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浔埔女【福建三大渔女之—】
2019-12-18民俗文化 3680人已围观
简介浔埔女【福建三大渔女之—】浔埔女是与惠安女、湄洲女齐名的福建三大渔女之—。浔浦女生活在福建泉州丰泽区东海镇的浔埔村,保留有别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浔埔女勤劳,美丽,至今还保留母系社会的走婚习俗。浔埔女的服饰独特,别具一格。她们身穿褐色的衣服,下穿黑布裤,头发盘到脑后,绾成一个圆髻,用鲜花串成花环,俗称“簪花围”,簪戴在绾髻四周,中间插一根象牙筷子。她们挑着海鲜到泉州沿街叫卖
浔埔女【福建三大渔女之一】
浔埔女是与惠安女、湄洲女齐名的福建三大渔女之一。浔浦女生活在福建泉州丰泽区东海镇的浔埔村,保留有别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浔埔女勤劳,美丽,至今还保留母系社会的走婚习俗。浔埔女的服饰独特,别具一格。她们身穿褐色的衣服,下穿黑布裤,头发盘到脑后,绾成一个圆髻,用鲜花串成花环,俗称簪花围,簪戴在绾髻四周,中间插一根象牙筷子。她们挑着海鲜到泉州沿街叫卖。浔浦女生活在福建泉州丰泽区东海镇的浔埔村,常年装饰美丽的头饰,住都独一无二的特色房子,用牡蛎壳建造的房子。

浔埔妇女与各地显然不同的特色,这里从古至今见不到封建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一道枷锁缠足,老少因劳动的需要,都有一双自然的天足。为了生活,浔埔妇女天天下海抓鱼虾,上滩涂敲蚵,挑海味贩卖等与男子一样的强体力劳动。因此,浔埔女在持家与下海搬运和讨海都可说是强人。 浔埔女名称繁多,主要称她为鹧鸪姨,浔埔阿姨。这因浔埔东北有一鹧鸪山,明天启七年置铳台(即枪城)在鹧鸪山上,到了清康熙从祥芝移迁来的巡检司在浔埔,又命名为鹧鸪巡检司。因此,所在地的妇女,便称为鹧鸪姨。
浔埔妇女温柔谦逊,生儿育女后,不是教儿女叫自己阿母、妈妈,而是要儿女称自己为阿姨(本来儿女称自己母亲同辈姐妹为姨,现母亲自己降级却要儿女叫她为姨)。早年,年轻浔埔妇女最讨厌同龄或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称自己为浔埔阿姨,以为这是有意侮辱她,可是长期以来很多外界不明底蕴的人,普遍认为阿姨是尊称,因此,浔埔妇女不得不改变过去的看法,初期有人称她阿姨只一笑了之,现却习以为常而成为尊称了,浔埔女是传统民俗文化的宝库。

早在汉代已经出现,四川成都杨子山西汉墓出土的女俑,就在发髻正中插一朵硕大的菊花,菊花两旁还依附数朵小花。汉代以后,簪花之俗在妇女中历久不衰,所簪之花大多为时令鲜花,以鲜花簪首作为一种民俗事象,除了妇女簪花,唐朝已有男子簪花的现象,到了宋朝已日益普遍,而且还成为某些典礼的仪节。《宋史舆服志》载: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可见当时参加重要典礼的百官及随侍人员都要簪花。在民间婚仪中,按照宋朝婚俗,新郎可以戴花一两枝,胜一两枚。胜即花胜,古代的一种首饰。宋朝朝廷宴会,尝以春秋之季仲及圣节、郊祀、籍田礼毕,巡幸还所至设宴,惟从官预,谓之曲宴。皇帝要给群臣赐花,由中使为之插戴。朋友之间的便宴也可以簪花。如果遇到国家大灾之年、瘟疫、忌辰等,则不可以簪花。簪花除了有审美之外,还有避邪的象征意义。茉莉花能驱鬼,戴上菊花能长寿等。簪花是中国古代妇女装饰的遗风,在泉州高甲戏《桃花搭渡》的唱词中有四月围花圈,一头簪两头重。泉州地区的惠安洛阳、南安丰州、洛江河市、双阳等地,很多妇女至今还保持簪花围的风俗。

