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少林派
2019-11-20武术文化 1551人已围观
简介少林派少林是中华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典范,堪称中华武术宝典,以出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关于少林派的起源,据北宋《景德传灯录》等书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大和年间(477一499),达摩大师从梁国北来,面壁于嵩山少林寺,历时九年而功成,遂传《易筋》、《洗髓》二经,创立少林武术。这个说法,为多种典籍所载,唐代李靖又写了《易筋经序》.但考之史实,却不与历史相合,现代学者已经证明这不过是传说,被称为禅宗初祖的达摩也并没有这样的武功。历史上,在达摩以前,北朝寺
少林派
少林是中华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典范,堪称中华武术宝典,以出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关于少林派的起源,据北宋《景德传灯录》等书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大和年间(477一499),达摩大师从梁国北来,面壁于嵩山少林寺,历时九年而功成,遂传《易筋》、《洗髓》二经,创立少林武术。这个说法,为多种典籍所载, 唐代李靖又写了《易筋经序》.但考之史实,却不与历史相合,现代学者已经证明这不过是传说,被称为禅宗初祖的达摩也并没有这样的武功。历史上,在达摩以前,北朝寺院的练武风气就已形成。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修建嵩山少林寺,最初是为西域高僧跋陀(又称佛陀)所建的。后来,达摩才来到寺中。达摩虽然创立了禅宗,却并非少林武术的创始人。事实上,少林武术是在长期的僧众习武中逐渐自发形成的。少林武术的发扬光大。始于隋唐之际的一件大事。隋朝未年,天下大乱,少林寺被山贼所劫,僧众奋起拒敌,贼人放火烧毁寺院。秦王李世民与郑帝王世充作战,少林武僧应邀相助,活捉王仁则,逼降王世充,这就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也是著名电影《少林寺》的历史原型,。李世民即位后,对昙宗、志操、惠赐、善护、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13人大加赏赐,少林寺再度兴旺起来,少林武术也开始繁荣发达,逐渐成为中原武林第一门派。
宋太祖赵匡胤据说也是少林俗家弟子。从宋到元,少林武术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元代大圣紧那罗王传授少林棍法而自成一宗,福裕禅师汇集了少林短打,少林武术的特点日渐突出,到明代便形成了少林“以搏名天下”的威望。明嘉靖二十三年(1553)、少林寺组织僧兵到江南抗倭,天启五年(1625)树立:“少林观武碑”,成为天下武林之宗。明代的著名武憎,有觉远上人、小山和尚、月空和尚,痛禅上人等,又有悟须、周友、周参、洪转、洪纪、洪信、普从、普使、广按、宗擎、宗想、宗岱、道宗、道法、庆盘、庆余、同贺、铉清18人,皆为武林中的超一流高手。明代后朔、少林武术渐从以棍法为主转向拳法。又吸收了很多民间拳种,集天下武术之大成,形成少林派。
清代康熙年间(也有的说是雍正),朝廷曾因少林寺藏匿反清义士“谋逆”而将其焚毁,(并严禁民间练武,少林武术转入地下状态。并由转入南少林的一支,据说创立了洪门。清代的少林名僧高手有铁斋、致善、致果、天虹、湛举、五枚、古轮、妙兴、贞续、德根等。
少林派不只是少林寺的功夫,而是以少林寺武术为代表的整个外家功夫的集大成。也是中华武术的宝典,一方面是少林寺僧从民间引进不少拳术,另一方面是少林寺也招收俗家弟子,使少林武术流传民间,同时,少林还在各地创立分院,自隋唐之际创立福建福清市东张镇新宁里肖林村的少林寺(即南少林),并在福建南少林寺下属设立莆田九连山少林寺分院、泉州少林寺分院等,元代福裕禅师在外蒙和林(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天津蓟县盘山、长安、太原、洛阳分别创立五座少林寺,再加上山东九顶莲花山、台湾八番社、四川峨眉山,一共是十座少林寺,这就把少林功夫传到全国。许多门派的源头,都与少林大有关系,就连武当和峨眉的开派传说,也有源山少林的说法。
在少林寺的分院中,以南少林最为重要。南少林又是南拳之祖,以五拳为主要拳法、有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 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之说,又有南拳、一路闯少林、二路提卢少林、三路文少林;四路拗步少林、五路武少林、六路神化少林等套路。(参见嵩山少林寺三十三代皈依弟子释永文《少林武术概说》,《武林》1983年第七期)。少林支派众多,有“三大家”、“四大门”之说。“三大家”是:红家少林、孔家少林、俞家少林:“四大门”是:大圣门、罗汉门、二郎门、韦驮门。又如六合、八极、劈挂,通臂、太祖、燕青、华拳、查拳、弥宗、动力、明堂,沙脚、戳脚、地趟、洪拳、翻手、猴拳、螳螂、醉拳、咏春等,也大都是从少林武术中发展出来的。
