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牛蒡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4-08-04中医文化 709人已围观
简介牛蒡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牛蒡子,华夏宝典之一传统中药学、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药用: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牛蒡子 大力子 鼠粘子 熟牛蒡 炒牛蒡。 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入肺、胃经。 临床作用: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功效:疏散风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痈肿疮毒。现代用法用量:煎服,6-12g。
牛蒡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牛蒡子,华夏宝典之一传统中药学、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药用: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牛蒡子 大力子 鼠粘子 熟牛蒡 炒牛蒡。
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入肺、胃经。
临床作用: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功效:疏散风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痈肿疮毒。现代用法用量:煎服,6-12g。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咽喉红肿疼痛﹣﹣本品疏散风热,且能利咽,临床应用以风热表症兼有咽喉肿痛者为宜,常配合桔梗、银花、连翘等同用。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牛蒡子散风热而透疹,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往往配升麻、葛根、蝉蜕、薄荷等同用。
3.用于咳嗽咯痰不畅﹣一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风热,咳嗽不畅痰多者,往往用为要药,可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同用。
4.用于疮痈肿痛等症﹣﹣牛蒡子配黄连、板蓝根等又能清解热毒,对热毒疮疡有一定疗效。[俞景耀医生/提供]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使用注意:
牛蒡子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方剂举例:
牛蒡汤(《证治准绳》):牛蒡子、大黄、防风、薄荷叶、荆芥穗、甘草,治咽喉肿痛、丹毒。
现代研究报道:
成分:牛蒡子含牛蒡试、脂肪油、少量生物碱及维生素 A、B1 等。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软脂酸、硬脂酸的甘油酯等。
药理: 牛蒡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显著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尚有利尿解热作用。
按语:牛蒡子辛苦而寒,主要有透发与清泄两种功效,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解热毒。但本品透发的力量较弱,并无发汗作用,故在用于外感风热或发麻疹时,须与薄荷等发散药同用,始能收透发之效。至于它的清泄热毒的作用,则较显著,无论咽喉红肿,炸腮肿痛,疮疡肿毒以及痰热咳嗽等症,都可适用,常与银花、连翘等配伍。
牛蒡子疏散风热的作用,与薄荷相似,常配合同用,唯牛蒡子长于清热解毒,薄荷则长于解表发汗。由于它性寒滑利,能滑肠通便,故脾虚腹泻者忌用;痈疸已溃、脓水清稀者也不宜应用。
炮制方法:
采收后将果序摊开曝晒,充分干燥后用木板打出果实种子,除净杂质晒至全干。
生理特性:
牛蒡子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个,淡黄白色,富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热性颇强。生于山坡、山谷、林缘、林中、灌木丛中、河边潮湿地、村庄路旁或荒地,海拔750-3500米。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台湾的台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等地。
古籍论述:
1《本草经疏》:“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藏器主风毒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意耳。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
2《药性论》:“除诸风,去丹毒,主明目,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3《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4《本草求真》:“牛蒡子,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疮疡痈肿、痘疹等症,无不用此投治,然犹未绎其义。凡人毒气之结,多缘外感风寒,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故生痈毒。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是以感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疮疡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闭、痘疮紫黑、便闭等症,无不借此表解里清。但性冷滑利,多服则中气有损,且更令表益虚矣。至于脾虚泄泻为尤忌焉。”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白细胞在人体作用
白细胞在人体作用: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不同种类的白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 -
诗歌背景
诗歌背景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
决明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决明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中医学-中药学-清热药-第二节 清肝明目药, 决明子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处方用名:决明子。 性味与归经:甘、苦、咸,微寒。入肝、胆经。 功效: 清肝明目。临床应用: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青盲内障等症﹣﹣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症,系肝火上扰,或风热上壅头目所致。决明子既能清泄肝胆郁火,又能疏散风热,为治目赤肿痛的要药。风热者,常与蝉衣、菊花等同用;肝火者,常配龙胆草、黄芩、夏枯草等同用。俞景耀/提供文章。 -
龙行拳
龙行拳龙行拳,是龙行武术代表套路之一,是融技击、健身、和表演艺术为一体的中华传统武术套路运动。顾名思义,就是“龙”的运动。换言之,“龙”,为精神意念,为养性之术;“行”,为肢体活动,为运动之道;“拳”,武术运动的法则。以“龙性”造拳,“贵在取意、取势、取神”。将龙的精神、龙的形象、龙的文化内涵寓于龙行拳套路演练之中,使演练者内在的精神意念与外在的肢体活动高度和谐统一而熔成“拳术化”。达到“神形兼备,内外兼修”的目的。龙行拳的的创编是刘志清他老人家亲身传授的“龙行三穿掌”基础上,将太极、形意、八卦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