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白芷[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4-06-27中医文化 619人已围观
简介白芷[草本植物中药名] 白芷【药用发散解表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或川白芷的根。 处方用名: 白芷 香白芷。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临床应用: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等症﹣白芷发散风寒,且有止痛、通鼻窍作用,故主要用治风寒表症兼有头痛、鼻塞的病症。如头痛剧者配羌活、细辛,鼻塞者配苍耳子、辛夷花等。 【华夏宝典/编辑部】
白芷[草本植物中药名]
白芷【药用发散解表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或川白芷的根。
【处方用名】白芷 香白芷。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华夏宝典/编辑部】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等症﹣﹣白芷发散风寒,且有止痛、通鼻窍作用,故主要用治风寒表症兼有头痛、鼻塞的病症。如头痛剧者配羌活、细辛,鼻塞者配苍耳子、辛夷花等。
2.用于头痛、眉棱骨痛、齿痛﹣﹣白芷祛风止痛,主要适用于病在阳明经者,头额、眉棱骨、上下龈都属于阳明经循行部位,因此都可用白芷进行治疗。治头痛可配藁本、蔓荆子等;治眉棱骨痛属风寒者可单独应用,属风热者可配黄芩同用;治齿痛可配石膏、升麻等同用。
3.用于疮疡肿痛﹣﹣白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疮疡,初起能消散,溃后能排脓,为外科常用的辅助药品。如乳痈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菱、贝母等同用;脓成不渍者配金银花、天花粉、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4.用于妇女白带﹣﹣白芷温燥寒湿,主要用治寒湿白带,常配合海螺峭等同用;如属湿热带下,也可配清热燥湿药如黄柏、椿根皮等同用。
此外,白芷又为治鼻渊要药,有通鼻窍之功,多配合辛夷、鹅儿不食草等同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还可用于毒蛇咬伤,有解蛇毒作用,古代有单用煎汤内服、用渣外敷的记载,现代有些蛇药解毒片即有本品配伍在内。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华夏宝典/编辑部】
现代报道:成分:白芷含白芷素、白芷醚及白芷毒素等。全株含挥发油。
药理:少量白芷毒素,可兴奋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迷走中枢及脊髓,出现呼吸增强,血压上升,脉搏徐缓与反射亢进,并见唾液分泌增加,甚或发生呕吐。用大量则发生惊厥、麻痹。因此,少量可作为中枢兴奋剂。
白芷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白芷浸液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按语:白芷辛散祛风,温燥除湿,芳香通窍,善能止痛,又可消肿排脓。它的止痛功效良好,根据临床实践,不仅可用治头痛,也可用于风湿痹痛。配荆芥、防风,能散风寒而止头痛;配苍耳子、辛夷花,能通鼻窍而治鼻渊;配白术、茯苓、乌贼骨、芡实,可健脾燥湿而治寒湿白带;配黄柏、苍术、椿根皮,可清热燥湿而治湿热带下;配银花、天花粉、当归、甘草等,可消肿排脓而治疮疡肿痛;配桑枝、秦艽、独活等,可祛风止痛而治风湿痹痛。俞景耀医师/提供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大 戟 [草本植物中药名]
大 戟 [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峻下逐水药, 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红芽大戟或大戟科植物京大戟的根。 处方用名: 大戟 红芽大戟。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毒。入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 用于疮痈肿毒及痧胀等症: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内服能攻泻而通结滞。如著名成方玉枢丹,即是用红芽大戟配伍千金子、山慈菇、五倍子、雄黄、麝香等品而成,外涂用于消疮肿,内服治痧胀、腹痛、胸院烦闷、呕吐泄泻等症。俞景耀针灸医师/提供 -
中秋节国外习俗
中秋节国外习俗朝鲜半岛韩语称“추석(秋夕)”“중추절(仲秋节)”“가배(嘉俳)”“중추(仲秋)”“가배일(嘉俳日)”“중추가절(仲秋佳节)”。是扫墓并用新收获的谷物和果实祭祀先祖的日子。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导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人体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人体腰肌劳损或腰椎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膨出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或血管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2-3、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基本病因(一)病理形成因 -
崆峒派门派掌门
崆峒派门派掌门崆峒派在对身份地位的的称呼上有别于其他门派。在一个门派,身份权利最高者,少林称为“住持”。武当峨眉等大多数都称为“掌门”,而崆峒派管其称做“掌派”或“掌派人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