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浔埔女【福建三大渔女之—】
2019-12-18民俗文化 3064人已围观
简介浔埔女【福建三大渔女之—】浔埔女是与惠安女、湄洲女齐名的福建三大渔女之—。浔浦女生活在福建泉州丰泽区东海镇的浔埔村,保留有别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浔埔女勤劳,美丽,至今还保留母系社会的走婚习俗。浔埔女的服饰独特,别具一格。她们身穿褐色的衣服,下穿黑布裤,头发盘到脑后,绾成一个圆髻,用鲜花串成花环,俗称“簪花围”,簪戴在绾髻四周,中间插一根象牙筷子。她们挑着海鲜到泉州沿街叫卖
浔埔女【福建三大渔女之一】
浔埔女是与惠安女、湄洲女齐名的福建三大渔女之一。浔浦女生活在福建泉州丰泽区东海镇的浔埔村,保留有别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浔埔女勤劳,美丽,至今还保留母系社会的走婚习俗。浔埔女的服饰独特,别具一格。她们身穿褐色的衣服,下穿黑布裤,头发盘到脑后,绾成一个圆髻,用鲜花串成花环,俗称簪花围,簪戴在绾髻四周,中间插一根象牙筷子。她们挑着海鲜到泉州沿街叫卖。浔浦女生活在福建泉州丰泽区东海镇的浔埔村,常年装饰美丽的头饰,住都独一无二的特色房子,用牡蛎壳建造的房子。
浔埔妇女与各地显然不同的特色,这里从古至今见不到封建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一道枷锁缠足,老少因劳动的需要,都有一双自然的天足。为了生活,浔埔妇女天天下海抓鱼虾,上滩涂敲蚵,挑海味贩卖等与男子一样的强体力劳动。因此,浔埔女在持家与下海搬运和讨海都可说是强人。 浔埔女名称繁多,主要称她为鹧鸪姨,浔埔阿姨。这因浔埔东北有一鹧鸪山,明天启七年置铳台(即枪城)在鹧鸪山上,到了清康熙从祥芝移迁来的巡检司在浔埔,又命名为鹧鸪巡检司。因此,所在地的妇女,便称为鹧鸪姨。
浔埔妇女温柔谦逊,生儿育女后,不是教儿女叫自己阿母、妈妈,而是要儿女称自己为阿姨(本来儿女称自己母亲同辈姐妹为姨,现母亲自己降级却要儿女叫她为姨)。早年,年轻浔埔妇女最讨厌同龄或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称自己为浔埔阿姨,以为这是有意侮辱她,可是长期以来很多外界不明底蕴的人,普遍认为阿姨是尊称,因此,浔埔妇女不得不改变过去的看法,初期有人称她阿姨只一笑了之,现却习以为常而成为尊称了,浔埔女是传统民俗文化的宝库。
早在汉代已经出现,四川成都杨子山西汉墓出土的女俑,就在发髻正中插一朵硕大的菊花,菊花两旁还依附数朵小花。汉代以后,簪花之俗在妇女中历久不衰,所簪之花大多为时令鲜花,以鲜花簪首作为一种民俗事象,除了妇女簪花,唐朝已有男子簪花的现象,到了宋朝已日益普遍,而且还成为某些典礼的仪节。《宋史舆服志》载: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可见当时参加重要典礼的百官及随侍人员都要簪花。在民间婚仪中,按照宋朝婚俗,新郎可以戴花一两枝,胜一两枚。胜即花胜,古代的一种首饰。宋朝朝廷宴会,尝以春秋之季仲及圣节、郊祀、籍田礼毕,巡幸还所至设宴,惟从官预,谓之曲宴。皇帝要给群臣赐花,由中使为之插戴。朋友之间的便宴也可以簪花。如果遇到国家大灾之年、瘟疫、忌辰等,则不可以簪花。簪花除了有审美之外,还有避邪的象征意义。茉莉花能驱鬼,戴上菊花能长寿等。簪花是中国古代妇女装饰的遗风,在泉州高甲戏《桃花搭渡》的唱词中有四月围花圈,一头簪两头重。泉州地区的惠安洛阳、南安丰州、洛江河市、双阳等地,很多妇女至今还保持簪花围的风俗。
浔埔女的服饰,用人类学族群关系来解读。这里所说的结构关系是指族群之间的结构关系。族群关系常因文化特质的强调而形成所谓结构对比,在惠安人族群的结构对比意义上,表现在惠东人与崇武人构成对比,他们各自拥有各自的传统,他们彼此之间不只合作也同时相对立,崇武人多少看不起惠东人,惠东人多少要和崇武人有分别,这种对立的关系,可能就是导致惠东人保持原有特色的原因。这一点是我从早期经验得来的,住在泉州城里,早上一定会遇到从晋江一带挑卖牡蛎进城来的人,我们以闽南语称她是浔埔姨的渔村女。这些浔埔姨大都有特殊的服饰,戴有大笠子,颇有惠东女的特色,她们如果不穿着奇怪的话,我们就以为她是冒充的,她的牡蛎就不好,一定是要穿着那种形式的衣服的人来,我们才会以为她是与我们不同的另外一种人,她的牡蛎才是好的。这种族群识别的观念,是族群关系结构最明显的表现。换而言之,这是一种藉服饰的差异,以分别不同群体的做法,不同的服饰用以族群交易关系上是一种判别的商标,在族群互动上是一种辨别,在族内则是一种认同。总之,浔埔女的服饰具有族群的特征,在交易关系上是一种判别的商标,在族内则是一种认同。浔埔女的簪花是中国古代妇女装饰的遗风。 【本文图片由著名摄影师黄恒日提供】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八极拳发力技术与原理
八极拳发力技术与原理:发力技术与发力原理,八极拳的发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 -
谷精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谷精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药, 谷精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谷精草带花茎的花序。 处方用名: 谷精草 谷精珠 移星草。 性味与归经: 甘,平。入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临床应用: 用于风热目疾、肿痛羞明、翳膜遮晴等症﹣﹣谷精草善于散风热,功能退翳膜,为眼科常用药物,对风热目疾、翳膜遮晴等症,常与菊花、桑叶、防风、生地、麦冬、赤芍、牛蒡子等配伍应用。俞景耀/提供文章。 -
鸣鹤拳【传统武术】
鸣鹤拳鸣鹤拳是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地的一种中华传统武术,是鹤拳的一种,鸣鹤拳的源流始于白鹤拳,形象似鸟衔理羽毛状,善用掌,常发声,以声助力,故有“鸣鹤”之称。特点是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拳势激烈,上肢动作较多。发力时劲由足跟起,气沉丹田,腰、腿、臂贯串一气,力求顺达,讲究蓄劲。鸣鹤拳其精辟的拳论和丰富多姿的拳法,深受当地人的喜爱,“鹤,阳鸟也,而游于阴……体尚洁,故其色白。声闻天故其头赤。食于水,故其喙长。栖于陆,故其足高。翔于云,故毛丰而肉疏。大喉以吐,修颈以 -
青城派武术历史沿革
青城派武术历史沿革青城派发源于中国道教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青城山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道教的历代教派,从张天师创天师道正一派,经历了源于东晋时期以陶弘景为首的上清派;形成于北宋年间,流行于元朝的清微派;北宋间的丹鼎派南宗;元朝的全真道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