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杨家枪现有传承入
2022-01-15武术文化 3396人已围观
简介杨家枪现有传承入:一、杨家枪河南濮阳市南乐县寺庄乡传入杨家枪谱的49代传人——63岁的关顾身。二、杨家枪的另一支传承人--在四川绵阳梓潼县“杨门”37代传人杨开华,而且继承了“三十六路杨家枪法”。三、成都市石人东路1号居民小区内,杨家将第37代后人杨文震,是北宋名将杨无敌将军杨业的第37代孙,杨业之子杨六郎之后。
杨家枪现有传承人
一、杨家枪河南濮阳市南乐县寺庄乡传人
“杨家枪第49代传人手绘枪谱”的消息,让豫北小县城南乐县突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消息称,北宋王朝“铁血丹心”杨家将,他家的祖传枪谱在我省南乐已传承了49代。5月17日,在濮阳市南乐县寺庄乡,杨家枪谱的49代传人——63岁的关顾身手持长长的“红缨枪”,颇有几分宋朝名将的“威风”。
在“文革”期间,南乐县志所记载的《大宋杨氏枪谱》原件没了下落。关顾身通过自学,把杨家枪谱整理成册,并手绘枪式以传后人。经过证实“这事儿确实存在,关顾身也确有其人。”南乐县文联主席张静远称,以前他只听说过“杨家枪”散落在南乐民间,但具体情况不太了解,后来县文联在编写《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南乐卷)一书时,里面也有关于宋代名将杨延昭为报救命之恩,将“杨家枪”传给恩人袁代的故事。编写人员觉得故事有些简单,就想补充点详细资料,就下到寺庄乡走访,于是“发掘”出了濒临失传的“杨家枪”,以及“杨家枪”的第49代传人。
“杨家枪”缘何散落南乐民间?濮阳市龙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史国强说告诉记者。杨业是北宋一员骁将,最后在与辽军的一场战斗中被俘,绝食而死,誓死不降。那宋朝名将杨延昭的枪谱,怎么会传到河南?南乐县文联提供的资料称,杨延昭南乐授“杨家枪”在《南乐县志》中有详细记载,北宋年间,南乐县寺庄一带隶属于大名府,是宋辽经常交战的战场。有一次,杨延昭和辽兵决战时,患病昏迷,幸被东寺庄的乡医袁代所救,袁代治好了他,提出想学习枪法。杨延昭就精心教授。辞行时,还把祖传枪谱送给了袁代。“杨家枪”从此在南乐民间世代流传。
南乐县文联提供的资料称,杨延昭南乐授“杨家枪”在《南乐县志》中有详细记载,北宋年间,南乐县寺庄一带隶属于大名府,是宋辽经常交战的战场。有一次,杨延昭和辽兵决战时,患病昏迷,幸被东寺庄的乡医袁代所救,袁代治好了他,提出想学习枪法。杨延昭就精心教授。辞行时,还把祖传枪谱送给了袁代。“杨家枪”从此在南乐民间世代流传。关于杨延昭为报恩向民间乡医袁代传授“杨家枪”的说法,张静远有一点不同的说法:“袁代医好杨元帅的病后,许官不受,给金不收,只提出想让儿子们学习杨家枪法,经再三请求,杨延昭无奈传枪法36路。回去后杨延昭把传枪之事报知佘太君,太君先责怪儿子不该私自外传杨氏枪法,后来又不想让杨家枪失了英明,再次派杨洪二次传枪,把杨氏梨花枪的24门头、72路花枪、42路散枪以及24路枪加棍,全部传给袁家,并留给枪谱一部。”
关于杨家枪谱在南乐民间的传承过程,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袁代得枪后传子三代,后又授予在袁家药铺中司药的张家祖先,由此枪法在张家传46世,张家第43代传人收徒很广,下传了韩、关、赵等姓。
现实版“杨家枪”杆长尖小,在南乐县寺庄乡东寺庄村,杨家枪第49代传人关顾身。关顾身真名叫关固申,出生于1948年,今年62岁。关固申虽然年过花甲,可他身体健壮,身手敏捷。听说记者想看“杨家枪法”,他打电话叫来了两名徒弟,在后院的一片空地上,当场演练了几路杨家梨花枪的枪法,其闪转腾挪的身法堪称不凡。关固申还找出了一大迭老照片,以表明自己确系“杨家枪”传人,并且枪法高超。“我家里穷,从小就拜我的舅姥爷韩淑公为师,学习杨家枪法。”关固申称,随后他又拜了第二个师父,那就是韩淑公的师兄张保会,从10来岁一直习武至30多岁,深得杨家枪真传。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些比武中,他多次获得荣誉:1978年,河南武术协会在辉县组织的民间武术大会上,他在长枪组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984年,在河南传统武术表演大会上,他展示了杨家枪法后,河南武术协会授予牌匾,大书四个大字:杨家将术。1985年,由河北大名体委、邯郸体委、河北体委在石家庄举办的传统武术邀请赛中,他又以一套精湛的杨家枪法获得第一名,并被授予“神枪再世”称号。记者翻阅他的老照片,基本上也印证了关固申当年获得的荣誉。在他的屋里,摆放了着4杆枪,其中两支为枪杆,另两支带有红缨和铁枪头。“杨家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杆长尖细,杆为白蜡所制,至少长三米,然而枪尖却又短又细,有的枪尖只有5公分长,原因是古代盔甲太厚,杨家枪的枪尖小而短,可以从盔甲的缝隙处挑进去,让敌人受伤或毙命。”尽管有带着红缨的“杨家枪”,还有“杨家枪法”的真功夫为证,可记者没见到传说中的古本“杨家枪谱”。向关固申索要,他显得很痛心:“老枪谱原来一直在师傅张保会那里保存着,后来由县里报告市里,市里报告省里,最后由省里送到了北京。”
