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茶道文化 >
茉莉花茶历史发展
2019-11-20茶道文化 2810人已围观
简介茉莉花茶历史发展茉莉花茶发展根据历史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茉莉花在唐朝时被认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士大夫的气节。人们认为,茉莉花一出,则百花不香,从那时候开始茉莉花就成为了“天香”,与菩提均作为佛家圣物。宋朝时,中国兴起了把香入茶的热潮,因为香在古代是保健品,是药引,茶是药,能够解百毒。在福州本土化中,茶和药都被叫做“da”(福州方言读音),导致香和茶合在一起。宋代时有
茉莉花茶历史发展
茉莉花茶发展根据历史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
茉莉花在唐朝时被认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士大夫的气节。人们认为,茉莉花一出,则百花不香,从那时候开始茉莉花就成为了“天香”,与菩提均作为佛家圣物。
宋朝时,中国兴起了把香入茶的热潮,因为香在古代是保健品,是药引,茶是药,能够解百毒。在福州本土化中,茶和药都被叫做“da”(福州方言读音),导致香和茶合在一起。宋代时有几十种香料茶,经过时代变革,被淘汰掉多种花,只剩下五六种,茉莉花占比96%,茉莉花茶由此兴盛。
茉莉花茶最早是士大夫赏玩的香料茶,明朝末期开始商品化,清朝时期大量商品化。慈禧太后对茉莉花有特殊的偏爱,慈禧认为自己肤如凝脂、肌如皓雪,于是规定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外国使节和其夫人到中国时,慈禧就经常将茉莉花茶作为礼品送给这些人,所以在慈禧掌权的几十年间,茉莉花一度被认为是“国花”。
1856年至1886年,茶叶出口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额的35%到44%,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市场。
1866年5月30日,英国快速帆船“羚羊”号与“塔平”号等5艘帆船同时从福州马尾出发,开展一场福州到英国的茶叶运输竞赛,用99天时间到达英国的里程。“塔平”号仅以早到20分钟而赢得胜利,福州到欧洲的距离从270天缩短到100天,使新鲜优质的中国茶叶到欧洲成为可能。
1866年后,福州茉莉花茶开始大量出口到欧洲。
1872年俄国人在福州泛船浦开办埠昌茶厂,福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机械制茶的地区。
1884年马江海战后,福州港提高茶叶税收50%,以此增加收入用于建造新船。1885年到1886年间到达英国的福州茶叶质量低劣,与之前英国人不愿意喝的印度红茶相比缺乏优势,被其取代。
1889年,福州出口红茶下降40%,只剩下特殊茶种如茉莉花和乌龙茶仍为世界出口最多,印度取代福州世界最大茶港地位。
到了20世纪90年代,福建出现大量其它品类茶种,加之福州本地茉莉花茶企的垄断和茶叶价格的恶性竞争,福州茉莉花茶企业从当时的5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三四十家。日前,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称号。2011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曾授予福州“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福州茉莉花茶被授予“世界名茶”称号,成为唯一获国际茶业界公认的“世界名茶”。福州茉莉花茶已成为我国唯一具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等三个地理标志的茉莉花茶。福州茉莉花茶种植和茶文化系统也进入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物质遗产。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立春与养生[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春与养生[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春,中华传统习俗之一,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立春始,一岁添矣。 -
福州正心寺
福州正心寺福州正心寺位于福州市北郊赤桥村国家森林公园内,此寺始建于北宋皇佑二年(即公元1050年),距今955年历史,是闽中最早的佛教女众清修道场。沿公园大道,约步行15-20分钟即到正心寺。 清朝时正心寺一度名为正心堂,位处福州晋京古驿道。古时进出福州,主要有西、中、东三路,“正心寺”处于西路的宋代古驿道出城的第一站,又是通往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林阳古寺”的必经之路,并一度作为林阳寺的“下院”。近千年漫长岁月中,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商贾、樵夫挑脚,至此无不驻足,或朝拜诵经念佛, -
崆峒派武术
崆峒派武术崆峒(KOGTOG)派是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崆峒武术早于少林、峨嵋、武当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五大传统武术流派。始祖是飞虹子,早年在少林寺学艺,后隐居崆峒山习道研艺。第一代掌派人唐朝甘肃人飞虹子吸收了当时瓜州(现在的敦煌)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重要的高深武功“花架门”。崆峒派武术取众家所长,在其手法,套路、技击功夫上成为一体,讲究实打、实拿、以技击强身健体和增加功力为目的。崆峒派武术特点是“奇兵”(兵器),它不属于十八般兵器。形式各 -
自然武道
自然武道自然武道的理论基础总心法口诀: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自然武道拳理以《易经》、《老子》、《庄子》等儒家经典哲学思想为基础,受自然界万物间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转化、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变化规律所启发,其图像为○(读零)即是宇宙本体,有概括自然之意,自然武道功法之“环中要妙”俱在其中。自然武道以“道法自然”为依归,从有形练到无形,从有相练到无相。讲求无中生有,不讲着,不着相,以气为归,自然门武术学习初期以规定的练法,其根基以少林、武当为基功,六年后转入少林武当的中点的自然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