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榴莲
2019-11-20中医文化 3313人已围观
简介榴莲属木棉科植物榴莲的全草。性味归经:辛、甘,热。入肝、肾、肺三经。功效:滋阴强壮、疏风清热、利胆退黄、杀虫止痒、补身体。《本草纲目》记载,“榴莲可供药用,味甘温、无毒,主治暴痢和心腹冷气”,榴莲可用于精血亏虚须发早白、衰老、风热、黄疸、疥癣、皮肤瘙痒等症。榴莲核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榴莲果核——温和补肾。民间就有用榴莲核煲汤的做法。相对榴莲果肉,榴莲的核质较温和,晒干煮汤有补肾、健脾的作用。营养价值榴莲性热,可以活血散寒,缓解痛经,特别适合受痛经困扰的女性食用;它还能改善腹部寒凉的症状,可以促使
榴莲
属木棉科植物榴莲的全草。
性味归经:辛、甘,热。入肝、肾、肺三经。
功效:滋阴强壮、疏风清热、利胆退黄、杀虫止痒、补身体。
《本草纲目》记载,“榴莲可供药用,味甘温、无毒,主治暴痢和心腹冷气”,榴莲可用于精血亏虚须发早白、衰老、风热、黄疸、疥癣、皮肤瘙痒等症。
榴莲核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榴莲果核——温和补肾。民间就有用榴莲核煲汤的做法。相对榴莲果肉,榴莲的核质较温和,晒干煮汤有补肾、健脾的作用。
营养价值
榴莲性热,可以活血散寒,缓解痛经,特别适合受痛经困扰的女性食用;它还能改善腹部寒凉的症状,可以促使体温上升,是寒性体质者的理想补品。榴莲营养价值极高,经常食用可以强身健体,健脾补气,补肾壮阳,暖和身体。
营养成分
营养元素
含量(每100克)
热量 147千卡 维生素B6 0.14毫克 蛋白质2.6克
脂肪 3.3克 碳水化合物28.3克 叶酸116.9微克
膳食纤维 1.7克 维生素A 3微克 胡萝卜素20微克
硫胺素 0.2毫克 核黄素 0.13毫克 尼克酸 1.19毫克
维生素C 2.8毫克 维生素E 2.28毫克 钙 4毫克
磷 38毫克 钾 261毫克 钠 2.9毫克
碘 5.6微克 镁 27毫克 铁 0.3毫克
锌 0.16毫克 硒 3.26微克 铜 0.12毫克
锰 0.22毫克
医学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从榴莲汁液和果皮中提取出的蛋白水解酶, 口服后能加强体内纤维蛋白的水解,能将血液凝块溶解,改善体液的局部循环,从而使炎症和水肿消除,临床可用作抗水肿和消炎药。榴莲蛋白酶与抗菌素、化疗药物并用,能促进药物对病灶的渗透,可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炎症、水肿和血栓等病症,如支气管炎、急性肺炎、乳腺炎、视网膜炎等。据报道,榴莲果皮治疗老年性瘙痒病的疗效较好。
阴壮阳
榴莲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很高的糖份,并且含淀粉11%,糖分13%,蛋白质3%,还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钙,铁和磷等。身体虚弱的朋友可以食用榴莲,榴莲可以补充身体需要的能量和营养,达到强身健体、滋阴补阳的功效。病后及妇女产后可用之来补养身体。
增强免疫力
榴莲果中氨基酸的种类齐全,含量丰富,除色氨酸外,还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特别高。动物实验进一步证明,谷氨酸是核酸、核苷酸、氨基糖和蛋白质的重要前体,参与其合成代谢,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以及提高机体对应激的适应能力。榴莲果对人体有强壮补益作用的原因,除含有较丰富的有益元素锌等以外,还应与其含有的香气成分及其他营养成分起协同作用。
治疗痛经
榴莲的营养价值很多,它还可以缓解痛经。因为榴莲是热性水果,因此食用后可以起到活血散寒、缓解经痛的作用。榴莲的热性可以改善腹部寒凉的情况,促进体温上升,对寒性体质的朋友非常有帮助。
开胃促食欲
榴莲的特殊味道虽然争议很大,这种馥郁的气味造就了榴莲的一大功效,就是开胃、促进食欲。
通便治便秘
榴莲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蠕动,治疗便秘。但需要注意的是,吃榴莲治便秘可要多喝开水,不然,丰富的纤维没水可吸,会吸肠道里的水分。
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榴莲果中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对某些疾病的疗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榴莲果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其中,钾和钙的含量特别高。
防癌抗癌
榴莲果中维生素含量丰富,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C都较高。大量研究证明,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重要微量营养素,具有维持正常生长、生殖、视觉及抗感染的生理功能。
此外,维生素A还有能抑制肿瘤形成的抗启动基因的活性,起到抑癌抗癌的作用。维生素B是体内多种氧化酶系统不可缺少的辅基部分,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和能量代谢。维生素C在机体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它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坏血病,促进胶原的形成和类固醇的代谢,有利于维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功能,抗衰老、抑制亚硝酸盐与胺合成亚硝胺,具有防癌功效等。
化学成分
果实香味成分有硫化氢、乙基氢化二硫化物(ethylhydrodisulfide)、几种二烷基多硫化物(di-alkylpolysulfido)、乙酸乙酯,1,1-二乙氧基乙烷(1,1-diethoxyethae)和乙基-2-甲基丁酮酸酯(ethyl-2-methylbutaoate)。果实(包括果皮、果肉和种子)的脂肪酸成分有:棕榈酸、花生酸(arachidicacid),棕榈炔酸。
食用价值
榴莲有大补的功效,特别是病后体弱者以及产后的妇女,更加适当多吃。此外,榴莲具有活血驱寒功效,对于胃寒及痛经妇女有缓解作用。
