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
2021-10-23民俗文化 4017人已围观
简介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
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端午节也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是古人按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据统计,端午节的各地域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葛根[藤本植物中药名]
葛根[藤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豆科落叶藤本植物粉葛的根。华夏宝典之发散风热中药,藤本植物、豆科粉葛的根部用药。 处方用名: 粉葛根 煨葛根。 性味与归经: 甘、辛,平。入脾、胃经。 功效: 解表、透疹、生津、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之功。 临床应用: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用药须知:葛根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但脾胃虚寒者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
自由搏击
自由搏击【外文名:Kick Boxing】,又称国际自由搏击,欧美全接触自由空手道等。它不拘泥于任何固定的套路招式,而是提倡在实战中根据战况临场自由发挥,风格开放,灵活施展拳、脚、肘、膝和摔跌等各种立体技术,长短兼备,全面施展,以最终击倒或战胜对手为目的,指一方倒地便不允许另一方击打,同时不能使用反关节技、肘等,对摔法也有一定程度的禁止,是一种没有套路、没有宗派,强调个性风格,以实战求胜为主旨的西方自由式全接触徒手攻防搏击术。 -
三坊七巷 【福州明清古建筑】
三坊七巷【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福州鼓楼区的中心城区(老城区)的三坊七巷拥有38公顷的完整保护范围。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 -
葱 白 [草本植物药食同源]
葱 白 [草本植物药食同源] 葱白,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葱近根部的鳞茎。我国各地均有种植,随时可采,采挖后切去须根及叶,剥去外膜,鲜用。百姓餐饮食品中常用于调味或佐料。 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天门冬目。 药用: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葱的新鲜鳞茎。 处方用名: 葱白、葱白头、小葱、细香䓤等。 性味与归经: 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通达阳气。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