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中医名方《四逆汤》临床应用
2022-03-24中医文化 5643人已围观
简介中医名方《四逆汤》临床应用:中医名方“四逆散”,为和解之方剂,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主治: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胃不和者胁肋痛等症状。
疏肝理气妙方-四逆散
四逆散歌诀:
四逆散中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中医名方“四逆散”,为和解之方剂,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主治: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胃不和者胁肋痛等症状。
《注解伤寒论·卷六》成无己:“四逆者,四肢不温也。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及至厥阴,则手足厥冷,是又甚于逆,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
《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枳实、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
胁痛在中医里,这个症状在很多病症中都有,那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个位置和肝胆经的脾经关系最为紧密相连,肝经从上到下,都会经过胁肋部位,胁痛那病因多数和肝胆相关。
《伤寒论》中疏肝理气解郁的“四逆散”,简单四味药,方组分别是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临床可治疗胆囊炎,肝炎,胆结石,输卵管,乳腺等等多种病症。
此方虽然简单,但实际运用中也有君臣佐使,相互配合。其柴胡乃君药,它归肝经和胆经,有疏肝理气第一药的名声,用它先通体内肝经,肝经一通,身体胸协等部位的疼痛就无影无踪。柴胡为君,白芍为臣,同样也是入肝的一味好药,可泻肝火,安脾肺,滋补肝血。柴胡配白芍,一个疏肝,一个滋肝,绝对一对天造地设的好搭档。枳实和甘草,疏肝健脾,四味药共奏好疗效。
四逆散临症可以治疗胆囊炎、肝炎、胆结石等这几种病症,都有胁肋部位疼痛的症状,基本都是肝气郁滞而引起的,所以在临症的治疗中,四逆散的疏肝理气正好对应病机。在妇科临症上面,四逆散也有着出色的表现,像女性输卵管炎,附件炎等引发的少腹疼痛,也是肝经经过的位置,肝经若不通,气滞血瘀,也会导致卵巢、输卵管出现问题,形成积水、疼痛、胀痛。通过用四逆散疏肝理气,畅通肝经,也就可以解决少腹部位的胀痛问题。
四逆汤的方解:本证多由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阳气内郁所致,治疗以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为主。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枳实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原方用白饮(米汤)和服,亦取中气和则阴阳之气自相顺接之意,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郁李仁[草本植物中药名]
郁李仁[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之--中药学--润下药,蔷薇科落叶灌木郁李的成熟种子。 【处方用名】 郁李仁,别名:山梅子、小李子、大李子、李仁肉、郁里仁。 【性味与归经】 辛、苦、甘,平。入大肠、小肠、脾经。 功效:润肠通便,利尿退肿。 功能主治:润燥滑肠,下气,利水。用于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具有润燥滑肠,下气行滞,利水消肿的功效。俞景耀/提供 -
黄茶制作工艺原理
黄茶制作工艺原理茶艺的绿叶变黄对绿茶来说是品质上的错误,而对黄茶来说,则要创造条件促进黄变,这就是黄茶制造的特点。研究:黄变的实质,不仅有利于掌握好黄茶闷黄技术,同时对其它茶类制造技术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形成黄茶品质的主导因素是热化作用。热化作用有两种:一是在水分较多的情况下,以一定的温度作用之,称为湿热作用;二是在水分较少的情况下,以一定的温度作用之,称为干热作用。在黄茶制造过程中,这两种热化作用交替进行,从而形成黄茶独特品质。研究黄茶堆积闷黄的实质:湿热引起叶内成分一系列氧化、水解的作用,这是 -
茶肴—铁观音炖鸡
茶肴—铁观音炖鸡中国是茶的故乡,古代医书记载:茶叶是“万病之药,百草之长”。老百姓也常说“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现代科学证明,茶中300多种成分具有保健作用,其中 -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235.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