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知母[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5-02-26中医文化 1985人已围观
简介知母[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 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泻火药,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处方用名:肥知母 知母 炒知母。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肺、胃、肾经。 功 效: 清热泻火,滋肾润燥。【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高热烦躁、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以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故适用于肺胃有实热的病症。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泻火作用,以治肺胃实热之症;如用于肺热痰稠,可配黄芩、瓜蒌、贝母等同用。俞景耀/提供文章。
知母[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 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泻火药,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
处方用名:肥知母 知母 炒知母。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肺、胃、肾经。
功 效: 清热泻火,滋肾润燥。
【临床应用】
1.用于温热病、高热烦躁、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以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故适用于肺胃有实热的病症。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泻火作用,以治肺胃实热之症;如用于肺热痰稠,可配黄芩、瓜蒌、贝母等同用。
2.用于阴虚发热,虚劳咳嗽及消渴等症﹣﹣知母能泻肺火而滋肾,故不仅能清实热,且可清虚热。在临床上多与黄柏同用,配入滋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有滋阴泻火的功效,可用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等症。又本品配养阴润肺药如沙参、麦冬、川贝等品,可用于肺虚燥咳;配清热生津药如天花粉、麦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俞景耀医师/提供。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知母、黄柏、地黄、丹皮、萸肉、山药、泽泻、茯苓,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多梦遗精。
二母散(《和剂局方》):知母、贝母,治肺热咳嗽。
知母饮(《简易方》):知母、麦门冬、赤茯苓、黄芩、黄芪、甘草、桑白皮、竹沥,治妊娠心脾壅热、目赤口渴、烦闷多惊。
【现代报道】
成分:知母含知母、黄酮、多量粘液质、糖类、少量芳香性物质和脂肪油,并含有烟酸。
药理:知母浸膏对实验性发热,有退热作用,而且作用持久。
体外实验,本品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和百日咳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知母有镇静作用,能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例如配黄柏能降低性神经兴奋(所谓泻肾火);配酸枣仁等可降低大脑皮层过度兴奋,治虚烦失眠;配桂枝可加强对风湿性关节炎的镇痛作用;配白芍可治由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引起的筋惕(即肌肉纤维的搐搦)。知母对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烟酸有关。"(《新医学》1971.9.)
按语: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配以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黄柏则泻肾火。
知母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但它滋阴生津的功效较弱,用于阴虚内热、肺虚燥咳及消渴等症,须与滋阴药配伍,始能发挥它的作用。"知母又名肥知母,系生用,泻火之力较强;如将本品切片、清炒至微焦,称炒知母,泻火之力稍缓和。本品能润燥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上乘梅花拳法
上乘梅花拳法上乘梅花拳宗渡传法表里金言上下前后左右静似松动如风攻知守隙守以攻藏进直斜能契退园曲善带虚承春意盎然实就秋果绽断力行分合移八卦劲发驰聚游太极幻化引渡虚中裹实变动 -
福清光饼
福清光饼福清光饼是福建福清传统的汉族风味小吃之一。在福州地区又称光饼、福清饼、缸饼,是在福州麻饼的基础上改良烤饼,福州人称之福清饼,其色、香、味俱备。“缸饼”加工工艺与福 -
青城派武术历史沿革
青城派武术历史沿革青城派发源于中国道教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青城山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道教的历代教派,从张天师创天师道正一派,经历了源于东晋时期以陶弘景为首的上清派;形成于北宋年间,流行于元朝的清微派;北宋间的丹鼎派南宗;元朝的全真道 -
俞景耀医师双龙寺义诊
俞景耀医师双龙寺义诊中国网(黄坚)4月28日讯 在福州的金鸡山每周星期日上午九点开始到下午六点左右,福州景耀中医馆,著名中医针灸康复医师俞景耀带上团队,来到福州金鸡山双龙寺,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