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著名武术技击家万籁声
2021-10-23武术文化 3964人已围观
简介著名武术技击家万籁声武林泰斗,万籁声先生(1903-1992)是我国著名武术家、技击家、自然门一代宗师,也是饮誉南国的骨伤科医生.生前以"文,武,道,医,拳"五宝行世,以"信,义,侠,勇"四德立身.1920年考
著名武术技击家万籁声
武林泰斗,万籁声先生(1903-1992)是我国著名武术家、技击家、自然门一代宗师,也是饮誉南国的骨伤科医生.生前以"文,武,道,医,拳"五宝行世,以"信,义,侠,勇"四德立身.1920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业学科(国立北京农业大学),1924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28年国术比赛在南京举行,26岁的万籁声艺压群雄被公推第一,有武状元的美誉。翌年,受两广总督李济深邀请,到广州担任两馆国术馆馆长,同行的有北派武林高手李先五,傅振嵩,顾汝章,王少周五人,这就是武林掌故中的五虎下江南。万籁声早年,先后随原北京永胜镳局总镖头赵鑫洲学少林六合门、南北大侠杜心五学自然门、江南第一腿刘百川学罗汉门及伤科、川西大侠杨畏之学药功及武功、随奇人王显斋,邓芷灵学道功、跟王荣标学骨科、苏恢元学周易。精通武术内外功、气功、药功、道功,骨伤医术。其融合六合门、自然门、罗汉门等精华,取儒,释,道,医,武之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万籁声武学".使武术技击提升到更高境界,2006年被载入《农大百年人物》,2008年万籁声武术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籁声、原名万常青,是南北大侠、自然门武术一代大师杜心五的传人。万籁声是湖北省鄂州葛店人,1945年定居福州。万籁声在解放前以武行世,改革开放后,以行医著书为生。万以"信、义、侠、勇"四德立身、并言传身教教导学生,桃李满天下为中华武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1903年2月21日出生于湖北鄂城县(鄂州市)葛仙镇(葛店镇)。13岁至北京入校读书,于此期间以醉心武术,欲寻访名师习艺,然因家中长辈督促课业甚严,未能遂愿。
1920(十七岁),考入国立农业大学森林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等职。
1920-1928,万在读书和任教的八年中,除了上课之外,几乎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练武上。在校期间,曾拜杜心五,及精于沧洲六合拳与蟷螂手之清宫御前侍卫赵鑫洲为师,万称之为少林六合门。万籁声学了三年少林六合之后,再拜刘百川学罗汉拳,万称之为少林罗汉门,王荣标(祁家通背拳第四代,正骨医师)、杨畏之(少林)、等行意、八卦、太极、猴拳、劈卦、罗汉、南拳等各派名师。故除了擅长少林六合门之外,对其他拳术和枪棍等器械、无一不通。
1926年,万籁声之国学老师邓芷灵被任命为民大校长,不足两年便下台。
1927年初,万籁声在《北京晨报》发表了数篇文章。1928年,并撰写《武术汇宗》,笔名万籁声。
1928年到南京参加武术国考。(25岁)当时被广东省主席李济琛聘为广州两广国术馆馆长,李济琛下野,两广国术馆遭解散。从此万籁声在上海、河南、武汉、广西等地授拳为业。
1937-1945,抗日战争期间,万籁声得杜心五支持,先后任重庆中央训练团武术总教官、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广西大学体育部主任、永安体育师范学校校长,福建省等地学院体育教授等职。
1949,中共政权成立后,万籁声目睹国术衰微,毅然改行行医,和妻子张玉瑛在福州安家。但依旧习武练身,传授徒弟,并从事武术著述。后又陆续著有《原式太极拳图解》、《国术教本》、《药功秘》、《自然拳法汇宗》、《国际武术体育教范》、《国际技击武术教范》、《国际武术体操教范》、《国际气功武术教范》、《武术言论集》、《中国伤科》、《治平之道》等。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成员。中国红十字会1904年成立,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 -
昆仑拳
昆仑拳昆仑拳是客家拳术的一种。由山东济南市人黄辉龙所传。昆仑拳的风格特点:眼巧、心灵随变化,攻击时凶猛、刁滑,讲究吞、吐、浮、沉,每发招出手均要向对手要害部位攻击,桩马较高,发招呼气收招吸气。昆仑拳的拳术套路有卫士坝关、回门八打、八挂、九滚十八打、地躺、虎豹双刑、喜鹊双枝、二度梅等。器械套路有枪、单刀、春秋刀、板凳、剑、戟、勾镰枪、条棍(单头)、双头棍:乌龙棍、步步连棍、绿竹棍、龙凤棍、匕首、耙头、九节鞭、三芦棍、双刀、铁尺等。双打套路有空手对打、短棍对打、双刀对打、棍对板凳等。 昆仑 -
《诗经》商颂
《诗经》商颂【301.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 -
针灸学
针灸学针灸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原则,运用针刺、艾灸、拔罐和电、磁、声、光、药等方法,刺激腧穴、皮部、经络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祖国医学防治疾病的方法,可分内治河外治两大类。《素问·移精变气论》说:“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历代名医,如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孙思邈、杨继洲等,既擅方药,亦善针灸,治病常方药、针灸相兼,或单用,或合用。方药、针灸疗病各具特点,前者以内治为主,后者属外治范围。而针灸防治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