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蝉 蜕 [蝉科动物壳中药名]
2024-08-13中医文化 1447人已围观
简介蝉 蜕 [蝉科动物壳中药名] 蝉蜕-华夏宝典--之传统中医药文化之中药名,是一味辛凉解表药。 药用:蝉科昆虫黑蚱等的若虫羽化后所脱落的壳。 处方用名: 蝉蜕 蝉退 蝉衣 净蝉衣。 性味与归经: 甘,寒。入肺、肝经。 功效:散风热,利咽喉,退目翳,定惊痛。 作用功能:蝉蜕具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的作用。
蝉 蜕 [蝉科动物壳中药名]
蝉蜕-华夏宝典--之传统中医药文化之中药名,是一味辛凉解表药。
药用:蝉科昆虫黑蚱等的若虫羽化后所脱落的壳。
处方用名: 蝉蜕 蝉退 蝉衣 净蝉衣。
性味与归经: 甘,寒。入肺、肝经。
功效:散风热,利咽喉,退目翳,定惊痛。
作用功能:蝉蜕具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的作用。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牛蒡子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可配合荆芥、防风、白蒺藜等同用。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 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
3.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 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 取其宣肺开音之功, 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4.用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
5.用于破伤风,以及小儿惊风等症﹣﹣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小儿惊风等症,「配钩藤、僵蚕等同用。【俞景耀医师/提供】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二钱,煎服。治破伤风可用五钱至一两。
用药须知:蝉蜕使用时需注意,孕妇慎用。
主治:临床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

方剂举例:蝉蜕散(《沈氏尊生》):蝉蜕、薄荷,治感冒风热、皮肤瘙痒。蝉花散(《证治准绳》):蝉衣、羌活、菊花、谷精草、白蒺藜、防风、密蒙花、草决明、黄、蔓荆子、栀子、木贼、荆芥、川芎、甘草,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现代报道: 成分:蝉蜕的主要成分为甲壳质。含氮7.86%,灰分 14.57%。
药理:据动物实验,蝉蜕能对抗马钱子、柯卡因及烟碱等引起的惊厥死亡,部分消烟碱所引起的肌肉震颤。
蝉蜕有镇静作用,能降低横纹肌紧张度,又能降低反射反应,并具有神经节阻断作用。
生理特性: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颈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片,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有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
产地: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安徽等地。以山东产量较大。
相关文献
1、《本草纲目》:“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府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
2、《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
《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中国六大茶系
中国六大茶系中国茶品种繁多,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工艺、不同地域可划分为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这些基本茶类随发展潮流与人们生活需求进行作原料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有花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等随传统文化的影响祖国茶文化在不断延伸发展,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茶人,创造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人不断的革命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运用最广泛、认知度最高的当属中 -
血管畅通生命长
血管畅通生命长【中医养生】 中医学上认为万病的根源就在于瘀。人体生命中血管寿命和人的寿命等长,说明了血管有多么重要。如果把人体比喻为一个城市,那么血管就相当于城市的道路。如果有条道路拥堵了,那么从这条路上通过的车辆就不能畅快通行。如何使全身血管,颈动脉血管状态良好,光滑没有斑块,无瘀血硬化症状,中医中药让您血管畅通生命无忧! -
唐诗 【唐朝诗歌通称】
唐诗【唐朝诗歌通称】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华文化宝典,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 -
少林派
少林派少林是中华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典范,堪称中华武术宝典,以出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关于少林派的起源,据北宋《景德传灯录》等书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大和年间(477一499),达摩大师从梁国北来,面壁于嵩山少林寺,历时九年而功成,遂传《易筋》、《洗髓》二经,创立少林武术。这个说法,为多种典籍所载,唐代李靖又写了《易筋经序》.但考之史实,却不与历史相合,现代学者已经证明这不过是传说,被称为禅宗初祖的达摩也并没有这样的武功。历史上,在达摩以前,北朝寺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