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少林寺[世界文化遗产]
2023-12-26武术文化 1039人已围观
简介少林寺[世界文化遗产] 少林寺即寺嵩山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西北太室山南麓嵩山,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也称北少林寺。(南少林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东张少林村),嵩山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
少林寺[世界文化遗产]
少林寺即嵩山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西北太室山南麓嵩山,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也称北少林寺。(南少林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东张少林村),嵩山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嵩山景区包含三个景区,而少林寺的“管理”权限也仅在其山门之内。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
2010年8月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少林武术是少林派武术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份是一部璀璨的华夏宝典。
历史源流
古代南北朝时,天竺僧人跋陀到中国,善好禅法,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即495年,孝文帝拓跋宏为安顿来朝传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永平元年(506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到少林寺开辟译场,在少林寺西台舍利塔设立翻经堂翻译经书。之后,慧光在少林寺弘扬《四分律》等师说,经多代发展后世最终形成四分律宗。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传法于慧可,从此禅学在少林寺落迹流传。
在南北朝佛教发展高峰期,北周武帝采纳还俗沙门卫元嵩删寺减僧的建议,在建德三年(574年)下令禁止佛教传流,史称北周武帝灭佛,少林寺毁坏严重。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周静帝恢复少林寺,将其改名为陟岵寺。
隋文帝崇佛,复改陟岵寺为少林寺,并赐给少林寺土地一百顷,再加上其他赏赐,少林寺成为拥有百顷良田和庞大寺产的大寺院。
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水碾一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至唐宋年间,少林寺拥有土地14000多亩,寺基540亩,楼台殿阁5000余间,僧徒达2000多人。达摩开创的禅宗教派在唐朝兴盛,是唐代佛教最大宗派。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庆历新政失败后,留心空宗者始于汴京(今开封)设立禅院。
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左右,报恩禅师在少林寺弘扬曹洞宗风,终使少林寺“革律为禅”。
元代初,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并统领嵩岳一带所有寺院。福裕和尚住持少林期间,创建了钟楼、鼓楼,增修廊庑库厨,僧徒云集至此演武礼佛。
嘉靖时期,日本倭寇袭扰中国沿海,少林僧侣抗倭有功,因此朝庭大规模修整寺院,少林寺还享有官府所赐予的免除粮差等特权。其后少林僧人至少有六次被明朝朝廷征调,参与战事,并屡建功勋,所以朝廷又多次为少林寺树碑立坊修殿,而少林功夫在中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也得以确立。
明朝末年,少林永化堂作为明朝的皇家门堂,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动荡,多次奉诏召集它门下的少林禅武医僧和少林俗家弟子们组成少林僧兵,听从明朝朝廷宣谕的保家卫国号令,随从官军队伍出征协同作战,奋勇参加东援朝鲜抗击倭寇、西平宁夏鞑靼叛军、南讨播州杨氏叛军、北伐建州女真叛军、内剿中原流寇贼匪等威胁明朝存亡的诸多护国战争,很多弟子都因此而喋血疆场为国捐躯。它也由此而赢得了“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在永化堂”和“天下禅武医,至尊永化堂”的尊荣。其于当时,真可谓是“誉满天下,威震华夏”,故有世人赞曰:“满门爱国忠孝,一堂振兴中华”。其于此后,便以爱国忠孝作门风、振兴中华作堂志,自古至今从未改变。
