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中国式摔跤起源与发展
2021-10-07武术文化 3271人已围观
简介中国式摔跤起源与发展中国式摔跤起源根据文字记载和传说,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了摔跤活动。当时,人们为了求得生存,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中,在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自己的力
中国式摔跤起源与发展
中国式摔跤起源根据文字记载和传说,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了摔跤活动。当时,人们为了求得生存,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中,在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进行自卫,从而产生了古代的摔跤。据南朝人任昉著的《述异记》中记载:奏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乐名蚩尤戏,其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以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这种蚩尤戏就是我国古代摔跤的雏形。
由此说,我国古代摔跤始于黄帝时代。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摔跤作为练兵的一项军事科目出现。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 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由于当时兵器差,射箭、驾车、角力都是军队操练的主要科目。由于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不同,摔跤的方式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如角力、摔胡,角觝、相扑、布库、厄鲁特、掼跤等。摔跤在古代属于徒手搏斗的范围,是军事作战的一种技能。用于军事手段: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列强对峙,互相攻伐,战争频繁,作为军事训练的摔较活动也 得到广泛的开展。《公羊传》中记载,宋闵公手下有一员大 将叫长万,是当时闻名于世的大力士,由于宋闵公揭露长万曾被鲁师所俘,故万怒,搏闵公,绝其脰。结果,宋闵 公被长万摔死。秦汉时期,摔跤不仅作为重要的一种军事训练手段,也是节日和宫廷内表演项目。秦统一六国后,进行了车同轨、 书同文等一系列的工作,同时也统一了摔跤的名称为角 抵。

1975年在湖北江陵县凤凰山一座秦墓中出土的木蓖曾有古代摔跤的画面。这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公元 前208年)的有关古代摔跤的史料。图案上三名男子,他们 在进行摔跤比赛,气氛紧张热烈。左边立者为裁判。上边悬 挂的帷幕,表示在舞台上进行的比赛。按画面的排场看,似在宫廷内举行的。由此可见,秦统一六国后,把掉跤列为宫廷的一种娱乐项目,并在民间也有一定的开展。 从秦末到汉景帝的半个世纪中,摔跤活动曾处于低潮。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摔跤活动又盛行起来。据《汉书. 武帝记》中记载,规模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元封三年 春,作角抵戏,三百里皆来 观,一次是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戏于上林平乐馆。河南省密县打虎亭2号东汉墓中的一幅壁画, 描写了当时摔跤表演的一个场面,陕西省长安客省庄汉墓出土的铜牌上也刻有摔跤图,画面上是两位农民打扮的男子在树荫下对摔。此图足以说明,汉代摔较活动已较普遍地开展,田间地头也成了摔 跤的场所。由于汉代重视摔跤活动,摔跤的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三百里皆来观。同时,摔胶比赛胜负有裁判员来判 决。山东省临沂地区金雀山汉墓中出土的绢画上有一对健壮的摔跤手,挽袖对视,准备决一雌雄,并有一名裁 判员在旁拱手而言,以判胜负。在吉林集安县洞沟高句丽墓壁画上(见图),也有摔跤图象。从出土的文物看,从比赛的场地、服饰或动作等来看,上述漆绘摔跤图和透雕铜牌摔跤图有很大的差别,这说明秦汉两代的摔跤形式已有了不同。
三国鼎足之后,曹操曾大力提倡摔跤活动,除把摔跤作为训练士兵的手段外,还列入百戏之内。在河南省南阳市出 土的大块汉砖上刻有角抵戏。
唐朝历经贞观、开元之治,国富民强,太宗皇帝李世民以隋亡为戒,选贤任能、虚心纳谏,社会经济很快得到发 展,而讲武、习武的风气不懈,故摔跤活动在唐代的历史上 蜚噪一时,就连帝王也要上场助威,鼓励士气。据史料记 载,唐朝时,每逢元宵节和七月十五的中无节均举行摔跤比赛,许多帝王不仅爱看,而且有的还是摔跤能手。唐朝末年,朝廷还建立了官办的相扑棚,收罗和训练摔跤能手,入选者称为相扑人,每当朝会、宴聚、祭祀之时,相扑人专门 进行摔跤表演。 秦汉以来,摔跤的主要技术是较力量,并可以拳打脚 踢,用擒拿方法扭断手臂、腿脚,直至把对方摔死。
明朝万历年间出版的《万法宝全》一书中,就有古摔跤图样。当时把摔胶列为六御之内,作为军队作战训练的重要手段。据《明史.江彬传》中 记述,御史乔白岩和应天府丞冠天叙还很注重选材和采用针对性的训练(别教法势)方法,在战术上注意到以矮制长, 这些,无疑是对摔胶在选材、训练以及战术运用上的一大贡 献。 公元1638年,明朝官员陈元斌,为了复兴明朝的天下, 东渡日本,求援兵于德川幕府,结果求援未遂,留居日本, 这样陈元斌就把中国武术和摔跤传到了日本,后经日本改革和发展,成为日本后来的相扑和柔道。