榴莲炖鸡
榴莲50克,鸡1只,姜片10克,核桃仁、红枣各50克。先将鸡清理干净并去皮,放入沸水中,稍煮,斩大块;核桃仁用水浸泡,去油味;红枣洗净去核;榴莲去嫩皮,留下大块的外皮。取果肉,把外皮切小。把鸡块、核桃仁、枣、榴莲皮与榴莲肉一同放人锅内滚开水中,加入姜片,用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煲3小时,加入精盐、少量味精调味即可。此汤具补血益气、滋润养阴等功效,适合不同体质的人饮用,秋冬吃最适宜。
榴莲芯煲鲫鱼汤
榴莲芯5—6个,鲫鱼2条,生姜3片。榴莲芯洗净,鲫鱼宰杀后清理干净,慢火煎至两边微黄。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适量,用大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至2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和少许生油即可。此汤清润而不滋腻,具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的功效。
适宜人群
榴莲适宜偏寒者食用。病后及女性产后宜用之来补养身体。每天不超过100克。
食用禁忌
广东人称:“一个榴莲三只鸡”。《辞海》和《本草纲目》中都说,此话一点不夸张。果肉含有极高的糖分、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A、B、C、钙、钾等,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抑癌抗癌。中医认为,经常食用榴莲可以强身健体,健脾补气,补肾壮阳。榴莲性热可以活血散寒,缓解经痛,改善腹部寒凉,是寒性体质者的理想补品。但一次不可多吃,因其丰富的营养,肠胃无法完全吸收时会上火。患有某些疾病的人食用甚至会引起猝死。泰国卫生部劝告公众一天不要食用超过两瓣榴莲。如不慎吃榴莲过量,以致热痰内困,呼吸困难、面红、胃胀,应立即吃几个山竹化解,因为山竹属至寒之物,可克制榴莲之热。只有水果王后才能降服水果之王。也可用榴莲皮+盐水煎服。
1、咽干、舌燥、喉痛等热病体质和阴虚体质者慎食;
2、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应食用。
3、榴莲不可与酒一起食用:因为酒与榴莲皆属热燥之物,如糖尿病患者两者同吃,会导致血管阻塞,严重的会有爆血管、中风情况出现,不宜食用。
4、热气体质、喉痛咳嗽、患感冒、阴虚体质、气管敏感者吃榴莲会令病情恶化,对身体无益,不宜食用。
5、中医认为:榴莲性质温热,若吃得太多,会令燥火上升,及出现湿毒的症状。想缓解不适,就要饮海带绿豆汤或夏枯草汤。
6、榴莲含有的热量及糖分较高,因此肥胖人士宜少食。
7、榴莲含有较高钾质,故肾病及心脏病人,宜少食。
8、榴莲一次不宜多吃,若闻到已熟的榴莲带有酒精味,则表示已变质不能吃。
9、老年人应特别注意,榴莲果汁黏稠,易阻塞咽喉、气管而引起窒息,故老人须少吃、慢吃。
意事项:
1、成熟后自然裂口的榴莲存放时间不能太久;当嗅到一股酒精味时,一定是变质了,千万不要购买。
2、因榴莲口感较稠结,易积于肠内,多喝开水可助消化。
3、榴莲虽好,但一次不可多吃,若闻到已熟的榴莲带有酒精味,则表示已变质不能吃。
4、榴莲虽富含纤维素,但它在肠胃中会吸水膨胀,过多食用反而会阻塞肠道,引起便秘。
、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竹瓦寺[藏传宁玛派]
竹瓦寺[藏传宁玛派]竹瓦寺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寺庙距离县城165公里,地处康巴地区历史重镇,具有中国弦子之乡称谓的高原江南——巴塘县辖区内的亚日贡乡曲归西村。竹瓦寺是藏 -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区别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区别生茶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生茶品。茶菁颜色与香气:茶菁由青绿至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红色。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口感:口感强烈,刺激性较高。若经高温,清香水甜而薄,微涩。如台湾绿茶。汤色:以黄绿、青绿色为主。叶底:新制茶品以绿色、黄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揉韧有弹性。 熟茶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生散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 -
国医大师吉良晨
国医大师吉良晨——吉良晨,男,生于1928年2月,北京市人,满族,国家级中医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农工党员,国医大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6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尤对延缓衰老及养生保健之术颇有研究。吉大夫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酷爱医学及武术气功,40年代从祖父学医,其学业纯属出于家传、师授、自学:启蒙于其祖父乌里布额尔吉氏程吉顺(子玉),之后随其师袁鹤侪(晚清御医)、陈慎吾(伤寒大师)、韩琴轩(民间世医)、宗维新(金匮大家)拜读内、难、伤寒、金匮、本经等经典名著。 -
华山派武术的历史渊源
华山派武术的历史渊源历史记载一:清陈铭珪《长春道教源流》卷七:贝本恒,字常吉,淮阳人。年十七,礼武当袁正遇为师,后师龙门派王常月受戒律。康熙乙亥(1695)结茅武康(浙江旧县,1958年并入德清)之高池山。乾隆乙丑(1745),余杭人延主洞霄宫。乾隆二十三年卒。于《易》学颇有造诣,著有《周易参义》、《黄老旨归》。此处谓其受龙门派王常月戒律,当为龙门派道士,但《金盖心灯》卷四《沈轻云律师传》则谓其为华山派裔。曰:“贝常吉,名本恒,为华山派裔”,与龙门道士沈轻云友善,本恒有弟子李仁凝,号云峰,在沈轻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