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戳脚翻子拳【传统武术之北腿】
2021-12-11武术文化 3784人已围观
简介戳脚翻子拳,是古老的拳种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拳种之一。又称枝子门、也称“九枝子,九翻子”。戳脚拳属温家流派,称枝子门,是十大拳种之一,【十大拳种:洪、留、枝、名、磨、弹、查、炮、花、龙】戳脚拳经历代拳师继承和发展,去粗取精发展而成,它即非外家、亦非内家。自宋朝已形成,盛行于清代,在中国北方盛行,故被誉为"北腿"。
戳脚翻子拳
戳脚翻子拳,是古老的拳种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拳种之一。又称枝子门、也称“九枝子,九翻子”。戳脚拳属温家流派,称枝子门,是十大拳种之一,【十大拳种:洪、留、枝、名、磨、弹、查、炮、花、龙】戳脚拳经历代拳师继承和发展,去粗取精发展而成,它即非外家、亦非内家。自宋朝已形成,盛行于清代,在中国北方盛行,故被誉为"北腿"。
它之所以为戳、九枝子独特的腿法叫“踢趟子”、也叫“趟子踢”。拳谚云:“一见屁股掉、便是戳脚到”。该拳向后踢腿的方法很多,如九翻鸳鸯腿(又叫后丁场)、后外摆腿、后蹬腿、后撩腿、后偷腿、蝎子势、蹶子腿等。因为这些腿法在踢击落回时要求以前脚掌重重地反戳在地上。戳脚拳的定势叫“戳丁”、将重心落在支撑的脚上、来击发腿以前脚掌向下反戳着地、脚后跟上跷、两腿似成一“丁”字形。故称为整戳。戳脚翻子之所以为翻,是指拳脚并用之变化、即上翻下、左翻右、前翻后、阴翻阳、肘翻手、手翻足、虚翻实、刚翻柔等,一手翻三手、三盘翻九手。戳脚翻子并非单独的翻子拳,也非单独的戳脚,若是单独拆开来叫那便不是戳脚翻子了,戳脚翻子出于古枝子拳种,最早记载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宋朝形成完整体系。明清两代多传于河北地区,故有“山东查 直隶戳”一说,戳脚翻子拳的独门兵器为拦面叟(即烟袋、烟枪)。翻子拳现今广泛流传于中国的东北、河北、西北等地区。河北省的翻子拳,套路短小精悍,动作紧凑, 西北的翻子拳,结合通背拳劲道的演变、架式开展,手法简明;东北地区的翻子拳,架式低小,易攻易守,气势勇猛,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戳脚拳分文武趟子拳。武趟子即戳脚,文趟子即翻子拳。武趟子是手脚并重突出腿法,文趟子是手脚并重突出手法身法,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经历代拳师上百年来继承和发展,逐渐将戳脚和翻子拳融会在一起,使技术内容更加丰富,在攻防方法上更加全面。该拳种在中国北方的主要传人为赵洛灿,字灿益。赵系清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起义失败后,流落江湖隐居河北中部一带传授武艺。河北蠡县赵锻庄刘洛尚先生经饶阳县好友段洛绪引荐,将赵洛灿等三人介绍到蠡县赵锻庄刘洛尚家中传授武艺,刘洛尚三个儿子刘攀贵、刘观澜、刘贵馨三兄弟习武,同时习武者还有蠡县齐家庄魏昌义、南留史镇魏洛芳等人。
据蠡县旧县志记载,清光绪初年,因刘观澜先生武功高超授与五品武职千总之职。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刘观澜先生逝世,武术界人士为缅怀刘老先生为其立碑于门左,碑文记称:观澜老先生里中之穷苦者也,未习僻业慕少林宗派而精之,便捷轻利,为古之所称便捷轻利者无疑异,盛京一带多耳其名,以故京师(盛京指沈阳)有力者之家,尝延为武师,以教其吏役,而远近拜门墙习技艺者更可可屈指计(授徒众多之意),亦捧师中矫者矣。