关于老枪谱在北京的去处,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里,一说是在北京的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对这两种说法,记者暂未能够核实清楚。 当年修编县志时,真的有人见过古本枪谱吗?史国强曾任南乐县县志主编,现任《龙乡纵横》杂志主编。5月23日下午,他向记者回忆说,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他在负责南乐县志编写时,曾见过古本《杨家枪谱》的照片。“我当时只负责县志编修,但不负责具体稿件的采集。”史国强说,他见到的只是一张关于古本枪谱的照片。“从照片上看,杨家枪谱肯定不是宋刻本,至于是哪年的版本,也搞不清了,只知道是一本线装书,大小类似于现在的16开本,竹纸,可能是石印本,有一寸多厚。封面和封底分别用两块木板夹着,上面刻有四个字:杨家枪谱。”
史国强对老枪谱的描述,与关固申的描述相近。关固申说,30多年前,他还在跟着张保会师父学武时,曾见过古本的杨家枪谱,至今,他还留有古本中24门头枪谱的复印件。
在关固申出示的古本枪谱复印件里,杨家枪24式枪法文图并茂,文字是解放前的竖排繁体。枪谱前言和后续则是简体字,后续中附着两行文字:大清同治三年岁次甲子二月上旬抄,公元一九七四年元月初八日转抄。 从上述文字分析,张保会所存枪谱中,24门头枪法估计是清朝版本,前后关于杨家枪法的论述则是上世纪70年代的版本。
寻找传人教绝招“杨家枪”,杨家枪堪称我国武林界的第一枪法。然而无论如何出神入化,现实中却难得一见其风采。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杨家枪”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一项武功绝学,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新发现中,“杨家枪第49代传人手绘枪谱”消息传出,让豫北小县城南乐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口口相传“杨家枪”明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有云:“杨家枪法,有虚虚实实,又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在濮阳市南乐县寺庄关顾身家后院中,记者终于见识了这传说中的“杨家枪”。63岁的关顾身手舞九尺红缨长枪,表情肃然,颇有几分名将“威风”。只见阳光下,枪头银光点点,状若梨花,老人枪法快如闪电,引来阵阵喝彩。“回马枪”“ 偃月枪”“追风枪”……关顾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杨家枪的二十四招式摆了一遍,大家直呼不过瘾,关顾身却笑称:“我们杨家枪讲的就是实战,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招式制服对手,不像电视上耍那么多花枪。”
在关顾身家有武术协会授予牌匾,上书四个大字 “杨家将术”。1985年,在河北省体委等举办的传统武术邀请赛中,他又以一套精湛的杨家枪法夺得第一名,并被授予“神枪再世”称号。关顾身还多次与山东樊家枪、少林枪、峨嵋枪、罗家枪、岳家枪、马家枪等各地高手互相切磋,还收了十几位徒弟。作为杨家枪第49代传人,关顾身表示,现在最大的顾虑就是,能够学成的徒弟很少,大部分徒弟都外出打工去了,学艺不精。“希望可以把杨家枪发扬光大,可不能让它失传了,谁来学我就教给谁,绝招也教!”关顾身爽朗地说。
【记者/李颖 见习记者/黄盈 文/李 焱 图】
二、杨家枪四川绵阳梓潼县传人
杨家枪的另一支传承人--在四川绵阳梓潼县还有“杨门”37代传人杨开华,而且继承了“三十六路杨家枪法”,
北宋末年,金人南下,攻破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最终导致北宋灭亡。他们并没有忘记当年令人闻风丧胆的杨家将,故而欲将杨氏一族赶尽杀绝,不让杨氏一族灭门,杨家将的后代们分成好几支队伍,分别向不同方向逃散,其中一支,便辗转来到了四川梓潼县,此处地形封闭,十分隐蔽,故而杨家后人就在这里扎了根。后来,他们就这样一辈一辈地传承下来了,作为杨家灵魂的枪法,自然也必须被传下来,作为杨家将第37代传人,杨开华从小就对祖上传下来的枪法十分熟悉。这曾经威震辽金的杨家枪法,不知令多少敌军闻风丧胆。为传承祖上荣耀,杨开华自小便勤奋刻苦的练习杨家枪法,如今已将三十六路杨家枪法掌握得炉火纯青。曾有恶霸来村里闹事找麻烦,杨开华老人手持家中的红缨枪,三下五除二便打跑了这些恶霸如今先辈们赫赫有名的杨家枪,可是令杨开华老人担心的是,杨家将也许真的要失传了,他的儿子现在根本不会杨家枪法,也对此没有兴趣,然而杨开华老人也面临着和当今时代一样的社会困扰,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传统技艺,许多先辈们的技艺面临失传的结局。杨开华的儿子杨鹏也不愿学习如此精湛枪法,他认为花费精力学习杨家枪,并不能使自己养家糊口,没有任何作用。对于儿子的不愿意,杨开华也无可奈何,虽然他也曾想过将杨家枪传授给有意学习的人,可惜祖上立下过枪法不可外传的规矩,面临这样的困境,杨开华老人忧心忡忡的同时,却又无能为力。不过还是希望杨家枪法能够传承下去,只是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传统手艺确实已经失传和濒临失传了。杨家枪也面临着濒临失传,在这种情况下,杨家后人兴许可以考虑灵活应对,让这珍贵的传统技艺留存于世。
三、杨家枪四川成都现有传人
位于成都市石人东路1号居民小区内,97岁的杨文震老人手舞银枪,阳光下,枪头银光点点线,状若梨花,引来阵阵喝彩,“杨家枪讲究手要急、眼要快”,操着浓重山西口音的杨文震老人随手就摆了几个招式,“撒手枪”、“古树盘根”、每使一招杨家枪,老人的炯炯目光便随枪而走。
