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艾灸治子宫肌瘤
2021-10-24中医文化 2729人已围观
简介艾灸治子宫肌瘤艾灸治疗子宫肌瘤及囊肿的神奇效果,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会长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虚和瘀的问题,虚了,什么虚,气血虚了,久了就瘀了,虚瘀夹杂,或者是气滞血瘀寒浊湿
艾灸治子宫肌瘤
艾灸治疗子宫肌瘤及囊肿的神奇效果,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会长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虚和瘀的问题,虚了,什么虚,气血虚了,久了就瘀了,虚瘀夹杂,或者是气滞血瘀寒浊湿热瘀阻,这叫瘀,瘀久了也必虚。
子宫肌瘤,闭经其实就是虚和瘀,虚,无生化之源,瘀,堵住了,血出不来,长期的血瘀导致废血排不出来,再加上下焦湿热、痰瘀内阻附在子宫内膜壁上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子宫肌瘤。
女性很容易因寒凉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消耗掉女性体内本就不多的阳气,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通,脏腑得不到滋养,药灸本是纯阳之物,可以迅速补充人之阳气,使之气血充足,以气带血,以血养气、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小于三公分的子宫肌瘤其实就是血块,经常灸我们的神阙,关元,气海,中极,子宫,卵巢,一个疗程后子宫肌瘤完全消失,可见药灸的效果。
艾灸的好转反应
1、灸后会有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灸完后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做艾灸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6、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7、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8、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9、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1、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2、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4、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15、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16、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21、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22、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23、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
24、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25、月经提前或推后:爱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经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6、出水泡,出红诊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27、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麻黄[植物草本中药名]
麻黄[植物草本中药名] 麻黄,草本中药名称。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为中药中发散风寒药。 功能作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解表药。本品有促进发汗、平喘、止咳、解热、镇痛、抗炎、抗菌、兴奋中枢、利尿、升高血压、加快心率等多种药理作用。[华夏宝典/编辑部] -
唐诗三百首全集
唐诗三百首全集《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 -
闽江【福建的母亲河】
闽江【福建的母亲河】闽江是中国地理福建省最大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镇。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穿过沿海山脉至福州市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出琅岐岛注入东海。以沙溪为正源,全长577公里(中国国家地理的说法是541公里),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一半。闽江流域形状呈扇形,支流与干流多直交成方格状水系。水量丰富。年径流量621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632万瓩。南平以下是重要的水运通道,马尾是福州的内河港。闽江 -
唐诗 【唐朝诗歌通称】
唐诗【唐朝诗歌通称】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华文化宝典,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