少林的套路也很多、光是拳术,据说就有172种之多,有小洪拳、大洪拳、朝阳拳、观潮拳、炮拳、通臂拳、梅花拳、长锤拳、太祖长拳;黑虎拳、形意线、罗汉拳、六合拳以及“少林七十二绝技”等。棍法、枪法、刀法也是少林武术的大宗“、各有数十种套路,剑术则有二堂剑、五堂剑、龙形剑、飞龙剑、白猿剑、刘玄德双剑、达摩剑、绨袍剑等。又有方天戟、三股叉、钢鞭、月牙斧、梅花拐等数十种兵器,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君提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砍瓜等一百多种散打,卸骨法、擒拿法、点穴秘法、弹弓谱、易筋经义、用药法等各种技法等等。
少林武术的要旨,传说当日达摩祖师见众憎坐禅,萎靡不振,难以入定,有碍佛法,细究其由,乃因躯体衰弱所致,于此悟到修习佛事必先强健体魄,因效鸟兽神态创立拳法,因此,少林武功的特点,首要之点即为调呼吸,练百骸,进退敏捷,刚柔兼济而尤以刚为主,以攻架为主,以长手为主,成为各类外家拳法之集大成者。
少林武术门派和侠文化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少林武功博大精深、无人可以穷尽,是天下最大的武学宝库,不愧为武林第一大门派,因此在江湖上,少林派常常充当着“道义”的维护者、裁判者和领头羊的角色。如金庸《无龙八部》里的少林,天下武学之至境,在于少林;雁门关前攻袭辽人之带头大哥,出于少林,以慈悲佛法使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上,化解怨孽,在于少林。当然,有时少林也有忍让过分而导致贪嗅的情况,如《倚天屠龙记》圆真(成昆)之作恶江湖,便与少林之纵容大有关系,他们认为人心可化,而殊不知某些恶徒却是本性难移,等等。
其二,由少林的起源传说,产生了一批侠文艺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推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述说了隋唐之际“十三棍僧救唐王”及少林开始发扬光大的传说、关于达摩创少林及历代高僧为少林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也有一些侠文艺作品加以反映。
其三、少林在反清抗暴及抵御外侮方面,充当着重要角色,少林曾有过抗倭的壮烈事迹,到清代据说又从事“反清复明”的秘密活动,由这里产生了关于少林的侠文化传说。明代抗倭名将俞大酞据说与少林大有关系;洪门天地会传说源出少林;文艺作品里又出现了似少林俗家弟子为题材的“方世玉系列”等等。少林是中国武术之宗、也在侠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跆拳道
跆拳道跆拳道(韩文:태권도,英文:Taekwodo),朝鲜半岛徒手格斗术。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是一种主要使用手及脚进行格斗或对抗的运动,是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跆拳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朝鲜民族古时以农业及打猎为生,在抵御野兽、对抗入侵与祭祀活动的舞艺中,逐渐演变成有意识的攻防技巧及格斗自卫武艺的雏型。在两千年前的高句丽皇室墓葬的壁画中,画有两名男子在用跆拳道攻防姿势互相争斗。所谓跆拳道,跆(TAE),意为以脚踢、摔 -
端午的各地域名称
端午的各地域名称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
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福鼎白茶是福建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具有治病之功效。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清代名人周亮工的《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凉,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欧美国家对白茶进行的深入研究发现,相比其他茶类,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黄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类,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人体免疫力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等作用。白茶品种中福鼎白茶独特而 -
《三字经》注释[完整版]
《三字经》注释[完整版]rézhīchū xìgběshà xìgxiāgjì xíxiāgyuǎ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