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石学敏【国医大师】
2025-01-15中医文化 969人已围观
简介石学敏【国医大师】 石学敏,1938年6月6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医、针灸学专家,国医大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石学敏【国医大师】
石学敏,1938年6月6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医、针灸学专家,国医大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石学敏于1962年从天津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进入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1968年至1971年担任中国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副队长、主治医师,1971年至1981年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1971年担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1979年晋升副主任医师,1981年至1983年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1983年晋升副教授,1983年至1987年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1983年至1991年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1987年晋升主任医师,1987年至1991年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1991年晋升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被聘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
石学敏致力于针灸的科学研究,带动中国国内针灸临床科研达到分子生物学水平 , 2022年9月,石学敏院士传承工作室在南京天佑儿童医院揭牌。

人物经历
1938年06月06日,石学敏出生于天津市郊区的一个普通农户家里。
1952年—1957年,就读于天律师范学院附属男子中学。
1957年—1962年,就读于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2年10月—1968年6月,担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师。
1964年09月—1965年9月,担任卫生部针灸研究班学员。
1968年09月—1971年4月,担任中国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副队长、主治医师。
1971年—1981年,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
1971年04月,担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1979年,晋升副主任医师。
1981年—1983年,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1983年,晋升副教授。
1983年—1987年,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1983年—1991年,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1987年,晋升主任医师。
1987年—1991年,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
1991年,晋升教授 。
1991年,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20年12月被聘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石学敏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世界公认的三大疑难病之一的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的针灸治疗,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20世纪80年代初创建的“针刺手法量学”,填补了针灸学发展的空白,并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先后发明“脑血栓片”“丹芪偏瘫胶囊”等药品,再结合“醒脑开窍”针刺法针药并用,创立了“中风单元”疗法,为治疗脑血管病开创了新的思路 。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石学敏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中医纲目》《脑卒中和醒脑开窍》《石学敏针灸学(英文版)》等著作50余部。
承担项目
根据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石学敏先后主持完成包括国家973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43余项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石学敏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3项(次),国家专利6项。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根据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显示,石学敏先后培养国内外硕、博士、博士后300余名 。
教育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石学敏先后获得国家教委及天津市教学成果奖3项。
石学敏与银针结下了一生情缘。他博览群书,集众家之长,汇中外之萃,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多年来救治海内外患者数以万计,深受患者信赖、同行赞誉及国际友人的欢迎。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使得他师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坚持“中西结合、融西贯中”,针药并用,形神兼备 。(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评)
石学敏在中医针灸临床、科研、教学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弘扬祖国中医针灸学术并推向世界做出突出贡献。他的足迹踏遍五大洲,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蜚声于世,不仅解除患者的疾苦,而且推动了针灸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为针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中国气候情况与气候特征
中国气候情况与气候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 -
八卦掌技法和特点
八卦掌技法和特点掌型掌法掌型有仰掌、俯掌、竖掌、抱掌、穿掌、劈掌、撩掌、挑掌、塌掌、撞掌、掖掌等。掌法主要有:推托带领,搬扣劈进。穿闪截拦,沾连粘随。削砸劈挎,缠挑刁钻。撩塌掖撞,片探切翻。步型步法步型:掰步、扣步、仆步、半马步等。步法:起落摆扣,进退跟撤,开掰插闪等等。腿型腿法两腿形似剪,行步如蹚泥。腿法:摆扣踢曲,兜崩翻踹,劈蹬截切。八卦掌有明腿、暗腿之用,但以腿掌齐至,暗腿为主。身型身法八卦掌身形似游龙,腰如轴立,身法讲究拧裹钻翻,圆活不滞,身随步动,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上下协调,周身一动 -
中国道教
中国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 -
自然门功夫
自然门功夫自然门武术是一门由博而均而精的功夫。是武林之奇葩之门,是中华传统武术的瑰宝,于内外家之中点,即兼内外功之长,而无其弊端,以意导气、空处用功、不加丝毫气力、不着色相、意到手到,意止手止、使气纯养归根、以气为本、以气为归,功成掌需断石,骈需穿板,跕需破竹,手如刚钩,身如铁石,硬如钢软如膠,重如生根,轻则如走冰,手出一条线,打出人不见,动则万变、神乎于无形、飘乎于无声、械息渺茫、愈练体愈健、老来愈康外观羸瘠内实充盈,腾闪刺札,气不上浮、刚柔相济、自有神勇,"扣如刚钩刺如刀、缝如铁石粘如膠,闪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