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地理文化 >
中国自然资源与土地资源
2019-11-20地理文化 1638人已围观
简介中国自然资源与土地资源中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资源论,在面积位居世界前12位的国家中,中国居第11位。按利用类型区分的中国各类土地资源也都具有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中国地形、气候十分复杂,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为农、林、牧、副、渔
中国自然资源与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资源论,在面积位居世界前12位的国家中,中国居第11位。按利用类型区分的中国各类土地资源也都具有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
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
中国地形、气候十分复杂,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为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有些土地类型难以开发利用。例如,中国沙质荒漠、戈壁合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难度很大。而对中国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耕地,所占的比重仅10%多些。
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各地历史发展过程的特殊性,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极为复杂。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汉民族多利用耕地种植高粱、玉米等杂粮,而朝鲜族则多种植水稻。山东的农民种植花生经验丰富,产量较高,河南、湖北的农民则种植芝麻且收益较好。在相近的自然条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区就形成了中国性的桑蚕饲养中心等等。
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开发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土地的生产力水平会有明显差别。例如,在同样的亚热带山区,经营茶园、果园、经济林木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任凭林木自然生长,无计划地加以砍伐,不仅经济效益较低,而且还会使土地资源遭受破坏。
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分布不均主要指两个方面:其一,具体土地资源类型分布不均。如有限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草原资源多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等。其二,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中国林地少,森林资源不足。可是,在东北林区力争采育平衡的同时,西南林区却面临过熟林比重大、林木资源浪费的问题。中国广阔的草原资源利用不充分,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然而,在局部草原又面临过度放牧、草场退化的问题。
中国国家水资源
河流和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淡水资源。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中国人均径流量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径流量的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资源最多,人均径流量约4000立方米。长江流域稍高于中国平均数,约为2300~2500立方米。海滦河流域是中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人均径流量不足250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却是南少北多。中国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面积约占中国的40%,而水资源只占中国的6%左右。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
中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中国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较大的水能蕴藏量。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中国国家生物资源
国家植物资源
中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被种类丰富,分布错综复杂。在东部季风区,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以及亚高山针叶林、温带森林草原等植被类型。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有干草原、半荒漠草原灌丛、干荒漠草原灌丛、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丛等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多,据统计,有种子植物300个科、2980个属、24600个种。其中被子植物2946属(占世界被子植物总属的23.6%)。比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世界总属的62%。有些植物,如水杉、银杏等,世界上其他地区现代已经绝灭,都是残存于中国的“活化石”。种子植物兼有寒、温、热三带的植物,种类比全欧洲多得多。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栽培植物。从用途来说,有用材林木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500多种,淀粉植物300多种,油脂植物600多种,蔬菜植物也不下80余种,成为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国家动物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陆栖脊椎动物约有207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的9.8%。其中鸟类1170多种、兽类400多种、两栖类184种,分别占世界同类动物的13.5%、11.3%和7.3%。在西起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北部—秦岭山脉—伏牛山—淮河与长江间一线以北地区,以温带、寒温带动物群为主,属古北界,线南地区以热带性动物为主,属东洋界。其实,由于东部地区地势平坦,西部横断山南北走向,两界动物相互渗透混杂的现象比较明显。
国家矿产资源
