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菊花[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4-08-28中医文化 667人已围观
简介菊花[草本植物中药名] 菊 花(附:虾菊、虾菊花)药用:华夏宝典之植物菊科头状花序为民间常用药食同源之中药名,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酌及其变种的头状花序。 处方用名:黄菊花 杭菊花 白菊花 甘菊花 滁菊花。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入肺、肝经。 功 效:疏散风热,明目,清热解毒,平肝阳。 临床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菊花[草本植物中药名]
菊 花(附:虾菊、虾菊花)药用:华夏宝典之植物菊科头状花序为民间常用药食同源之中药名,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酌及其变种的头状花序。
处方用名:黄菊花 杭菊花 白菊花 甘菊花 滁菊花。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入肺、肝经。
功 效:疏散风热,明目,清热解毒,平肝阳。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等症﹣﹣菊花礁风使弱,清热力佳,用于外感风热常配桑叶同用,也可配黄芩、山栀治热盛烦躁等症。
2.用于目赤肿痛﹣﹣菊花治目赤肿痛,无论属于肝火或风热引起者,均可应用,因本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常配合蝉衣、白奖藜等同用。如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则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
3.用于疮疡肿痛等症﹣﹣菊花清热解毒之功甚佳, 为外科要药, 主要用于热毒疮疡、红肿热痛之症,特别对于疗疮肿毒尤有良好疗效 既可内服,又可捣烂外敷。临床上常与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配合应用。
4.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等症﹣﹣菊花能平降肝阳,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往往与珍珠母、钩藤等配伍应用。[俞景耀医生/提供]
临床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
1.野菊:为菊科植物菊花脑的茎、叶。各地都有野生。性味苦辛凉。功能清热解毒,可治鼻炎、支气管炎、风火赤眼、疮疗痈肿、咽喉肿痛。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治疗蛇咬伤、湿疹、皮肤瘙痒,用三至四两,煎汤熏洗,或鲜草打烂外敷。
2.野菊花:即野菊的花。性味功效与野菊相同, 而清热解毒作用更为显著。此外,还有降血压作用, 可以治疗高血压。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五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
菊花茶调散(《和剂局方》):菊花、薄荷、荆芥、川芎、防风、羌活、昔草、白芷、细辛、僵蚕,治头目眩晕、偏正头痛、目赤鼻塞。
菊花散《和剂局方》:白菊花、白蒺藜、羌活、木贼、蝉蜕,治肝受风毒、眼目小肿、鲁暗羞明、多泪涩痛、渐生翳膜。
现代试验报道:成分:菊花含菊贰、腺嘌呤、氨基酸、胆碱、水苏碱、黄酮类及量置的维生素 B1。全草含挥发油。
药理:菊花有降血压作用,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汗菌、人型结仙杆菌、流感病毒及皮肤真菌在体外均有抑制作用。菊花中的黄酮类物质有扩张冠津用。
按语:菊花一药,主要分白菊、黄菊、野菊。黄、白两菊,都有疏散风盖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黄装筒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
桑叶与菊花,均能疏散风热,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风热、发热头前及目停肿痛等症,两药往往配合同用。但桑叶疏风清肺的功效较好,故治肺裸哺嗽,往往用桑叶而不用菊花;菊花则长于平肝阳,且能清热解毒。
菊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花中四君子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在中国古代菊花有许多精神内涵,比如菊花有“花中隐士”的雅称;又被誉为“十二客”中的“寿客”,有吉祥、长寿的含义;诗词中用菊花比喻品行高洁的人,象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菊花观赏价值较高,除盆栽或配植花坛外,常用作切花材料。部分菊花品种可供饮用,称为茶菊;味甘甜的菊苗及部分品种的花瓣,可作蔬菜。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抗菌、抗肿瘤等功能,但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
菊花是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被视为日本的国花。由某些野生菊经种间杂交演化而来的;茎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单叶互生,多卵圆形,边缘具粗大锯齿或深裂;头状花序,外围为舌状花,大小、形状变化很大,有平瓣、匙瓣等多种;中心为筒状花,常稀少或阙如;不同的瓣形,形成不同的花型、颜色、品种。花序下为总苞,舌状花多为雄性花,筒状花为两性花,雌蕊柱头两歧。
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苗可入菜,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中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群芳谱》对菊花品种作了综合性研究,记有黄色92个品种,白色73个品种,紫色32个品种,红色35个品种,粉红22个品种,异品17个品种,共6类、271个品种;至少有16种花型。
近年来,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栽培技术,采用杂交育种、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菊花的生产质量,并使品种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7000个品种以上。大立菊一株可开花5000朵以上,案头菊、盆景菊的发展,更提高了菊花的观赏价值。一些省(市)还选菊花为省(市)花,如北京市。相继召开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或成立菊花协会,出版菊花书刊,每年举办菊花展览会,大大普及了菊花知识和交流了艺菊经验,为中国的菊花栽培、应用,开拓了广阔前景。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唐诗 【唐朝诗歌通称】
唐诗【唐朝诗歌通称】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华文化宝典,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 -
宫廷六种宴席
宫廷六种宴席蒙古亲藩宴此宴是清朝皇帝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的御宴。一般设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满族一、二品大臣坐陪。历代皇帝均重视此宴,每年循例举行。而受宴的蒙古亲族更视此宴为大福,对皇帝在宴中所例赏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类钞*蒙人宴会之带福还家》一文中说:“年班蒙古亲王等入京,值颁赏食物,必之去,曰带福还家。若无器皿,则以外褂兜之,平金绣蟒,往往汤汁所沾,淋漓尽,无所惜也。 廷臣宴廷臣宴于每年上元后一日即正月十六日举行,是时由皇帝亲点大学士,九卿中有功勋者参加,固兴宴者荣殊。宴所 -
少林派
少林派少林是中华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典范,堪称中华武术宝典,以出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关于少林派的起源,据北宋《景德传灯录》等书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大和年间(477一499),达摩大师从梁国北来,面壁于嵩山少林寺,历时九年而功成,遂传《易筋》、《洗髓》二经,创立少林武术。这个说法,为多种典籍所载,唐代李靖又写了《易筋经序》.但考之史实,却不与历史相合,现代学者已经证明这不过是传说,被称为禅宗初祖的达摩也并没有这样的武功。历史上,在达摩以前,北朝寺 -
福州评话【传统地域习俗文化】
福州评话【传统地域习俗文化】福州评话是以福建省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独特的传统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福州评话音乐唱腔无严格曲说,按福州方言依字行腔的吟诵调,道具有醒木、折扇、加一片铙钹(配以斑指、竹箸),作为间奏击节乐器。评话讲究说、吟、做、花。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八九字句。流行于福建省福州地区及古田、南平等地,用福州方言说唱。传说明末江南著名说书艺人柳敬亭不肯降清,南奔入闽,他所授门徒用福州话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