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
2021-10-23民俗文化 3336人已围观
简介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
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端午节也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是古人按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据统计,端午节的各地域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八极拳发力技术与原理
八极拳发力技术与原理:发力技术与发力原理,八极拳的发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 -
木贼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木贼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之中药学--发散风热中药、木贼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木贼的全草。 处方用名:木贼草。 别名:千峰草、锉草、笔头草、笔筒草、接骨草、马人参等。 【性味与归经】 甘、苦,平。入肺、肝、胆经。 功效:疏风散热、解肌、退翳膜。具有疏风散热,解肌,退翳等功效,常用于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肛,疟疾,喉痛,痈肿等。 临床应用: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等症﹣﹣本品退目翳而兼有发散风热之功,对目病而兼有表症者为适宜。 -
慈善名人-陈光标
慈善名人-陈光标陈光标,1968年出生于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祖籍安徽省五河县,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企业家、慈善家,中国致公党党员,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 -
豆豉[豆科植物黑豆发酵品]
豆豉[豆科植物黑豆发酵品] 药用:华夏宝典之中药学--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豆黑色的种子(即黑大豆),经加工发酵而成。豆豉即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豆豉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 处方用名: 淡豆豉 清豆豉 炒香豉。 性味与归经: 辛、甘、微苦,寒(因炮制方法不同,又有偏于辛微温者) 入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疏风解表、清热除烦、解毒。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