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崆峒派武术
2019-11-20武术文化 2382人已围观
简介崆峒派武术崆峒(KOGTOG)派是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崆峒武术早于少林、峨嵋、武当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五大传统武术流派。始祖是飞虹子,早年在少林寺学艺,后隐居崆峒山习道研艺。第一代掌派人唐朝甘肃人飞虹子吸收了当时瓜州(现在的敦煌)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重要的高深武功“花架门”。崆峒派武术取众家所长,在其手法,套路、技击功夫上成为一体,讲究实打、实拿、以技击强身健体和增加功力为目的。崆峒派武术特点是“奇兵”(兵器),它不属于十八般兵器。形式各
崆峒派武术
崆峒(KOGTOG)派是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崆峒武术早于少林、峨嵋、武当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五大传统武术流派。始祖是飞虹子,早年在少林寺学艺,后隐居崆峒山习道研艺。
第一代掌派人唐朝甘肃人飞虹子吸收了当时瓜州(现在的敦煌)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重要的高深武功“花架门”。崆峒派武术取众家所长,在其手法,套路、技击功夫上成为一体,讲究实打、实拿、以技击强身健体和增加功力为目的。崆峒派武术特点是“奇兵”(兵器),它不属于十八般兵器。形式各种各样,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不易被对方发现,交手中往往能出奇制胜。
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也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按初级到高级程度分: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花架门、奇兵门和玄空门(太极门)。每门都有十五六套东西。崆峒派武术共有八大门。
飞龙门
是崆峒派武术的初级门、这一门里包括飞龙拳、飞龙掌、飞龙刀、飞龙枪、飞龙剑、飞龙棍、飞龙铲、飞龙双钩、飞龙双鞭等。在此基础上,追魂门、夺命、醉门、神拳门都有拳、掌、刀、枪、剑、棍、铲、双钩、双鞭等功夫逐一提高变化,增强了难度和攻击性。
追魂门
在飞龙门的基本套路和动作上加强了追击性,攻击时招式多变,招招紧逼,连绵不断,有排山倒海之势。其各路名称亦由飞龙门中的“飞龙”变成“追魂”称谓。即:追魂拳、追魂掌、追魂刀、追魂枪、追魂剑、追魂棍、追魂铲、追魂双钩、追魂双鞭等。
夺命门
是在追魂门的基础上又上了一层,其特点是猛烈,招招致命,绝招频出,不留活路,因此,夺命门各路均以“夺命”冠名,如夺命拳、夺命掌、夺命剑、夺命棍等十几个套路。
醉门
是在夺命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主要强调动作中的跃、翻、仆、腾、宕等功夫。醉门有分文武两类,称文八仙和武八仙。文八仙重醉态的表现,没有跌仆动作,武八仙带跃、带宕、跌仆腾跳都有。醉门中的套路因此多出十几个套路,如文醉拳、武醉拳;文醉剑、武醉剑等,都是文、武个一套、拳、掌、刀、枪、剑、棍、铲、钩、鞭齐备。
神拳门
所谓神拳,即花拳绣腿。这种花拳绣腿不是通常所说表演的那种“花拳绣腿”。这拳打不实,用意而不用力,如游龙一般,是崆峒派拳术中登峰造极的功夫。此门中同样有拳、掌、刀、枪、剑、棍、铲、钩、鞭等十几种套路。
花架门
是在神拳门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结合敦煌画上的飞天造型而创立的一门集攻击与欣赏为一体的上乘功法,其造型优美,攻击巧妙,尤适于女性习练,花架门中有桃花扇、花架拳、花架枪、花架剑和龙凤双钩十几个套路。
奇兵门
是崆峒派武术最具特色的一门,其特点在于所用兵器短小及排兵布阵以阵法,其中兵器有风火五行轮、风火扇、挎虎篮、飞爪、佛尘、九齿铁耙、连枷、铁琵琶、分水娥媚刺、翻天印、太统法铃等。阵法有太极阵、八卦阵、十二生肖阵、二十四天魔阵、三十六游龙阵、四十八降妖阵、六十四卦齐天阵、八十一通天奇门遁甲阵、七星回天阵、二十八宿造天阵、十套阵法等。
玄空门
玄空门是崆峒派秘传之宝,多以历代掌派独修之功法。其内容有古太极八式(崆峒太极)、无相神功、和达摩神功等,以此修炼内功。以针灸,中药、易经、气功结合而成的疗病方法《易通疗法》,是崆峒山镇山之宝,其中针灸取用《灵龟法法》,《子午流注》之时辰、穴位、脉络,借以《易经》之卦相推断,配合气功引导助力,在用几尾中草药服用,达到疗病奇效;以藏传佛教密宗之咒语,手印为主的修心之法,历来为崆峒派所重视,是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必修法宝。此法以《金刚七句》《一切如来陀罗心秘密咒》及《莲花生大师咒》为主课,每咒以八十万遍为阶梯,直至心空如宙,体同大宇为止。达到大智大勇,大慈大悲,大彻大悟,大雄大力的佛之境界;在做人处世上讲求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大法度。在修性上以道家所精释的道法自然,空同如如要述,达到无我无相,无执无着的境界,玄空而玄空,意空而识空,乃至真空,方显神通,为苍生服务。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一、霍氏八极拳源流 霍氏八极拳源于罗疃八极拳,早在清乾隆年间,罗疃人张克明和李大钟自吴家得八极门武功及六合大枪之术。此二人武艺精湛,技艺高超,在武术界名闻遐尔,二人授徒传艺,使八极拳在罗疃得以广泛传播,且历代名人辈出,武林轶事更是层出不穷,在中华武林影响极著。 张克明之徒黄四海曾以高超武艺荣立战功,获六品顶戴。到了同治年间,河北省沧县王南良村(今属盐山县)出现了一名武林奇人李书文。李自幼随黄四海习艺,又得师祖张克明的精心指点,技艺精湛,一时间无有出其右者。他重招势,轻套 -
华山派武术(道教支派)
华山派武术(道教支派)华山派是道教的支派,始创于元朝初年,以使剑法著称,以华山为主要据点而得名。华山派主要可分为两种,一为是全真道教内部繁衍出七个支派之一,广宁子郝大通所创,由其弟子范圆曦、王志谨等进一步传播。一是唐宋时的华山派,或老华山派,以宋代陈抟为代表人物,与文始派(又称隐仙派)和楼观道号为古代三大流派。共同以以“关尹子”尹喜为宗祖。尹喜,字公度,战国时秦人,生卒年不详,约与老子同时。华山派成为中原武林主要门派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武术的流派。华山派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秦汉时代,那时华山附近就 -
地术拳历史渊源
地术拳历史渊源地术拳是我国南方稀有拳种,又称“地术犬法”,简称狗拳,系武林奇技,历史悠久。2011年6月10日 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相传明末清初,福建南少林寺对面有座白莲庵,庵中尼姑四月神尼创地术拳术,当时庵中尼姑为护庵健身之术,艺不传人。该拳是根据女人身材娇小体力无法与男人对抗衡等缺点,观察模仿狗的格斗动作,翻滚跌扑,灵巧多变,快速凶猛,机警灵敏特点和人的反关节拿一点制全身及平衡性原理,悟出并创编了地术拳,经过僧尼常年磨练,俺中练地术拳的尼姑技艺日臻精湛,清 -
白细胞在人体作用
白细胞在人体作用: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不同种类的白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