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蔓荆子 [草本植物果实中药名]

2024-09-28中医文化 258人已围观

简介蔓荆子 [草本植物果实中药名] 药用: 华夏宝典之中药学--发散风热药,马鞭草科落叶灌木单叶蔓荆的果实。 处方用名: 蔓荆子。 别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蔓荆、白背木耳、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 性味与归经: 苦、辛,平。入肝、膀胱、肺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主治: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

蔓荆子 [草本植物果实中药名]

药用 华夏宝典之中药学--发散风热药,马鞭草科落叶灌木单叶蔓荆的果实。

处方用名 蔓荆子 别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蔓荆、白背木耳、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

性味与归经 苦、辛,平。入肝、膀胱、肺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主治: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5-10g

使用注意: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俞景耀针灸医师/提供】

 64b_副本.jpg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头痛头风头痛等症﹣﹣本品味苦兼辛,有疏散风热、祛风止痛的功效,故可用于感受风热引起的头痛,临床常与防风,菊花等配伍应用;对于头风头痛病症,本品又可与藁本、川芎等配伍应用。

2.用于目赤肿痛或头目昏暗多泪等症﹣﹣本品能祛风邪而清头目,以治风邪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目昏暗,常与菊花、川芎、决明子等配伍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 菊芎饮《上池秘录》: 菊花、川芎、蔓荆子、防风、羌活、石膏、旋覆花、甘草、枳壳,治头痛。

 

现代试验报道

成分:蔓荆子含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及维生素A类物质。

药理:蔓荆子有镇静止痛作用,同时能镇静体温中枢,故有退热作用。

20p_副本.jpg

 

生理特性:落叶灌木,罕为小乔木,高1.5-5米,有香味;小枝四棱形,密生细柔毛。花期7月,果期9-11月。适应性较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但喜温暖湿润,土壤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较好。耐盐碱,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不良。单叶蔓荆生长海滨沙滩地及湖畔,亦有栽培;蔓荆海边、沙滩、河边、平原及村寨附近。

 

主要产地:单叶蔓荆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蔓荆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相关文献论述:

《本草纲目》: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

《本草经巯》:蔓荆实,神农味苦,微寒,无毒;《别录》加辛平温。察其功用,应是苦温辛散之性,而寒则甚少也。气清味薄,浮而升,阳也。其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风头痛、脑鸣、目泪出者,盖以六淫之邪,风则伤筋,寒则伤骨,而为寒热,甚则或成湿痹,或为拘挛;又足太阳之脉,夹脊循项而络于脑,目为厥阴开窍之位,邪伤二经,则头痛、脑鸣、目泪出。此药味辛气温,入二脏而散风寒之邪,则诸证悉除矣。邪去则九窍自通,痹散则光泽脂致。其主坚齿者,齿虽属肾,而床属阳明,阳明客风热,则上攻牙齿,为动摇肿痛,散阳明之风热,则齿自坚矣。去白虫、长虫者,假其苦辛之味耳。

《本草汇言》:蔓荆子,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前古主通利九窍,活利关节,明目坚齿,祛除风寒风热之邪。其辛温轻散,浮而上行,故所主头面虚风诸证。推其通九窍,利关节而言,故后世治湿痹拘挛,寒疝脚气,入汤散中,屡用奏效,又不拘于头面上部也。

《本草新编》:蔓荆子,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单恃一味,欲取胜于俄顷,则不能。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