练枪的老人是杨家将第37代后人杨文震,是北宋名将杨无敌将军杨业的第37代孙,杨业之子杨六郎之后。杨文震1907年出生于杨家将的故里山西代县鹿蹄涧村的,老人自幼喜爱武术,7岁开始学习骑马射箭。螳螂拳、春秋刀、螳螂棍、杨家枪、长拳无一不精。1935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运动会,杨文震以春秋刀之表演获得山西武术器械第一名。
据杨文震老人称,长久以来,有上千年历史的杨门武术全靠老一辈人口耳相传,从来没有人把杨门绝学用文字系统记录下来。为了不让这门绝学失传,老人从83岁开始记录武林秘笈,与家人一起开始整理。小女儿常华远用相机拍摄了马战用枪36势、小花枪18势等的分解动作。妻子用蝇头小楷把春秋刀、螳螂棍、单鞭、杨家枪歌诀和技术要领一一记录。历时多年,这本杨门功夫秘笈终于完成,妻子抄了4本赠予儿女。2001年3年前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老伴去世,杨文震又摔了一跤,从此不再舞枪。习武90年,老人的最大心愿就是不要让杨家枪失传,抚摩着熟悉的枪杆,昨日杨文震老人终于又再度起舞,老人丧妻以来第一次重舞祖传的杨家枪,老人还拿出了与老伴多年精心整理的杨门武功秘笈——《器械武术举要》。并将杨门武功秘笈首次向媒体公布。杨家枪被武林界公认为第一名枪,因舞时如梨花摇摆,又名梨花枪。早在明朝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指出“杨家枪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天下咸尚之”,但戚公注重行阵。而我家所传杨家枪法系统完整,精妙实用,自成体系。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雅安黑茶历史
雅安黑茶历史雅安黑茶,据《史记·周本纪》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南(四川)八部族贡武王荼(茶)”。《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乌茶即藏茶、边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县。《西藏政教鉴附录》:“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输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宋以来,朝廷先后行“茶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边”,雅安藏茶迅速发展。《明史·茶法》:宋太祖“设 -
国医大师吉良晨
国医大师吉良晨——吉良晨,男,生于1928年2月,北京市人,满族,国家级中医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农工党员,国医大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6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尤对延缓衰老及养生保健之术颇有研究。吉大夫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酷爱医学及武术气功,40年代从祖父学医,其学业纯属出于家传、师授、自学:启蒙于其祖父乌里布额尔吉氏程吉顺(子玉),之后随其师袁鹤侪(晚清御医)、陈慎吾(伤寒大师)、韩琴轩(民间世医)、宗维新(金匮大家)拜读内、难、伤寒、金匮、本经等经典名著。 -
红茶品种分类
红茶品种分类加工分类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一般又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和红茶茶珍。 小种红茶: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红茶,同时也是其它红茶的鼻祖,其他红茶都是从小种红茶演变而来的。它分为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均原产于武夷山地区。1.正山小种: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所以又称为“星村小种”或“桐木关小种”。2.外山小种:主产于福建的政和、坦洋、古田、沙县等地,2013江西的铅山一带也有出产。 红碎茶:红碎茶按其外形又可细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产地 -
葱 白 [草本植物药食同源]
葱 白 [草本植物药食同源] 葱白,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葱近根部的鳞茎。我国各地均有种植,随时可采,采挖后切去须根及叶,剥去外膜,鲜用。百姓餐饮食品中常用于调味或佐料。 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天门冬目。 药用: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葱的新鲜鳞茎。 处方用名: 葱白、葱白头、小葱、细香䓤等。 性味与归经: 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通达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