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马缨丹【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4-07-14中医文化 659人已围观
简介马缨丹【草本植物中药名】 马缨丹[mǎ yīng dān] 别名:五色梅、五彩花、如意草、臭草。 马鞭草科、木兰纲,唇行目,维管植物门,马缨丹属的一种草本植物。 药用价值:马缨丹的花、叶、根可作药用,具有清热止血、祛风止痒、解毒散结的功效,可治疗肺痨咳血、腹痛吐泻、湿疹皮炎、跌打损伤、感冒发热、胃火牙痛、伤暑头痛等病症。
马缨丹【草本植物中药名】
马缨丹[mǎ yīng dān] 别名:五色梅、五彩花、如意草、臭草。 马鞭草科、木兰纲,唇行目,维管植物门,马缨丹属的一种草本植物。
马缨丹属(Lantana)下的一种常绿灌木或蔓性灌木。马缨丹高1~2米,有时藤状可达4米。茎枝四棱形,具有倒钩状短刺和纵槽。叶片为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单叶对生,两面具有短柔毛,边缘具钝齿,揉碎后有强烈气味。头状花序呈伞房状,顶生或腋生,具多数小花,花冠高脚掌状,红色、黄色、橙黄色、粉红色、淡紫色等。核果肉质球形、卵形或椭圆形,成熟后呈紫黑色。
马缨丹喜高温、高湿且阳光充足环境,花期长,全年能开花,最适期为春末至秋季,适应性强,野外常生长于海拔80-1500米的海边沙滩和空旷地区。马缨丹原产于美洲热带与亚热带区域,在其产地侵占大面积牧场和耕地,是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主要分布在世界热带地区,在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浙江、云南、四川等地区均有生长。
马缨丹花美丽,常成片栽植于街道、花园等处,亦可作为盆栽点缀环境。马缨丹对有害生物的生物活性、化感作用和药用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其花、叶、根可作药用。马缨丹能起到固土截流、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等作用。其提取物可对农林业害虫起到驱避、抑制产卵、拒食等作用。马缨丹的根可用于制造橡胶,茎干可作为造纸原料。马缨丹已被中国环境保护部列入第二批外来物种名单,并被编入“极高风险的外来入侵植物”名录。其对人类和牲畜有毒害作用,如会累积在鸟类腿上,削弱其栖息能力和觅食行为等。
生长环境:
马缨丹野外可在海拔80-1500米的旷野山坡、路边、山沟、沟坎、崖壁、沙滩地、灌木林或乔木林下等环境生长。
药用价值:
马缨丹的花、叶、根可作药用,具有清热止血、祛风止痒、解毒散结的功效,可治疗肺痨咳血、腹痛吐泻、湿疹皮炎、跌打损伤、感冒发热、胃火牙痛、伤暑头痛等病症。如马缨丹叶中含有的马缨丹烯A有解热作用,含有的毛蕊花甙有抗微生物、免疫抑制和抗肿瘤作用;马缨丹根的水煮醇提取液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免疫作用等。
马缨丹毒性:
马缨丹茎叶和果实中含有马缨丹烯A等化合物,会引起哺乳类动物中毒,如马缨丹叶的乙醇提取物可使哺乳动物的肝脏和胆囊受到一定的中毒性损害。马缨丹毒性不积蓄,只有当动物一次性大量食用才会中毒,且不同动物对其毒性的敏感程度不同,如马缨丹烯A、B、D,还原马缨丹烯A,黄疽配基酸对绵羊、山羊和牛有毒 ,但马、大鼠、牛犊和羊羔对马缨丹烯 A却不敏感。中毒1-2天后会出现光敏皮炎,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大面积坏死,在2-3天内出现黄疸、巩膜及其他黏膜黄色,中毒动物在1天内失去胃口,反刍活动减弱,大部分严重中毒的2天内死亡。[华夏宝典/编辑部]
临床应用。
抗病毒
当病毒感冒来袭,要寻找快速缓解症状的方法。而大自然总是慷慨地提供解决方案——五色梅,这种美丽与功效并重的植物,正逐渐成为改善感冒症状的自然疗法。让我们一起揭开五色梅的神秘面纱,探索它如何帮助我们在感冒时获得舒缓。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杨家枪现有传承入
杨家枪现有传承入:一、杨家枪河南濮阳市南乐县寺庄乡传入杨家枪谱的49代传人——63岁的关顾身。二、杨家枪的另一支传承人--在四川绵阳梓潼县“杨门”37代传人杨开华,而且继承了“三十六路杨家枪法”。三、成都市石人东路1号居民小区内,杨家将第37代后人杨文震,是北宋名将杨无敌将军杨业的第37代孙,杨业之子杨六郎之后。 -
螳螂拳[传统武术象形拳]
螳螂拳[传统武术象形拳]: 螳螂拳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中国传统象形拳法,发源于陕西省淳化县,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 明末清初陕西省淳化县王郎(即王文成)初练少林功夫,在一次比武失败后,当看到螳螂斗蝉中得到启发,回家后苦心钻研,取蛙辫活动的特点,吸十八家拳法的精华,编创出“崩补“和“八肘“两套学,并取名“螳螂十八凑“;山东省莱阳县赵家疃人士赵珠,从小攻文习武,王郎见赵珠武艺高强,便把螳螂拳传授给他,赵珠就将拳术带回了莱阳老家,从此螳蜘拳在陕西淳化县一带灭迹,赵珠又吸取了“崩补“和“八肘“及其它拳种 -
拗九节【福州传统民俗节日】
拗九节【福州传统民俗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廿九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汉族的传统民俗节日拗九节,也称孝顺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 -
茶道与艺术
茶道与艺术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同时,历朝历代也涌现出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中国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仅古诗词一项,总数在2000首以上.现在能看到最早的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是杜育的《荈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2800部诗歌作品中,与茶有关的有60首。而他本人也是品茶行家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