融经济发展促进会组织部分医疗专家前往福清市渔溪镇虞阳医院,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惠民送温暖活动。参加本次义诊的有享受国务院 -
中华武术在福建发展与传承
中华武术在福建发展与传承一、国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国术即中华武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创立、传承、交流、研发而形成具有世人所共识和推崇的又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防身健体之武术,誉称国术。早在原始社会中,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与生殖,必须人与自然斗、人与物斗、人与人斗。为了优殖而“争雄”(动物争雄而斗角)人类还要琢磨“新招”,制服对手,这叫“勾心”。在出土文物中有石器时期的石锛、石斧、石钺等。早期象形文字“争”字即武器上头有把刀,“斗”字即双方执着有枝叉的树木杆为对打武器,“新招”即武术刍形。据《吕氏春秋• -
中国黑茶品种
中国黑茶品种黑茶品种可分为紧压茶与散装茶及花卷三大类,紧压茶为砖茶,主要有茯砖、花砖、黑砖、青砖茶,俗称四砖,散装茶主要有天尖、贡尖、生尖统称为三尖,花卷茶有十两、百两、千两等。 三尖天尖:是用一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外形色泽乌润,内质香气清香,滋味浓厚,汤色橙黄,叶底黄褐。贡尖:是用二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外形色泽黑带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稍橙黄,叶底黄褐带暗。生尖:是用三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外形色泽黑褐,香气平淡,稍带焦香,滋味尚浓微涩,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 茯砖茯砖茶压 -
武夷大红袍[中国茶叶著名品种]
武夷大红袍[中国茶叶著名品种]武夷大红袍,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有“茶中之王”的美誉。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中以大红袍而名誉全球。武夷山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