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中医名方《四逆汤》临床应用
2022-03-24中医文化 5562人已围观
简介中医名方《四逆汤》临床应用:中医名方“四逆散”,为和解之方剂,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主治: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胃不和者胁肋痛等症状。
疏肝理气妙方-四逆散
四逆散歌诀:
四逆散中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中医名方“四逆散”,为和解之方剂,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主治: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胃不和者胁肋痛等症状。
《注解伤寒论·卷六》成无己:“四逆者,四肢不温也。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及至厥阴,则手足厥冷,是又甚于逆,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
《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枳实、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
胁痛在中医里,这个症状在很多病症中都有,那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个位置和肝胆经的脾经关系最为紧密相连,肝经从上到下,都会经过胁肋部位,胁痛那病因多数和肝胆相关。
《伤寒论》中疏肝理气解郁的“四逆散”,简单四味药,方组分别是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临床可治疗胆囊炎,肝炎,胆结石,输卵管,乳腺等等多种病症。
此方虽然简单,但实际运用中也有君臣佐使,相互配合。其柴胡乃君药,它归肝经和胆经,有疏肝理气第一药的名声,用它先通体内肝经,肝经一通,身体胸协等部位的疼痛就无影无踪。柴胡为君,白芍为臣,同样也是入肝的一味好药,可泻肝火,安脾肺,滋补肝血。柴胡配白芍,一个疏肝,一个滋肝,绝对一对天造地设的好搭档。枳实和甘草,疏肝健脾,四味药共奏好疗效。
四逆散临症可以治疗胆囊炎、肝炎、胆结石等这几种病症,都有胁肋部位疼痛的症状,基本都是肝气郁滞而引起的,所以在临症的治疗中,四逆散的疏肝理气正好对应病机。在妇科临症上面,四逆散也有着出色的表现,像女性输卵管炎,附件炎等引发的少腹疼痛,也是肝经经过的位置,肝经若不通,气滞血瘀,也会导致卵巢、输卵管出现问题,形成积水、疼痛、胀痛。通过用四逆散疏肝理气,畅通肝经,也就可以解决少腹部位的胀痛问题。
四逆汤的方解:本证多由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阳气内郁所致,治疗以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为主。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枳实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原方用白饮(米汤)和服,亦取中气和则阴阳之气自相顺接之意,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弹腿拳谱与主要流派
弹腿拳谱与主要流派:十路弹腿,十二路谭腿,少林弹腿,少林潭腿 十二路,精武潭腿,通备弹腿,汉门弹腿等,弹腿的功法按传统的教学训练方式,要求分为五个相互衔接的练功过程。弹腿主要流派:如临清潭腿、少林潭腿、精武潭腿、教门弹腿、通备弹腿等。临清潭腿为五代后周龙潭寺昆仑大师所创。其有十路拳,一路顺步单鞭势,二路十字起蹦弹,三路盖马三捶式,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单展,七路掖掌势双看,八路转环剁子脚,九路捧锁阴阳掌,十路飞身箭步弹--------- -
三伏灸[时间医学】
三伏灸三伏灸即天灸全称为“三伏天·天灸”,即在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国传统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也是中医传统养生宝典,具体做法是根 -
药用功效之最【中华养生宝典】
药用功效之最清热解毒之最—金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清热之最———石膏;泻火之最———黄连, 降气之最— -
千八攒除疾道功
千八攒除疾道功(道家秘传小八段锦)千八攒除疾道功,亦称小八段锦、但并非外传之八段锦,乃是道家丹士配合静功修炼的动功,亦名外八段锦(相对于道家内八段锦坐功而言)。所谓八段锦者,乃拔断筋之别名。有抻筋拔骨之意,因道家前辈练此功是想将筋拔断(实际是增强关节韧性),以救静坐气滞血枯之弊,而后人以其为八式,遂讹为八段锦。实际上八段锦并非一定要八段,而千八攒之名是说需习练一千八百把才有显著效验。万籁声先生在《武术汇宗》中所介绍的此功法习练,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将全套动作做三遍以上,坚持下来效果灵验,诚如书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