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腊八粥养生
腊八粥养生中国人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腊八粥不仅是习俗和美食,更是养生佳品,也是中华传统药膳养生宝典。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裨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腊八粥”的主要原
2021-11-06【民俗文化】
阅读更多 -
腊八粥做法
腊八粥做法做法一【材料】:圆糯米150克,绿豆25克,红豆25克,腰果25克,花生25克,桂圆25克 红枣25克,陈皮1小片,【调料】:冰糖75克,【做法】:1.先将所有材料用水泡软,洗净,2.粥锅内注入水,加入所有材料煮开后,转中火 煮约三十分钟,3.放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特点】:甜爽可口,营养
2021-11-06【民俗文化】
阅读更多 -
腊八粥习俗
腊八粥习俗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
2021-11-06【民俗文化】
阅读更多 -
腊八粥传说
腊八粥传说说起腊八节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腊八节的传说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数了。传说一: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认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
2021-11-06【民俗文化】
阅读更多 -
海上泼水节【石狮蚶江海上泼水节】
海上泼水节【石狮蚶江海上泼水节】海上泼水节是福建闽南地区的传统习俗文化,也是台湾的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每逢端午节,石狮市虹江镇海上泼水节最为热闹。这一天各乡各里的人群争相涌向蚶江古渡,参加海上泼水节活动,人们乘上小船,驶向海面,拿着戽斗水桶,盛起海水泼向对方船上的人,互相嬉戏,一时间水花四溅,分不清哪是人,哪是船,笑声、水声、喊声交织成一片,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俗称“五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福建闽南地区石狮市蚶江传承了300多年的竞渡泼水闹端午,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闽台对渡文化习俗。海
2021-11-06【民俗文化】
阅读更多 -
佛教 【宗教文化】
佛教【宗教文化】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示现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发生分
2021-11-06【民俗文化】
阅读更多 -
供香在佛教的意义与功德
供香在佛教的意义与功德在佛教中,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或是在说法的比喻中,经常可以用到香或提及香的作用与功德。香作为重要的供养具与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以香供佛或供养经典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功德。在《苏悉地羯罗经》中论述了以涂香、华鬘、烧香、饭食、灯明为供养本尊的五种供物,香在本经中被列为五种供养之一。烧香也是密教重要的供养,与阏伽、涂香、华鬘、灯明、饮食等合为六种供养。于禅林中,称烧香为拈香,或炷香。在法会中持香盒者,称为烧香侍者。《大日经》卷八中记载,烧香是遍至法界之义,如天上的树王开敷时,香
2021-11-06【民俗文化】
阅读更多 -
端午的各地域名称
端午的各地域名称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2021-11-06【民俗文化】
阅读更多 -
端午节的考古研究
端午节的考古研究“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有四种: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认为端
2021-11-06【民俗文化】
阅读更多 -
福州评话【传统地域习俗文化】
福州评话【传统地域习俗文化】福州评话是以福建省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独特的传统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福州评话音乐唱腔无严格曲说,按福州方言依字行腔的吟诵调,道具有醒木、折扇、加一片铙钹(配以斑指、竹箸),作为间奏击节乐器。评话讲究说、吟、做、花。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八九字句。流行于福建省福州地区及古田、南平等地,用福州方言说唱。传说明末江南著名说书艺人柳敬亭不肯降清,南奔入闽,他所授门徒用福州话
2021-11-06【民俗文化】
阅读更多 -
古法榨油【民间传统手工榨油】
古法榨油【民间传统手工榨油】每年农历四月到六月,是压榨油菜籽油的时候,老油榨坊整修一新,茶油或菜籽油的浓郁香味飘散,传承了几十代的手工古法作坊又开始运作如初。古法的操作方法:炒、磨、碾、蒸、踩、撞,这是压榨的古老手工制油方法,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古法榨油,严格按照传统工艺,代代口耳相传,一丝不苟,今天人们保留下来的每一道工序,和三百多年前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仍然完全吻合。乡里人称榨油为“打油”,到了打油的时候,农户们挑着脱粒后的菜籽或茶籽果来到油榨,交给打油的师
2021-11-06【民俗文化】
阅读更多 -
福州粽情端午【世界非遗节日】
福州粽情端午【世界非遗节日】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端午节也是
2021-11-06【民俗文化】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