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使一些矿产具有相当的集中,如钨矿,在19个省区均有分布,储量主要集中在湘东南、赣南、粤北、闽西和桂东—桂中,虽有利于大规模开采,但也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使分布不均的资源在中国范围内有效地调配使用,就需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国家海洋资源
中国是海洋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共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和6500多个岛屿,管辖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人均海洋国土面积0.0027平方公里,相当于世界人均海洋国土面积的1/10,海陆面积比值为0.31:1,在世界沿海国家中列第108位。
中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共有海洋生物20278种,占世界海洋生物总数的25%以上。其中具有捕捞价值的海洋动物鱼类有2500余种,包括头足类84种,对虾类90种,蟹类685种,渔场70余个。可入药的海洋生物700种。
截止2011年在中国海域共发现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海上油气田38个,获得石油储量约9亿吨,天然气储量2500多亿立方米。海滨砂矿13种,累计探明储量15.27亿吨。中国沿岸潮汐能可开发资源,约为2179.31万千瓦,年发电量约为624.36亿千瓦时;温差能总装机容量13.28亿万千瓦;波浪能资源理论平均功率为6285.22万千瓦;潮流能1394.85万千瓦;盐差能1.25亿千瓦。
中国海盐产量约占世界海盐产量的30%,居世界首位。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在太平洋国际海底成功地圈定了 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矿区。
因为诸多的人为和自然的因素,中国海洋环境日趋恶化,海洋灾害与日俱增。每年陆源污染物的入海量高达87亿吨。沿岸地区还发生了大面积赤潮,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每年因海洋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风暴潮、海浪、赤潮、海水入侵和海岸侵蚀等较为严重。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已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
中国国家旅游资源
自然风光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秀水、山水风光最为重要。如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和景色奇绝的黄山、庐山、石林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等;杭州西湖美景、无锡太湖风光、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云南的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和台湾日月潭湖光山色等,都是闻名的旅游胜地。
人文旅游景观
古代文化艺术宝藏:有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安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郑州)、几十个历史文化名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北京的故宫和皇家陵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南京明孝陵、中山陵,苏州的园林建筑,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的壁画等,都举世闻名。
革命纪念地:著名革命纪念地有延安、遵义、井冈山等。
民族风情和地方风俗:中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形成了风采各异、各有特色的风情习俗和民间节日。如汉族的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中国著名的现代工程建筑,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工业品,神奇的中医和养生之道,名扬世界的中国菜等,对中外游客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弹腿【传统武术-北腿】
弹腿【传统武术-北腿】 弹腿是中国传统拳术之一,也是传统武术中一种以腿法打击为主的古老拳术,配合各种手法、步法、身法所组成的中国传统拳术套路。此拳腿法快速屈伸踢出以击打力,如弹射之势而故名之,中华传统武术有“南拳北腿”的称颂,弹腿是“北腿”的代表。武林传有歌云:“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弹腿也被中华武林当作是传统武术腿功基础训练项目之一。 -
现代散打的由来
现代散打的由来徒手搏击也称散手、散打,散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远古年代,古称“相搏”、“技击”、“白打”、“手战”等,武林界民间由于对抗性相搏经常安排在高台上供人观看,所以民间又有“打擂台”之称。进入近代时期,于1933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运动大会”上,散手对抗比赛按体重分级,规定击倒对方为胜,采取三局两胜制。这次的比赛近乎摔跤,有选手消耗时间长达一小时之多,当时的媒体报纸评论说:“国术场变成了斗牛场”。此后,举行的“第二届国术国考”中,散手以“点到为止”,也没有时间限制,结果双方均不敢轻 -
形意拳各流派演化
形意拳各流派演化明末清初姬际可创形意拳,传给山西曹继武:曹继武传马学礼马学礼所传的河南形意拳一支,今称心意六合拳,一般只在回民中流传。曹继武传戴龙邦戴隆邦之两名儿子文龙及文熊兄弟及与戴隆邦之妻侄郭维汉。今称戴氏心意拳。戴龙邦又传贾大俊、吕海根、河北人李洛能等少数外姓弟子,其中李洛能广收门徒,由此迎来形意拳在近代的大发展:这一时期其中代表人物是李洛能的八大弟子:山西的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四人;河北的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亨;这八大弟子各有所长,北方形意拳逐步衍化为具备地方特色的山西 -
中国茶的种类
中国茶的种类中华茶品种繁多,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工艺、不同地域可划分为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这些基本茶类随发展潮流与人们生活需求进行作原料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有福建的茉莉花茶、花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等。绿茶——炒青-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 烘青-闽、浙烘青。 晒青-滇青、川青。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