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甘 遂[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5-02-09中医文化 371人已围观

简介甘 遂[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峻下逐水药,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的块根。 处方用名:制甘遂 生甘遂。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毒。入肺、脾、肾经。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胸痛,以及癫病等症﹣﹣甘遂为峻下之品,具攻水逐饮之功,故可用于胸水腹水、面浮水肿等症,常配合牵牛子、大戟、芫花等药同用。由于本品功能逐饮祛痰,故又能用于痰迷癫痫,可配朱砂应用。俞景耀针灸医师/提供

[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峻下逐水药,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的块根。

处方用名制甘遂 生甘遂

性味与归经 有毒。入肺、脾、肾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

1.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胸痛,以及癫病等症﹣﹣甘遂为峻下之品,具攻水逐饮之功,故可用于胸水腹水、面浮水肿等症,常配合牵牛子、大戟、芫花等药同用。由于本品功能逐饮祛痰,故又能用于痰迷癫痫,可配朱砂应用。

2.外用于湿热肿毒之症﹣﹣甘遂研末水调外敷,能消肿破结,故可用于因湿热壅滞而结成的肿毒,但主要宜于初起之时,并须配合清热解毒药内服。

俞景耀中医医师/提供。

一般用量与用法 五分至一钱,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二分至三分。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方剂举例

控涎丹(《三因方》);甘遂、大戟、白芥子,治停饮胸膈,胸胁隐痛。

甘遂通结汤(《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甘遂、桃仁、生牛膝、木香、川朴、大黄,治重型肠梗阻,肠腔积液较多者。

 

现代医学试验报道

成分:甘遂含三菇成分(大戟醇)、棕榈酸、柠檬酸、草酸、鞣质、树脂、葡萄糖、蔗糖、淀粉等。尚有报道,甘遂的有效成分为不溶于水的黄色树脂状物质,故作丸散用较好。

 

药理 甘遂生用泻下作用较强,毒性亦较大,经醋炙后毒性及泻下作用均相应减小。

 

临床:用甘遂散外敷治疗小便不通患者8例,外敷1次即排尿的5例,外敷2次排尿的2例,外敷2次再热敷1次排尿的1例。

用量和用法:甘遂三钱研细末,面粉适量,麝香少许(无麝香用冰片代),加温开水调成糊状,外敷于中极穴处,方圆约2寸,一般30分钟后即能小便通利,无效时可继续使用或再加热敷,疗效更速。(《新医学》1972.11.)

 

按语:本品药性峻烈,非气壮邪实者禁用,孕妇忌服。内服用制甘遂(上海地区系用清水漂3~5天,再用豆腐同煮至内无白心为度);生甘遂有剧毒,只供外用。

5f9bf_副本.jpg

ee8b_副本.jpg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