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艾灸理疗治胃溃疡
2019-11-20中医文化 1495人已围观
简介艾灸理疗治胃溃疡胃脘痛是指西医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者十二指肠的黏膜受到损伤,导致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疾病。本病症是由于胃酸以及胃和十二指肠内部制造的保护性黏液失衡所致,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情志不舒畅,肝气横逆犯胃,过食生冷或饮食不节,食滞内生热,饥饱失常,脾胃虚弱,或外感寒邪犯胃都可以导致胃脘痛。胃脘痛病症以剑突下疼痛为主,胃溃疡多为餐后上腹正中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上腹部偏右痛,肝气犯胃见胃脘痛,两肋涨闷,嗳气吐酸,肝火耗伤胃阴,入食易痛,口干苦,吞酸、便秘,寒邪犯胃胃脘痛,畏寒喜暖
艾灸理疗治胃溃疡
胃脘痛是指西医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者十二指肠的黏膜受到损伤,导致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疾病。本病症是由于胃酸以及胃和十二指肠内部制造的保护性黏液失衡所致,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情志不舒畅,肝气横逆犯胃,过食生冷或饮食不节,食滞内生热,饥饱失常,脾胃虚弱,或外感寒邪犯胃都可以导致胃脘痛。
胃脘痛病症以剑突下疼痛为主,胃溃疡多为餐后上腹正中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上腹部偏右痛,肝气犯胃见胃脘痛,两肋涨闷,嗳气吐酸,肝火耗伤胃阴,入食易痛,口干苦,吞酸、便秘,寒邪犯胃胃脘痛,畏寒喜暖,得热则减,痛有定处,入针刺刀割,脾胃虚寒症见胃痛隐隐,喜暖喜按,遇凉加重,受凉劳累易发病。
艾灸治疗以行气解郁,补脾温中,和胃止痛为主。
艾灸治疗主穴:
1、中脘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疾病】 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2、足三里
【标准定位】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疾病】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3、梁门
【标准定位】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疾病】主治胃痛、呕吐、纳呆、泄泻、便溏,及消化性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4、胃俞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
5、 天枢 (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
【标准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疾病】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
天枢穴是临床常用穴位,其应用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操作方法为直刺 l~1.5寸。
知艾者福,用针者康,善灸者寿。养生是一种态度,艾灸是一种养生方法,艾灸更是预防疾病的健康方式。放下疲乏,解脱烦恼,回归自然疗法、返健康身心!福州景耀中医-俞景耀的【俞氏自然平衡疗法】让您健康舒心没烦恼!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夏枯草[中药草本植物]
夏枯草[草本植物]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花序及干燥果穗。药性: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其全株都入药,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夏枯草作为中药在中国有着千余年的应用历史,民国《新本草纲目》称其为治凛疡之圣药。在现代被制作成夏枯草煎膏剂、口服液、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搽剂等方剂,近来临床上也用于肿瘤。 -
白细胞在人体作用
白细胞在人体作用: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不同种类的白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 -
宋词创作派别风格划分
宋词创作派别风格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牌来源划分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 -
儒家学说派别
儒家学说派别儒家的主要派别有:1.思孟学派。2.今文经学。汉初今文经学立为官学,每一经都可成为“学”,例如榖梁学、公羊学等,从中又衍生出诸如谶纬神学之类的其他学说。3.古文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