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福州评话【传统地域习俗文化】
2019-11-20民俗文化 1064人已围观
简介福州评话【传统地域习俗文化】福州评话是以福建省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独特的传统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福州评话音乐唱腔无严格曲说,按福州方言依字行腔的吟诵调,道具有醒木、折扇、加一片铙钹(配以斑指、竹箸),作为间奏击节乐器。评话讲究说、吟、做、花。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八九字句。流行于福建省福州地区及古田、南平等地,用福州方言说唱。传说明末江南著名说书艺人柳敬亭不肯降清,南奔入闽,他所授门徒用福州话
福州评话【传统地域习俗文化】
福州评话是以福建省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独特的传统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福州评话音乐唱腔无严格曲说,按福州方言依字行腔的吟诵调,道具有醒木、折扇、加一片铙钹(配以斑指、竹箸),作为间奏击节乐器。评话讲究说、吟、做、花。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八九字句。流行于福建省福州地区及古田、南平等地,用福州方言说唱。传说明末江南著名说书艺人柳敬亭不肯降清,南奔入闽,他所授门徒用福州话演唱,借历史故事评论时局,逐渐形成有说有唱的独特风格。古时一般是在狭长的街道上,由一人讲,观众坐满街头巷尾。评话演员多为一人,不用化装,不须布景,仅用一只铜钹,一块醒木,一把纸扇,一条手帕,搭一座高台摆一张桌子就可演出。讲究唱、说、做、花,唱词多为7字句,常用“一枝花”、“滴滴金”、“浪淘沙”、“节节高”等几十种曲牌。道白语言生动通俗、个性鲜明。表演时唱词与说白交替,曲调优美,抑扬动听,并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突出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以铙钹敲点和醒木击桌来加强气氛,扣人心弦。“花”指表演中的噱头,其中夹骨花是在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中突出笑料,取得喜剧效果;插花则是穿插些与故事无关的小笑话,福州评话的题材丰富多彩。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评话的唱调分为序头、吟唱和诉牌三类。序头用以演述正书之前的短篇书赞,类似古代说书的"入话";吟唱是基本唱腔,可用于表唱,也可表现人物的内心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曲调包括【高山流水】、【浪淘沙】、【连珠】、【滴滴金】、【泪句】等;诉牌的音乐性较强,在人物表白身世和倾诉冤情时使用,唱时以筷子敲铜铙钹来间奏。另外,也还有一些结合故事情节采用的民谣曲调,如【贺年歌】、【真乌仔】、【三十六叫】、【五字叠】等。
福州评话的节目繁多,按题材通常分为长解书、短解书、半长短书、公案书和家庭书5种。长解书都是历史故事,有《三国》、《隋唐》、《精忠岳传》等;短解书是武侠故事,有《七侠五义》、《彭公案》、《施公案》等;半长短书有《水浒》等;公案书专讲清官为民请命和平冤决狱的故事,为福州评话独有且富于地方色彩,《王公十八判》、《珍珠被》、《长泰十八命》等为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家庭书多反映家庭伦理与悲欢离合的故事,如《甘国宝》、《双玉蝉》、《玉蝙蝠》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州评话编演了《九命沉冤》、《流水欢歌》、《小城春秋》、《保卫延安》等新节目,形成一定影响。
醒木,以硬木做成,用以押座,渲染气势,并起区分段落的作用。折扇,习惯用棕木扇骨的黑扇 ,与南北评话用的白扇不同。四季皆用,起扩大手势、帮助表情的作用,兼作道具,比拟刀枪棍棒、书、信札、托盘等。铙钹,形同佛教法器中的铙,而暗合商代青铜铙的三个特点:单个;以杆击其边沿;执而鸣之。在福州评话中有特殊打法,如逗钹、敲钹。
除唱腔之外,福州评话的具体表现形态为:(一)古老的锒铛入狱:福州评话演员表演时,除和其他评书评话类曲种一样使用醒本。折扇外,和其他评书评话类曲种不同的是,还用一种饶铰,其形制与戏曲和民间乐队所用的不同。福州评话饶钹水泡形交起较小,时片较宽较薄,音质清脆,余音悠扬。(二)古老的话本体裁:福州评话话本的体裁也是古老的。它先唱【序头】用以压座。【正话中】有说表道白,有吟诵词。篇尾有【结台吟】。 (三)古老的话本题材:福州评话传承讲史、小说家数,大、小书兼容,而且历代艺人采撷里巷新闻故事,顷刻间提破捏合,积累流传了一系列乡土书目,这也是传承唐宋说话人之遗风,使曲种更加贴近生活,地方风采浓郁,是福州地区的传统习俗文化的特色。【图片由国家高级摄影师黄恒日提供】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福州金山寺
福州金山寺金山寺是福州闽江上的著名景点,位于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仓山区洪塘镇洪塘大桥江心,建于宋代,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金山寺原是江心的小石阜,因为它的形状象石印浮于水面,有如江南镇江之金山,故曰“小金山”。金山四周水流汹涌,白浪滔滔,有“砥柱中流”之势,俗传它能“从潮高下,水涨而山不没”。七八百年前,人们在这小阜上盖起一座七层八级的实心塔,高约7米,花岗石砌成,后又在塔周围建成殿堂。因限于地形,寺院没有巍峨的殿阁和巨大的佛像,但却小巧玲珑,情趣盎然,在全省寺院中独具一格。塔前有观音阁, -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国医大师】男,1917年8月生于江苏镇江市。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已逾70载。2015年12月14日凌晨0点06分,因突发肺栓医治无效在南通中医院去世,享年98岁。 -
元宵节[中国传统节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古人称“夜”为“宵”,每年农历的元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中国民族历史悠久,所以元宵节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
端午的各地域名称
端午的各地域名称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