浔埔女的服饰,用人类学族群关系来解读。这里所说的结构关系是指族群之间的结构关系。族群关系常因文化特质的强调而形成所谓结构对比,在惠安人族群的结构对比意义上,表现在惠东人与崇武人构成对比,他们各自拥有各自的传统,他们彼此之间不只合作也同时相对立,崇武人多少看不起惠东人,惠东人多少要和崇武人有分别,这种对立的关系,可能就是导致惠东人保持原有特色的原因。这一点是我从早期经验得来的,住在泉州城里,早上一定会遇到从晋江一带挑卖牡蛎进城来的人,我们以闽南语称她是浔埔姨的渔村女。这些浔埔姨大都有特殊的服饰,戴有大笠子,颇有惠东女的特色,她们如果不穿着奇怪的话,我们就以为她是冒充的,她的牡蛎就不好,一定是要穿着那种形式的衣服的人来,我们才会以为她是与我们不同的另外一种人,她的牡蛎才是好的。这种族群识别的观念,是族群关系结构最明显的表现。换而言之,这是一种藉服饰的差异,以分别不同群体的做法,不同的服饰用以族群交易关系上是一种判别的商标,在族群互动上是一种辨别,在族内则是一种认同。总之,浔埔女的服饰具有族群的特征,在交易关系上是一种判别的商标,在族内则是一种认同。浔埔女的簪花是中国古代妇女装饰的遗风。 【本文图片由著名摄影师黄恒日提供】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武夷薰鹅[闽菜之一]
武夷薰鹅[闽菜之一] 武夷熏鹅起源于武夷山岚谷乡,是武夷山人都喜欢的家乡美味,熏鹅味道鲜美,带有一股烟熏的松脂香味。2008年武夷山岚谷熏鹅的制作技艺被评为武夷山市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熏鹅制作工艺很讲究,选出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不肥不瘦,重量大约2~3斤的白鹅,宰杀雏毛洗净后用清水煮20~30分钟,煮至七八分熟时将鹅取出锅,沥干水分,再把辣椒粉小茴香等做成的特制香料酱均匀地抹遍鹅全身,然后将鹅固定好,放到专门的备有糯米、茶叶的烤箱熏制,熏至七八个小时,这时鹅肉融入了各种香料味,香气扑鼻,鹅皮金黄透亮 -
弹腿【传统武术-北腿】
弹腿【传统武术-北腿】 弹腿是中国传统拳术之一,也是传统武术中一种以腿法打击为主的古老拳术,配合各种手法、步法、身法所组成的中国传统拳术套路。此拳腿法快速屈伸踢出以击打力,如弹射之势而故名之,中华传统武术有“南拳北腿”的称颂,弹腿是“北腿”的代表。武林传有歌云:“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弹腿也被中华武林当作是传统武术腿功基础训练项目之一。 -
梅惠志【武术技击家】
梅惠志【武术技击家】梅惠志先生是全国武林界享有盛名的武术技击家,梅惠志先生自幼练习过八卦、行意,后又学习过拳击,年轻时学习过中国式摔交,并成为北京摔交队的主要成员。退役后留在什刹海体校做摔交教练,70年代成为我国第一批柔道教练员。自从国家体委开展散打运动以来,他组成了全市第一个半专业的散打搏击队,并将武术、搏击和摔交的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在不断探索中完善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相结合的对抗形式。 北京武警散打教练黄建福,连续11次获得国际和全国冠军。首都北京是全国开展散手运动最早的地区之一。 -
杨明远【龙门派高人】
龙门派高人杨明远青城全真道龙门派高人、道家最玄妙神奇的结幡第一人杨明远道长,高道杨明远1936年出生于什邡一个农民家庭。从5个月起,她便先后经历了丧父、母亲改嫁、孤苦伶仃的艰辛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