在清末民初时期,我国北方尤其在河北中部一带习练戳脚拳者盛行,曾有"山东查"、"直隶戳"之称,更有"南拳北腿"之说,故戳脚被誉为北腿的代表拳种。刘观澜曾在东北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传授。魏昌义、王占鳌、徐兆熊、魏赞奎、王洛仓、吴振堂等为镖师,来往于东北三省。河南、陕西、山西等省都有传授。从二十年代初开始著名武术家"花鞭"吴斌楼老先生到北京传授戳脚、翻子拳、地躺拳技艺。
源流师承及传承人如下:
第一代:赵洛灿、字灿益。
第二代:刘攀贵、刘观澜、刘贵馨、段洛绪、魏昌义、魏洛芳、王洛梓等。
第三代:刘振江、王占鳌、张景天、赵振基、魏赞奎、王洛苍、王勇、于印同、李效先、徐凤造、徐兆熊、郭洛溪、李洛甫、严文平、刘松林、李文林等。
第四代:魏希贤、王云鹏、肖春荣、魏跃先、吴振堂、吴斌楼、张勤增、张云骥、刘仁义、于金泉、彭法年、孙汝南、曹振海、魏连会、张永和、刘景山、刘树田、芷平、刘景才、闫长会、李金铎、张会中、张树田、张会来等。
第五代:魏树九、王德鑫、魏宗汉、刘化峰、张双龙、李志祥、邓复兴、吴泽田、李文考、戴相峰、王瑞祥、杨玉凯、李坚、李娃、钱德华、李文兴、刘学勃、常双年,刘学会、崔林生、曹照田、刘振民、孙长立、史立民、门惠丰、马青柯、孙桂芬、李进才、王鹤岑、洪志田、祁志平、吴志刚等。
第六代:李木通、李炳才、安明振、李炳福、安明山、李海胜、赵建国、柳采风、索永建、李世明、王长亮、柴洪顺、王立英、胡凤兰、刘杰、庞中峰、刘兵、唐兴全、蔡友、孙少亮、李鹏、张远钦、杜吉顺、李双喜、王磊、宋振奎、于四季、李海川等。 编辑:自然浪步人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红茶保存方法
红茶保存方法茶叶应避潮湿高温,不可与清洁剂、香料、香皂等共同保存,以保持茶叶的纯净。最好放在茶叶罐里,移至阴暗、干爽的地方保存,开封后的茶叶最好尽快喝完,不然味道和香味会流失殆尽,不同茶叶不宜混合饮用,以免不能欣赏到该种茶的原味。具体储藏方式1、铁罐的储藏法:选用市场上供应的马口铁双盖彩色茶向作盛器。储存前,检查罐身与罐盖是否密闭,不能漏气。储存时,将干燥的茶叶装罐,罐要装实装严。这种方法,采用方便,但不宜长期储存。2、热水瓶储藏法:选用保暖性良好的热水瓶作盛具。将干燥的茶叶装入瓶内,装实装足, -
金荞麦【肺的解毒之王】
金荞麦[清肺解毒、修复肺脏之王] 金荞麦即蓼科植物之野荞麦,金荞麦药性:味酸、苦,性寒。归肺、胃、肝经。 功能:具有清热解毒、润肺补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健脾止泻、收敛消食、祛风化湿之功。 主治:肺脓疡,或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痢疾、痈疽肿毒、风湿痹痛、赤白带下、蛇犬咬伤等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汁或磨汁涂敷。 -
自然门万籁声
自然门万籁声万籁声1903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下游郭仙镇人(今鄂州),原名万常青,号自然山人,道号玄威,自幼酷爱武术。少年时代即住北京,十七岁考入国立大学森林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
程莘农【国医大师】
程莘农【国医大师】 程莘农(1921年8月24日—2015年5月9日),原名希伊,号莘农,江苏省淮安市人,中医、针灸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1978年晋升教授;1990年7月起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