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芫荽[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4-07-30中医文化 620人已围观

简介芫荽[草本植物中药名] 芫 荽[读音:yan sui](附:芫荽子) [华夏宝典之解表药--发散风寒中药] 药用: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胡荽的全草。处方用名: 胡荽 芫荽。 性味与归经: 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发表透疹。 临床应用:用于小儿麻疹初起、透发不快、发热无汗等症﹣本品主要功效能透发麻疹,临床上治疗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内服常与西河柳、浮萍、升麻、葛根等配合应用。外用本品煎汤熏洗,或乘热频擦,可助麻疹透发。此外,本品略有芳香开胃作用,可作菜肴中之调味品,但不宜多食。

芫荽[草本植物中药名]

[读音:yan sui](附:芫荽子)

[华夏宝典之解表药--发散风寒中药]  药用: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胡荽的全草。

处方用名: 胡荽 芫荽。 性味与归经: 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发表透疹。

 

临床应用:用于小儿麻疹初起、透发不快、发热无汗等症﹣﹣本品主要功效能透发麻疹,临床上治疗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内服常与西河柳、浮萍、升麻、葛根等配合应用。外用本品煎汤熏洗,或乘热频擦,可助麻疹透发。

此外,本品略有芳香开胃作用,可作菜肴中之调味品,但不宜多食。【俞景耀医师/提供】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煎汤乘热熏洗。

附药 芫荽子:又称"胡荽子",是胡荽的果实。性味、功效、用量与胡菜相同。

 

方剂举例 透疹外用方(《中医儿科学》):芫荽、西河柳,治疹出不快,或透发不出。

 

现代报道

成分:芫荽含挥发油、苹果酸钾,芫荽子含挥发油、含氮物质、淀粉、苹果酸、钾盐、有机酸钙盐、脂肪、蛋白质、多量维生素。

药理 芫荽子制成芳香性乳剂溶液,用于化脓性疾病的创面上,有使创面干净、促进肉芽形成的作用。

 85d_副本.jpg

植物特性

一年生或二年生,有强烈气味的草本,高20-100厘米。根纺锤形,细长,有多数纤细的支根。茎圆柱形,直立,多分枝,有条纹,通常光滑。根生叶有柄,柄长2-8厘米。

叶片12回羽状全裂,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长1-2厘米,宽1-1.5厘米,边缘有钝锯齿、缺刻或深裂,上部的茎生叶3回以至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长5-10毫米,宽0.5-1毫米,顶端钝,全缘。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梗长2-8厘米。伞辐3-7,长1-2.5厘米。小总苞片2-5,线形,全缘。小伞形花序有孕花3-9,花白色或带淡紫色。

萼齿通常大小不等,小的卵状三角形,大的长卵形。花瓣倒卵形,长1-1.2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有内凹的小舌片,辐射瓣长2-3.5毫米,宽1-2毫米,通常全缘,有3-5脉。花丝长1-2毫米,花药卵形,长约0.7毫米;花柱幼时直立。

 

分布范围

原产地是欧洲地中海地区,据传是中国西汉时(公元前一世纪)张骞从西域带回,现中国东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湖北、河南等省区均有栽培。

 

植物学史

芫荽属于伞形科莞荽属,有个很通俗直白的别名叫“香菜”。本来,中国人称芫荽为胡荽,它在波斯语中叫“ gosniz”。有人称这是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的,但并没有确凿的记载,所以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张骞之后传入中国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有“种胡荽”:“胡荽宜黑软青沙良地,三遍熟耕。树阴下,得;禾豆处,亦得。” “荽”本作“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就有此字。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有“胡荽”:“其茎柔叶细而根多须,绥绥然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今俗呼为蒝荽,乃茎叶布散之貌。俗作芫花之芫,非矣。藏器曰:石勒讳胡,故并、汾人呼胡荽为香荽。”这段文字解释了这种植物的名称得之于其茎叶根须的形态,以后为何又衍生出其他名称。[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