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牛蒡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4-08-04中医文化 974人已围观
简介牛蒡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牛蒡子,华夏宝典之一传统中药学、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药用: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牛蒡子 大力子 鼠粘子 熟牛蒡 炒牛蒡。 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入肺、胃经。 临床作用: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功效:疏散风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痈肿疮毒。现代用法用量:煎服,6-12g。
牛蒡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牛蒡子,华夏宝典之一传统中药学、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药用: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牛蒡子 大力子 鼠粘子 熟牛蒡 炒牛蒡。
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入肺、胃经。
临床作用: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功效:疏散风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痈肿疮毒。现代用法用量:煎服,6-12g。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咽喉红肿疼痛﹣﹣本品疏散风热,且能利咽,临床应用以风热表症兼有咽喉肿痛者为宜,常配合桔梗、银花、连翘等同用。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牛蒡子散风热而透疹,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往往配升麻、葛根、蝉蜕、薄荷等同用。
3.用于咳嗽咯痰不畅﹣一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风热,咳嗽不畅痰多者,往往用为要药,可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同用。
4.用于疮痈肿痛等症﹣﹣牛蒡子配黄连、板蓝根等又能清解热毒,对热毒疮疡有一定疗效。[俞景耀医生/提供]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使用注意:
牛蒡子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方剂举例:
牛蒡汤(《证治准绳》):牛蒡子、大黄、防风、薄荷叶、荆芥穗、甘草,治咽喉肿痛、丹毒。
现代研究报道:
成分:牛蒡子含牛蒡试、脂肪油、少量生物碱及维生素 A、B1 等。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软脂酸、硬脂酸的甘油酯等。
药理: 牛蒡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显著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尚有利尿解热作用。
按语:牛蒡子辛苦而寒,主要有透发与清泄两种功效,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解热毒。但本品透发的力量较弱,并无发汗作用,故在用于外感风热或发麻疹时,须与薄荷等发散药同用,始能收透发之效。至于它的清泄热毒的作用,则较显著,无论咽喉红肿,炸腮肿痛,疮疡肿毒以及痰热咳嗽等症,都可适用,常与银花、连翘等配伍。
牛蒡子疏散风热的作用,与薄荷相似,常配合同用,唯牛蒡子长于清热解毒,薄荷则长于解表发汗。由于它性寒滑利,能滑肠通便,故脾虚腹泻者忌用;痈疸已溃、脓水清稀者也不宜应用。
炮制方法:
采收后将果序摊开曝晒,充分干燥后用木板打出果实种子,除净杂质晒至全干。
生理特性:
牛蒡子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个,淡黄白色,富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热性颇强。生于山坡、山谷、林缘、林中、灌木丛中、河边潮湿地、村庄路旁或荒地,海拔750-3500米。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台湾的台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等地。
古籍论述:
1《本草经疏》:“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藏器主风毒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意耳。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
2《药性论》:“除诸风,去丹毒,主明目,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3《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4《本草求真》:“牛蒡子,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疮疡痈肿、痘疹等症,无不用此投治,然犹未绎其义。凡人毒气之结,多缘外感风寒,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故生痈毒。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是以感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疮疡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闭、痘疮紫黑、便闭等症,无不借此表解里清。但性冷滑利,多服则中气有损,且更令表益虚矣。至于脾虚泄泻为尤忌焉。”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龙行武术的由来与发展
龙行武术的由来与发展龙行武术的雏形是“龙行剑”。而“龙行剑”启蒙于“三穿掌”。刘志清老师在“健身功法——三穿掌”基础上,经长年不懈地探讨、实践,首先创编了“一路龙行剑”。早在一九二六年,刘志清戎马生涯中随冯玉祥的部队在山西省五台山下的桃花浦驻扎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相识了铁林寺内的峰清长老。长老见刘志清有扎实的武术功底,便把自己长年演练的“健身功法——三穿掌”传授给他。并口授要诀:“此掌,掌法虽简单,久练能熟,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融会贯通,变化无穷。此为要诀,切记心中。”刘志清将此“要诀”铭记在心。 -
茶道历史
茶道历史茶道,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茶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 -
茶叶的养生功效
茶叶的养生功效茶的营养成分在化学元素周期表所列的一百多种元素中,目前已发现在自然界存在的约为九十二种,茶树的各器官中曾经发现约三十三种。已知只有二十五种左右,是一般生命物 -
黑茶的九大功效
黑茶的九大功效:安化黑茶因产自中国湖南安化县而得名。是中国古代名茶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曾一度绝产,以至于默默无名。2010年,湖南黑茶走进中国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安化黑茶再度走进茶人的视野,成为茶人的新宠。其特色的千两茶,堪称一绝,还有就是安化黑茶九大功效。1、补充膳食营养安化黑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最主要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物质等。对主食牛、羊肉和奶酪,饮食中缺少蔬菜和水果的西北地区的居民而言,长期饮用湖南安化黑茶,是他们人体必需矿物质和各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