清朝初期,一部少林永化堂弟子为了保全防损祖庭少林寺和永化堂的建筑,保存延续曹洞正宗法嗣,保护传承禅武医学文化遗产,便追随明朝钦命祖庭少林寺永化堂上传曹洞正宗第28代嗣祖沙门、住持大和尚彼岸海宽禅师,归顺大清王朝,求得大清朝廷重新钦命彼岸海宽禅师住持祖庭少林寺,留守祖庭少林寺南院永化堂,专心学佛修禅习武行医,远离红尘万千纷争乱事,回归佛门清净无染禅心,另一部分少林永化堂弟子,而坚持不舍爱国忠孝门风和振兴中华堂志,则坚决反对大清王朝强制颁布推行的作践汉传华夏文明的剃头令、易服令、文字狱,又力图恢复保留汉传华夏文明,便相约在少室山(俗称九顶莲花山)下永化堂上祭祖盟誓:“以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大明王朝开国时所倡的‘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之志为志,以该堂所传承的入门之拳的拳名——小洪拳之洪为名称,共同创立患难相扶、遗孤共养、生死与共、矢志不渝的反清复明组织——洪门。”其后,这部分少林永化堂弟子就化身为洪门成员,远离祖庭少林寺南院永化堂,分散到五湖四海,隐身于社会各界,形成不同的洪门分支,其中较为著名的分支有漕帮、红帮、天地会、哥老会、袍哥会、三合会、共济会及致公堂等反清复明帮派势力;同时,他们也将本堂所传承的少林禅武医学、爱国忠孝门风、振兴中华堂志等文化精髓带出寺院,走向民间,传扬到世界各地,故有“天下洪门出少林,洪门根在永化堂”之说。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康熙皇帝亲书少林寺(原挂于天王殿,后移至山门)、宝树芳莲(原挂于大雄宝殿,后被火焚)二方匾额。
雍正十三年(1735年), 雍正皇帝亲览寺院规划图,审定方案,重建山门,重修千佛殿,少林寺这次大修缮和改建耗银达九千两。
乾隆十五年(1750年), 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写下众多诗词、匾额。
中华民国初年,革命党人与北洋政府内战,少林寺屡遭战火之灾。
民国元年(1912年),登封县僧会司僧会云松恒林和尚被地方士绅推举为少林保卫团团总,他购置枪械,组织保卫团,训练战技以维持当地秩序。
民国九年(1920年)秋,恒林率民团与土匪十战,环寺数十村得以安居乐业,被誉为少林活佛。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亲孙文势力樊钟秀夺得巩县、偃师,进围登封,以少林寺为司令部。冯玉祥部下石友三于3月15日纵火焚烧法堂,次日,又令军士焚烧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六祖堂、龙王殿、紧那罗殿、阎王殿、库房、禅堂,一大批珍贵文物及5480卷藏经化为灰烬。
近代“文革”期间,少林寺僧人被逼还俗,佛像被毁,寺产被侵。
1963年6月20日,由原河南省人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革”结束后,少林寺修缮重建,现存建筑当中包括著名的大雄宝殿、达摩面壁石等均属仿古重建建筑,但一些地方如古代练武场、塔林及部分石刻仍属于古代的原物遗存。
1996年12月,少林寺塔林和初祖庵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到少林寺参观访问。
2007年,少林寺被授予中国国家AAAAA级景区。
2010年8月1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大 戟 [草本植物中药名]
大 戟 [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峻下逐水药, 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红芽大戟或大戟科植物京大戟的根。 处方用名: 大戟 红芽大戟。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毒。入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 用于疮痈肿毒及痧胀等症: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内服能攻泻而通结滞。如著名成方玉枢丹,即是用红芽大戟配伍千金子、山慈菇、五倍子、雄黄、麝香等品而成,外涂用于消疮肿,内服治痧胀、腹痛、胸院烦闷、呕吐泄泻等症。俞景耀针灸医师/提供 -
山茶油
山茶油[shacháyóu]油茶籽油俗称茶油,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油茶俗称山茶、野茶、白花茶,是 -
中国八大菜系
中国八大菜系【中华美食文化】菜系,也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中国汉 -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中国传统祭祖时节,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节气之一,是郊外踏青春游和外出祭祖的好时节。清明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后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在古人的认知里,人死之后是不会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死亡的只是你的肉体,但是人的灵魂是不破不灭的。所以无论是关于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各类传说,在一些古书上里面看到老人说:今年是“清明逢戊子,上坟不填土”,是什么意思呢?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