清朝用武力起家,入主中原,一直保持着尚武崇战的风 气,加之清朝历代皇帝大力提倡摔跤运动,因而布库之戏得以广泛传播。摔胶运动由于清代皇帝的大力提倡,满族、蒙族 和汉族跤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摔跤技术不断提高、不 断完善,最终发展成近代中国式摔胶,所以说,中国式摔跤 是我国各族跤手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辛亥革命后,摔跤运动在宫廷中日趋衰落,只是在民间流传,并且涌现出比较有名的摔跤名家,如北京的宝善林、魏德海、陈德禄、张文山、沈友三、熊德山、张宝忠、单士俊等,天津的张奎元、张连生、张洪玉、张大力、阎士凤、王海兆等,沈阳的徐俊青,上海、南京的宋振埔、田玉荣,济南的佟顺禄洪连伟及张家口的洪立厚等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国式摔跤又获得了新生。1953年,中国式摔跤被列入国家体育运动竞赛项目,并举行了全国比赛。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1957年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规则》。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按体重分为10个级别。每场比赛分3局,每局净摔3分钟,两局之间休息 1 分钟。比赛在平坦柔软结实的8米—8米的垫子上进行。运动员身穿柔软结实的短上衣,系腰带,穿长裤,全身可以握抱,可以抓摔跤衣和腰带,但不许抓裤子。中国式摔跤只许站着摔,摔倒后就停止,然后重新开始比赛。按照把对方摔倒的不同程度,分别判得三分、两分、一分。如使对方腾空后,迅速地背部着地,而自己仍然站着可得三分;仅使对方躯干着地,而未使对方身体腾空,虽然自己还站着,只能得两分,把对方摔倒,四肢(手或肘或膝)着地得一分,把对方摔倒了,自己也跟着倒下得一分,两人同时倒地躯干在上者得一分;如两人同时倒地,分不出上下先后,则判互不得分。比赛时,不许使用伤害对方的动作,不许用拳打,不许用肘、膝或头顶撞对方,不许使用反关节动作,不许压迫对方的咽喉,不许接触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 ,脚可以 踢 、弹对方的脚 或小腿下部,但不能过高,更不能用脚蹬、踹对方。经常使用的方法有背、别、挑、缠、揣、踢、拧、搂、弹、搿、抱腿、跪腿、里勾腿、插闪、勾脚、里刀勾等。 在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中国式摔跤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4年第七届全运会取消了该项目。随着中国武术的全球风靡,中国式摔跤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迅速得到发展兴盛。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释虚云【禅门泰斗】
释虚云【禅门泰斗】虚云禅师(1840--1959)近代大德高僧禅门泰斗,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虚云禅师,十九岁出家,二十岁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老和尚受具足戒;四十岁发心朝五台山,以报父母深恩,由普陀山法华寺起香,三步一拜备受饥寒而道心愈朗,三年遂愿;终于到达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金颜。后在滇中阐教近二十年;九十五岁返曹溪,重建南华,中兴云门。历任福建涌泉、广东南华、云门大觉诸大寺院住持。1953年发起成立中国 -
中国四大古城
中国四大古城中国四大古城是指四川阆中古城、重庆安居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安徽歙县徽州古城四座历史悠久,保存最完好,皆有千年建县历史和城墙的古城。中国地理中四座古城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传统文化千年的中华宝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阆中古城、徽州古城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平遥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安居古城为国家4A极景区。 -
空手道
空手道由中国南拳与日本本土武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搏击格斗的武术。空手道空手道古称空手、唐手,是发源于日本九州、琉球地区的一种武术,日本传统格斗术结合琉球武术唐手而形成的,古代琉球的一种武术叫“琉球手”或“组手”,融合了从中国闽南传入的中国武术——福建的永春白鹤拳后被琉球人尊称为“唐手”;唐手是中国传统武术传入冲绳地区结合当地武术琉球手发展而成的,而日本本土人又将九州、本州的摔、投等格斗技与唐手相结合,后来又接受了日本武道的影响,成为现代的“空手道”。二战之后通过美军宣传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空手道当中 -
马缨丹【草本植物中药名】
马缨丹【草本植物中药名】 马缨丹[mǎ yīng dān] 别名:五色梅、五彩花、如意草、臭草。 马鞭草科、木兰纲,唇行目,维管植物门,马缨丹属的一种草本植物。 药用价值:马缨丹的花、叶、根可作药用,具有清热止血、祛风止痒、解毒散结的功效,可治疗肺痨咳血、腹痛吐泻、湿疹皮炎、跌打损伤、感冒发热、胃火牙痛、伤暑头痛等病症。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