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地理文化 >
黄河历史变迁
2021-10-23地理文化 2923人已围观
简介黄河历史变迁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
黄河历史变迁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南少林寺(福清)禅武高峰论坛
中国南少林寺(福清)禅武高峰论坛2018年2月25日,福清南少林寺隆重地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武术家联合会•中国福清南少林寺禅武高峰论坛”,与会的代表有:张良木先生、曾爱民先生、原福建武术院院长郑仁先生及世界武术家联合会会长黄勤龙先生等。会议期间,南少林武术培训基地学员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爱好者,表演了“鸣鹤拳”、“太极拳”、“南拳”“福建地方拳”等三十余种武术。为更好地传承中国的书画切艺术,黄瑞霖等老一辈书画家,即兴为南少林留下了大量书画墨宝。非常感诸位老前辈对南少林的关心!南少林寺自古秉承祖庭家 -
武夷岩茶起源
武夷岩茶起源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有摩崖石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处、珠濂洞一处(也有入叫水谦洞),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游记和调查都没有交代清楚这几处大红袍更具体的地点、属哪个寺庙茶庄、是否是同一种或同名不同种、茶树特征是否一样以及品质如何。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一文中提到马头岩的磊石盘陀有大红袍的,而记录大红袍采制全过程的却是九龙窠大红 -
中医学之[解表中药]
中医学之[解表中药]-- 华夏宝典--解表类中药--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的病症。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 -
茶道的泉水
茶道的泉水中国历代对泡茶的水十分讲究,认为水是茶之本。明朝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写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得八分。”乾隆帝曾说:“茗饮之本,其必资于水乎?”。乾隆特制银斗,品试全国的泉水,按水的质量分别高下:济南趵突泉第一,中冷泉第二,无锡惠泉第三,杭州虎跑泉第四。(乾隆:《天下第一泉记》),茶圣陆羽不但是品茶高手,也是品泉高手。 冲茶泉水种类天泉雨水明代文人讲究用天水,他们对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天泉,有不同的评价。秋天的雨水烹茶最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