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夏枯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5-03-14中医文化 497人已围观
简介夏枯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药,夏枯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的花序及果穗。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处方用名: 夏枯草 夏枯花。 别名:九重楼、铁色草、大头花等。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入肝、胆经。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俞景耀/提供文章。
夏枯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药,夏枯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的花序及果穗。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处方用名: 夏枯草 夏枯花。
别名:九重楼、铁色草、大头花等。
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入肝、胆经。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夏枯草是味临床常用肝经中药。其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为主要产地。可以清火明目,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作用。其为清肝、护肝“圣药”。专治目珠夜痛、头目眩晕。常见的凉茶夏桑菊源自清代名方,三味药均通肝经,是独一无二的经典配方。
植物生理特性:
夏枯草全穗由数轮至10数轮宿萼与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内有花3朵,花冠多已脱落,宿萼二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其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能耐寒,适应性强,但以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也可在旱坡地、山脚、林边草地、路旁、田野种植,但低尘易涝地不宜栽培。生长于荒坡、草地、溪边及路旁等湿润地上,海拔高可达3000米。
临床实践应用:
1.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症﹣﹣夏枯草能清泄肝火,为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头痛、头晕的要药,常配石决明、菊花等同用;如肝虚目珠疼痛,至夜尤剧,可与当归、白芍等养血药配合应用。
2.用于瘪病痰核﹣﹣痹病痰核,多由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痰火结聚而成。夏枯草能清肝火、散郁结,为治疗癫病结核属于痰火者一味常用药物,长期服用有一定效果,临床常配合玄参、贝母、连翘、牡蛎、昆布等同用。
此外,经临床实践体会,本品又有降血压及利尿的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现代常规用量9-15g。
使用注意:脾胃寒弱者慎用。
方剂举例:
夏枯草膏(《医宗金鉴》):夏枯草、当归、白芍、玄参、乌药、浙贝、僵蚕、昆布、桔梗、陈皮、川芎、甘草、香附、红花,治肝旺血燥、擦病坚硬。
降压膏《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夏枯草、芫蔚子、草决明、生石膏、黄芩、茶叶、槐角、钩藤,治高血压病。
现代临床医学报道:
成分:夏枯草含水溶性无机盐,其中68%为氯化钾,开花期间的生药含熊果酸。
药理:动物实验注射夏枯草煎剂的总无机盐,引起家免血王下降。临床观察夏枯草对高血压患者能降低血压和减轻伴随症状。
夏枯草煎剂于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剩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皆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又可使家免离体子宫山现强直性收缩,以及使离体免肠蠕动增强。
按语:夏枯草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它所主治的大都是肝经的病症。
本品配以菊花、决明子,可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配以石决明、钩藤,可平降肝阳,治头痛、头晕;配以玄参、贝母、牡蛎等品,可软坚散结,治媒病结核。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肿瘤。
相关文献论述:
1《本草纲目》:“黎居士《易简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2《本草求真》:“夏枯草,辛苦微寒。按书所论治功,多言散结解热,能愈一切瘰疬湿痹,目珠夜痛等症,似得以寒清热之义矣。何书又言气禀纯阳,及补肝血,得毋自相矛盾平?讵知气虽寒而味则辛,凡结得辛则散,其气虽寒犹温,故云能以补血也。是以一切热郁肝经等证,得此治无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功耳。若属内火,治不宜用。”
3《本草正义》:“夏枯草之性,《本经》 本言苦辛,并无寒字,孙氏问经堂本可证。夏枯草之性,《本经》本言苦辛,并无寒字,孙氏问经堂本可证。而自《千金》以后,皆加一寒字于辛字之下,然此草夏至自枯,故得此名。丹溪谓其禀纯阳之气,得阴气而即死,观其主瘰疬,破症散结,脚肿湿痹,皆以宣通泄化见长,必具有温和之气,方能消释坚凝,疏通窒滞,不当有寒凉之作用。石顽《逢原》改为苦辛温,自有至理,苦能泄降,辛能疏化,温能流通,善于宣泄肝胆木火之郁窒,而顺利气血之运行。凡凝痰结气,风寒痹着, 皆其专职。”
4《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疬,周身结核。”
主要产地: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地。
炮制方法: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鹤拳渊源与发展
鹤拳渊源与发展鹤拳又名永春白鹤拳。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地方拳种之一,是明末开始发展的福建省汉族拳术之一,原无系统,渐次发展出四个派别,依其外形姿势特性等,分为飞、鸣、宿、食等四类。统称为白鹤拳。相传由福建省福宁州(现霞浦县)北门外少林拳师方种的独生女方七娘所创。七娘后嫁给福建永春县人曾四,在福建永春授徒。故也称为永春白鹤拳。鹤拳注重两臂弹抖之劲,出手如弓发箭(掌法),实进虚退,借势使力。拳法以节力、指力为主。采用不丁不八步。讲究摔弹,抖震等吞吐浮沉技法。各枝鹤拳有不同的技法,不同的套路和不同的名称及 -
昂拳[地方拳种]
昂拳[地方拳种]:昂拳又称壮拳是广西一种本土拳术,拳术主要以强调拳,膝,肘,咬等并用,当地也称古壮拳、军拳。是在广西壮族地区的壮族武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骆越西瓯,壮拳也是古代狼兵军队训练用的武术。 -
擒拿术招式动作
擒拿术招式动作擒拿术是中国武术拳法之一,擒拿术是使用刁、拿、锁、扣、扳、点、缠、切、拧、挫、旋、卷、封、闭等招法,进行擒伏与解脱,控制与反控制的专门技术。擒拿的手法较多,根据关节活动与手法运用特点,常用的有下列17个基本手法:(1)拿.握捏对方肢体关节,使其内旋和外旋,称里拿和外拿。(2)缠.双手抓握对方肢体远端,使关节扭屈,有小大缠之分。(3)背.将对方肢体反关节背负肩背上,使其过度伸展,如背肩、肘、腰。(4)卷.使关节过度屈曲,如卷肘、卷腕、卷指。(5)压.用力向下压,使关节肢体过伸,如压腕 -
跆拳道主要分类与规则
跆拳道主要分类与规则品势:跆拳道的品势有很多种,基本品势有太极、高丽、金刚等。通过品势的练习,可使身体各部位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并能有效的增进体质。WTF的品势(又称型),指练习者以技击为主要内容,通过攻守进退的动作编排,达到强身健体、培养意志的一种练习形式。它与中国武术中所说的套路相似,即将一定数量的动作编排起来,形成固定模式的套路。跆拳道品势中的太极包括八章,是初学者应掌握的基本品势ITF的型(套路)称为程式,朝鲜语发音特尔。经过跆拳道的创始人崔泓熙将军近三十年来的研究与不断改进之后,最终将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