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儒家

2021-10-23民俗文化 1945人已围观

简介儒家[rújiā]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它担“天下教化之先声”,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所设“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于各地积

儒家[rujiā]
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它担天下教化之先声,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所设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于各地积极办学。亦是维护社会道德、纷乱中凝聚力量的最庞大的文化核心。
儒家与道家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华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孔子创立的维护周礼的儒家学说。孟子、子夏、颜回等后来逐步发展以教化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庄子曾说真正的儒者知天时;知地形;事至而断,有君子温文儒雅的翩翩风采,儒家深刻体会到文之美、明之亮,儒家眼里没有死亡,没有世界末日。儒家看到的不是毁灭而是辉光、日新。儒家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学术流派,堪称民族脊梁,是中华文化宝典。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颜子、王守仁等。代表作品如:《四书》、《五经》、《十三经》等。


 

 

儒家学说含义:
1.孔子学说的学派。崇尚等级制度和用三纲五常来维护统治的学说。主张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西汉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总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九节:孔子学说含有多面性,所以儒家学派总能适合整个封建时代各个时期的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
2.指读书人家。元稹《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允恭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在监察御史时,分务东台,无所顾虑。[宋]罗烨《醉翁谈录金陵真氏有诗才》:元祐中,有真氏者,本金陵儒家也,美貌又有诗才。《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家下贫穷,不敢仰攀富户,但得一样儒家女儿,可备中馈,延子嗣足矣。


 

儒家学说由来
大约从公元前7世纪起,周朝的封建统治开始衰落,皇族子弟的教师,以及有些皇室成员本人,都散落在民间,以教授经书为生,有的因谙习礼仪而成为人家婚丧嫁娶、祭祀或其他礼仪的襄礼(司仪)。这些人被称为儒。
儒字,《康熙字典》解释:《唐韵》人朱切《集韵》《韵会》汝朱切,从音襦。学者之称。《周礼天官》:四曰儒,以道得民。
从白话层面理解有两种意思:其一,儒即有道之士。《扬子法言》:通天地人曰儒。即儒为会通天道、人道者。《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说:凡有道术者皆称儒。其二,《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不过,一般《说文解字》的后一意接受较广。儒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即今所谓学者,是极普泛的一种名称。《论语》,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可见那时只称有知识才艺者为儒,其中有君子,也有小人。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儒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是一个学术派别。儒学并无确立神秘力量为文明核心并统御教徒的特点,相反,儒学是一种以人为文明核心为主体的思想。
儒家思想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称为孔子学说,是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分别通过师与儒来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行为规范和处世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将之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大多数朝代的主流意识流派,正统的官方思想。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变学在官府为有教无类,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因此儒家思想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了全社会。儒学在历史上也多次遭受严重冲击,近至满清的文字狱,毁古书严重的《四库全书》、现代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不过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世界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标记。
儒家不尚武?无知者往往无畏!谣言传播于愚昧人中间,谣言止于智者。我们看看儒家的老祖宗孔子,孔子提倡教授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与御就是射箭和驾驶战车这两门武艺,孔子把学习射箭和驾驶战车作为儒家弟子的必修课。
儒家重阶级?道家有道家的平等,叫「齐物」;儒家有儒家的平等,叫「天民」。中国人没有生来就分贵贱的:人无生而贵者,因为都是天民,天生就是平等的:有教无类,人人皆可为尧舜。

儒家思想资源
1.来源于尧舜。清华简《保训》篇是周文王的临终遗嘱,其中主要讲中道思想。李学勤先生从中得出结论:尧舜禹的传承都讲中道,而文王是舜帝与孔子之间的桥梁,可见儒家中道思想是贯连的。
  
2.来源于《易经》。《童子问易》通过《保训》篇讲舜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等新证,将重卦之人锁定舜帝。孔子观《《周易》之德义,把舜帝之中道思想发展为德道思想。
3西周的《尚书》《诗经》在孔子时代已经成为包括孔子在内的人们所依凭的文化经典。

 

儒家著作
儒家经典主要有十三经。儒家正典化始自孔子治六经。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其中诗书礼乐又称古之四教,周朝贵族的教科书。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知在位者之不能以恶服人也,是故简六艺(六艺为乐·射·御·书·数)以赡养之。《诗》《书》具其志,《礼》《乐》纯其养,《易》《春秋》明其知。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风。《书》著功,故长于事。《易》本天地,故长于数。《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人。
荀子说: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即《诗经》教言圣人之志,《尚书》教行圣人之事,《仪礼》规定圣人之行,《乐经》乃和圣人言,《春秋》乃圣人微言大义。温惠柔良者,《诗》之风也;淳庞敦厚者,《书》之教也;清明条达者,《易》之义也;恭俭尊让者,礼之为也;宽裕简易者,乐之化也;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

 

十三经
秦末,刘邦,项羽攻入咸阳,项羽火烧咸阳宫,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后来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是解释十三经的权威教参。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是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宋及宋以前之注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儒藏
把儒家典籍收集在一起,编成一大文库,即为儒藏,是儒家著作的总汇,与道家之道藏、道家术数之术藏、佛教的藏经相应。
北京大学《儒藏》工程预计耗资1.52亿元,是中国一项重大的学术文化项目,将包括收入近五百部儒家典籍的《儒藏》精华编(约1.5亿字)和收入约5000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约10亿字)以及著录万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总目》,子项目包括十卷本《中国儒学史》和《儒家思想和儒家经典丛书》百种。这一工程将使中国拥有一部最齐备和完整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的总汇。


 

 

 

 

Tags: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