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崔士奎—又见国乐之人物

2021-10-23民俗文化 2476人已围观

简介又见国乐之人物:崔士奎从北唢呐到南洞箫,一门古老的乐器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背后,有着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根脉。从山东到福建,他有独特的文化内含,崔士奎鲁派唢呐非物质文化遗

又见国乐之人物:崔士奎
从北唢呐到南洞箫,一门古老的乐器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背后,有着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根脉。从山东到福建,他有独特的文化内含,崔士奎鲁派唢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福建省歌舞剧院民乐唢呐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家。

崔士奎给人的第一印象那笑容像弥勒佛,他是二十多年前福建省歌舞剧院把他;买;来的。当年作为人才引进,这个地地道道的鲁南汉子,到南国撑起唢呐一片天。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崔士奎反而喜欢上了福建南音的主奏乐器南箫。唢呐是敞亮的,是高亢着对外吼着的;南箫是内敛的,是优雅着向内收的。崔士奎说,随着年纪越大,越喜欢南箫,它自古就是高雅的艺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含。


 

崔士奎从6岁就吹起了唢呐。不知有多少的日日夜夜在严寒的冰雪中练习手指演奏技艺,在他的老家山东临沂,老崔家是世代吹唢呐的,从崔士奎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父亲、爷爷、到父亲都是吹唢呐的。耳濡目染,子承父业,崔士奎吹唢呐是顺理成章的。他打12岁起就跟着唢呐山东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炳臣学唢呐。那可不是一般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崔士奎是按老规矩磕了头拜了师的,是刘老的弟子,;说白一点,将来师傅过世,我们都是要披麻戴孝的;。


崔士奎后来读了临沂艺术学校,也在临沂歌舞团工作了两年,又考入了山东艺术学校。彼时已是山东艺术学校教授的刘老,继续教崔士奎。直到崔士奎从山艺毕业,被引进到了福建。崔士奎从北到南,跨越的不仅是地理饮食生活习惯,跨越的更是文化精神世界的差异。崔士奎有过落差,有过适应,有过改变,直到理解融入。在福建,民乐的氛围不及北方的城市,但这种;滞后;也为福建保留了大量古乐,其中就有南音。 南音是自汉唐起由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南音有四大件,南箫、南琶、三弦、二弦,主奏乐器即是南箫。对崔士奎来说,从唢呐到南箫,是十分难的,单就口型上的差异,一个是含住哨片,一个是呈V型或U型口吹,能够克服万难,可见是真爱了。到福建后不久,崔士奎就拜师南音世家、厦门南音第一人的吴世安老师学习南箫。


在崔士奎看来,学习南箫和南音,不单是学习吹奏技法,学习一门乐器,而是去领悟乐器背后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和传统文化。南音能够走到今天,吸取了历代音乐文化的经典,其中有唐代的宫廷雅乐,大曲法曲;有宋代的;南戏;,有元代中国达到顶峰的戏曲创作;还有明代中叶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昆山腔、弋阳腔;加上闽南清丽柔曼、缠绵深沉的民间音乐……这些都是历史传承下的文化瑰宝。能够通过音乐去溯源这些历史精华,无疑是前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崔士奎现在也跟着南音的音乐艺术家们一起,在做着一些再创作的工作。局限于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诉求,将传统南音中柔缓的节奏加以改动,把为唱词配乐的部分再创作,加以配器,形成完整的民族乐队演奏形式的;南音;,让更多的人能够听得懂,感受古老南音的魅力。崔士奎说,就像《又见国乐》在进行的工作,让这些传统经典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方式传达出来,让这些历经了漫漫历史长河的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再现。

 

 

 

 

 

 

 

Tags: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