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三伏灸[时间医学】
2021-11-01中医文化 1244人已围观
简介三伏灸三伏灸即天灸全称为“三伏天·天灸”,即在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国传统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也是中医传统养生宝典,具体做法是根
三伏灸
三伏灸即天灸全称为三伏天天灸,即在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国传统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也是中医传统养生宝典,具体做法是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上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效果的。天灸包括三伏天天灸和三九天天灸,但是常见的为三伏天-天灸。天灸一般灸三次,之前及之后也可以再进行加强灸,其时间有严格规定,即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
中医针灸专家俞景耀医师说:通俗讲三伏天,既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中医认为,天人是合一的,在一年中最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三天(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此时通过选用特定穴位连续三次用一些辛温、温阳、逐痰、祛寒的中药膏剂进行穴位贴敷效果比较好。药物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极佳。于是三九灸历来是中医家用于强身健体、治疗疑难杂病的好方法。按照这种理论,三伏天的时间是不能随便变的。
天灸疗法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即公元420-589年间,它是不用火,不用艾,系用几种中草药研成粉末贴于穴位上,而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方法。明代李时珍于公元1518-1593年编《本草纲目》也介绍了天灸疗法可以截疟。
天灸疗法治哮喘的历史:文字记载是在清朝初期张璐著《张氏医通》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它是古代传统疗法。
天灸的作用原理
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是目前难治之症,病程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且易反复发作,正气虚时易诱发,所以,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病员要有耐心坚持治疗。各地天灸经验认为贴药年限长,次数多,则其疗效高,效果就好,因此要坚持多年三伏天贴药。
西医研究发现,通过天灸疗法以后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加E玫瑰花结形成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同时血中噬酸性细胞明显减少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含量下降,明显抑制机体的过敏状态,同时在促进激活气道平滑肌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使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CAMP(血浆环腺苷单磷酸)的合成,提高CAMP的水平上,能有协调气道平滑肌的功能增强,能抵御风邪的侵入,起到预防的作用。儿童天灸,强身健体以及对疾病治疗的效果比成人更明显。
天灸适应症
凡有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常年感冒者(包括儿童)慢性肾炎慢性结肠炎、颈肩腰腿痛、过敏者等。对儿童反复长期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平常虚弱多病而体质偏寒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伏天灸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人群,目前三伏天开展的天灸是针对中医辨证虚、寒为主的人群,适应病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虚人感冒等。另一类是慢性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胃痛等胃肠道疾患。
天灸禁忌症
急性发作期、发烧、咽喉发炎、一岁以下幼儿、孕妇、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足、短时间内敷贴即会大量起水泡患、皮肤贴外用药容易过敏者等。
天灸注意事项
贴药处避免挤压,贴药后局部皮肤有轻度灼热感,皮肤出现红晕,这是正常现象,一般贴药3-4小时后可将药物自行除去,切忌贴药时间过长。如局部灼热难受,可提前除去。贴药后局部起水泡可涂万花油。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搽烫伤软膏,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豆腐等。偶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搽抗过敏药膏,并戒食鱼虾、生鸡等易致敏食物,必要时去医院就诊。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并用温水洗澡,忌入冰室。
注意事项说明:贴药后有很小的机率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水泡、过敏、破损,由于天灸疗法本身是;发泡;疗法,所以这些反应是正常现象,如果确实需要治疗,中医专家表示可自行在局部涂抹烫三伏天灸伤膏,但费用需要自理。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福州正心寺
福州正心寺福州正心寺位于福州市北郊赤桥村国家森林公园内,此寺始建于北宋皇佑二年(即公元1050年),距今955年历史,是闽中最早的佛教女众清修道场。沿公园大道,约步行15-20分钟即到正心寺。 清朝时正心寺一度名为正心堂,位处福州晋京古驿道。古时进出福州,主要有西、中、东三路,“正心寺”处于西路的宋代古驿道出城的第一站,又是通往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林阳古寺”的必经之路,并一度作为林阳寺的“下院”。近千年漫长岁月中,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商贾、樵夫挑脚,至此无不驻足,或朝拜诵经念佛, -
长江古人类文化遗址
长江古人类文化遗址大约距今200~300万年前至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就是早期人类生存和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中,早期、中期、晚期的都有发现。约200万年前,中国就已出现了在长江三峡一带活动的古人类,被称为“巫山人”。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发现距今约170万年左右的元谋人(亦称元谋猿人)为早期猿人阶段的晚期,比北京猿人更原始,可能已会用火。1988年元谋县又出土了一具人猿超科头骨化石,距今约300~400万年。以上发现证明长江上游滇中高原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长江中下 -
福州捞化
福州捞化【福州著名小吃】捞化是福建福州著名的汉族小吃,是“捞兴化粉”的简称,享誉中外。福州本地的小吃很多,细数不下数几十种。捞化”其实应该叫捞米粉,那米粉是原产莆田的“兴 -
太极拳
太极拳太极拳,中国古老的传统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