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崔士奎—又见国乐之人物
2021-10-23民俗文化 2700人已围观
简介又见国乐之人物:崔士奎从北唢呐到南洞箫,一门古老的乐器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背后,有着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根脉。从山东到福建,他有独特的文化内含,崔士奎鲁派唢呐非物质文化遗
又见国乐之人物:崔士奎
从北唢呐到南洞箫,一门古老的乐器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背后,有着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根脉。从山东到福建,他有独特的文化内含,崔士奎鲁派唢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福建省歌舞剧院民乐唢呐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家。
崔士奎给人的第一印象那笑容像弥勒佛,他是二十多年前福建省歌舞剧院把他;买;来的。当年作为人才引进,这个地地道道的鲁南汉子,到南国撑起唢呐一片天。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崔士奎反而喜欢上了福建南音的主奏乐器南箫。唢呐是敞亮的,是高亢着对外吼着的;南箫是内敛的,是优雅着向内收的。崔士奎说,随着年纪越大,越喜欢南箫,它自古就是高雅的艺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含。
崔士奎从6岁就吹起了唢呐。不知有多少的日日夜夜在严寒的冰雪中练习手指演奏技艺,在他的老家山东临沂,老崔家是世代吹唢呐的,从崔士奎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父亲、爷爷、到父亲都是吹唢呐的。耳濡目染,子承父业,崔士奎吹唢呐是顺理成章的。他打12岁起就跟着唢呐山东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炳臣学唢呐。那可不是一般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崔士奎是按老规矩磕了头拜了师的,是刘老的弟子,;说白一点,将来师傅过世,我们都是要披麻戴孝的;。
崔士奎后来读了临沂艺术学校,也在临沂歌舞团工作了两年,又考入了山东艺术学校。彼时已是山东艺术学校教授的刘老,继续教崔士奎。直到崔士奎从山艺毕业,被引进到了福建。崔士奎从北到南,跨越的不仅是地理饮食生活习惯,跨越的更是文化精神世界的差异。崔士奎有过落差,有过适应,有过改变,直到理解融入。在福建,民乐的氛围不及北方的城市,但这种;滞后;也为福建保留了大量古乐,其中就有南音。 南音是自汉唐起由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南音有四大件,南箫、南琶、三弦、二弦,主奏乐器即是南箫。对崔士奎来说,从唢呐到南箫,是十分难的,单就口型上的差异,一个是含住哨片,一个是呈V型或U型口吹,能够克服万难,可见是真爱了。到福建后不久,崔士奎就拜师南音世家、厦门南音第一人的吴世安老师学习南箫。
在崔士奎看来,学习南箫和南音,不单是学习吹奏技法,学习一门乐器,而是去领悟乐器背后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和传统文化。南音能够走到今天,吸取了历代音乐文化的经典,其中有唐代的宫廷雅乐,大曲法曲;有宋代的;南戏;,有元代中国达到顶峰的戏曲创作;还有明代中叶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昆山腔、弋阳腔;加上闽南清丽柔曼、缠绵深沉的民间音乐……这些都是历史传承下的文化瑰宝。能够通过音乐去溯源这些历史精华,无疑是前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崔士奎现在也跟着南音的音乐艺术家们一起,在做着一些再创作的工作。局限于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诉求,将传统南音中柔缓的节奏加以改动,把为唱词配乐的部分再创作,加以配器,形成完整的民族乐队演奏形式的;南音;,让更多的人能够听得懂,感受古老南音的魅力。崔士奎说,就像《又见国乐》在进行的工作,让这些传统经典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方式传达出来,让这些历经了漫漫历史长河的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再现。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 -
刚柔流空手道源于福州鹤巢寺
刚柔流空手道源于福州鹤巢寺据福州史志专家林伟功先生考证并经权威部门确认,“刚柔流”的创立者东恩纳宽量在清朝光绪年间,曾到福州拜鸣鹤拳宗师谢如如为师,学艺三年,返日后将鸣鹤拳的拳法加以创新发展,创立了空手道最大流派“刚柔流”。日本武术界近年来曾多次组团来榕寻根认祖,有力地促进了中日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据有关资料和民间调查表明,这种渊源关系还可追溯到更早。福州鸣鹤拳的创立者谢如如曾师从罗汉拳名师“盘屿八”——林达崇,后来他又观察鹤的活动姿势,从中得到启发而创立鸣鹤拳。鹤拳是南拳百花中的一枝 -
中医望诊之眼部诊
中医望诊之眼部诊: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看眼睛也是望诊的一部分。从眼睛可以观察身体的健康状况,包括上下眼睑的颜色以及瞳孔、黑眼球和眼白等各部位,不同部位出现异常颜色,都可能是内脏疾病的反映。中医所称的“五轮”包括肝、心、脾、肺、肾这五脏,虚、实、寒、热在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异常表现,而肝、心、脾、肺、肾等五脏,也和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互相对应。 -
中国六大茶系
中国六大茶系中国茶品种繁多,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工艺、不同地域可划分为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这些基本茶类随发展潮流与人们生活需求进行作原料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有花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等随传统文化的影响祖国茶文化在不断延伸发展,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茶人,创造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人不断的革命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运用最广泛、认知度最高的当属中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