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中国武术各流派

2019-11-20武术文化 4591人已围观

简介中国武术各流派中国武术如同浩瀚大海,犹如一部经典的中华宝典深不可测,门派拳种,枝繁叶茂,穷毕业生精力能得其九牛二虎之一毛,已属不易。整理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使武术爱好者对中国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坦率的说,由于武术的神秘性,还有许多民间不外传的,所以不可能将所有门派(拳种)概括于本文之中。其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切望广大武林前辈武术爱好者朋友予以指正、补充。  一、少林派少林派是武术中一个约定俗成的技术流派。因以少林寺所传习拳械为基础形式,曾一度被民间誉为武林的“泰山北斗

中国武术各流派

中国武术如同浩瀚大海,犹如一部经典的中华宝典深不可测,门派拳种,枝繁叶茂,穷毕业生精力能得其九牛二虎之一毛,已属不易。整理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使武术爱好者对中国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坦率的说,由于武术的神秘性,还有许多民间不外传的,所以不可能将所有门派(拳种)概括于本文之中。其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切望广大武林前辈武术爱好者朋友予以指正、补充。

 

 

一、 少林派
少林派是武术中一个约定俗成的技术流派。因以少林寺所传习拳械为基础形式,曾一度被民间誉为武林的“泰山北斗“。又称少林拳,少林武功等。
少林武术的形成,除去托名和杜撰的说法,大都来自民间和军旅武术,少林僧人中,有的不容于世,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以致把武术带进寺院,也有武林名家将自己的艺业传于少林。据传:韩通传通臂,马籍传短打,李叟传大小洪拳,白玉峰传龙、虎、蛇、豹、鹤五拳和气功等等。这些武技传入少林寺后,形成了少林派的基本部分。在流传过程中,由于社会需要的制约和禅宗文化的影响。逐步演进成明清间已相对稳定形成的少林拳派。
社会上许多著述和传说,限于历史背景和宗教意识的左右,假托、附会应运而生。少林寺武术推崇达摩老祖,只不过借助达摩在佛教中崇高的地位罢了。
发展到近现代,少林拳派的运动特点表现为拳禅一体,神形一片,硬打快攻,齐进齐退。
少林拳套路很多;包括有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罗汉拳、邵阳拳、梅花拳、炮拳、七星拳、柔拳等等,对练套路有扳和六合、咬手六合、耳把六合、踢打六合等。此外,还有“心意把”等散招练法。器械有刀、枪、剑、戟等十八般武器齐全,其代表性的拳术有:
1、 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是少林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的总称。载于《少林宗法》和由其脱胎而成的《少林拳术秘诀》。书中说:“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五拳学之能精,则身坚气壮,手灵足稳,眼锐胆壮。”
2、 心意把
心意把是河南少林寺中传习的一种散招练习法。有人考证认为此技是心意六合拳鼻祖姬际可“读书古寺”、“传 艺河南”时,传留少林寺的,心意把共十二大势,其名目有:起式把、左右把、(楔撅把)、翻身把、地磐把、起纵把、腾挪把、亮翅把、展翅把、推上把等。心意把只有单势练习形式,无套路,直线往返练习。此为少林派秘不外传之技。太极奸,八卦滑,论毒毒不过心意把。
3、 炮拳
炮拳,性烈刚猛,轻捷快灵,如爆似炮。谱曰:“青龙献爪追风炮;猛虎扑食飞门炮;狮子张口开路跑;白鹤亮翅连环炮;梅鹿卧枕转身跑;豹子翻山当头炮;白蛇吐信地雷炮;鸿雁斜翅冲天炮。”少林炮拳,既有钻翻上挑冲天之能,又有劈压下砸截之功。
4、 罗汉拳
罗汉拳共有十八路,意为具有降龙伏虎之罗汉那样的本领的拳法。哥曰:头如波浪,手似流星。身如杨柳,脚似醉汉。出于心灵,发于性能。似刚非刚,似实而虚,久练自化,熟极通神。

 

 

二、武当派
俗称内家拳为武当派。源于湖北五不山。传为张三丰“夜梦玄帝授之拳法”,次日便身怀神勇杀敌百人,绝技遂此传名于世。此说无实可考。黄百家称:“张三丰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依此说,武当派是在少林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近代有人将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合并为“内家拳”,称为“武当派”。实际上,张三丰是否创造了内家拳尚属悬案,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也并不出自武当山,少林派亦不能包罗那么庞杂的内容。
除上述名拳种外;武当拳具有代表性的拳术还有“九宫神行拳”、“九宫十八腿”、太乙五行擒扑“等,更以武当剑法为最。

 

 

三、 峨眉派
峨眉派是中国武术的著名派之一。该系武技崇奉四川峨眉山为发样地。清初湛然法师在《峨眉拳谱》中写到:“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峨眉月“即指峨眉派武术。有人将近代四川流传的僧、岳、杜、赵、洪、化、字、等八门。黄林、点易、铁佛青城、青牛等五派,统归为峨眉派,即《峨眉拳谱》所谓“五花八叶扶”。此外还有余门拳和白眉拳等。其中,僧、岳、杜、赵称四大家,洪、化、字、会称四小家。
1、 僧门
僧门是四川地方拳种,蜀称“四大家”之一,也称“申门”。
2、 岳门
岳门是四川地方拳种,蜀称“四大家”之一,附会岳飞为创始人。
3、 杜门
杜门是四川地方拳种,蜀称“四大家”之一,据说此拳是清乾隆时江西杜观印传入四川,故名“杜门”,又说“杜”是杜绝,阻止敌人进攻之意。杜门初无拳套,只练单操手法和功法。
4、 赵门
赵门是四川地方拳种,蜀称“四大家”之一,附会宋太祖赵匡胤为创始人,故称赵门。此系拳法以“红拳”为基础。
5、 洪门
洪门是四川流传的拳种,蜀称“四小家”之一。据说源自反清秘密组织三合会传习的洪拳,分为旱洪门,水洪门两系。靠近长江流域者称水洪,其余称旱洪。
6、 化门
化门是四川流传的一种拳术,蜀称四小家之一,又称缠闭。传自江西人黄吉川。
7、 字门
字门是四川流传的一种杂谈,蜀称“四小家”之一,湖北汉阳单回人李国操于1919年入川,传授此拳。据说此拳有一百零八字,此字练拳,以单操为主。
8、 慧门
慧门是四川流行的一种拳术,蜀称“四小家”之一,亦称会门。近代传习者不多。
9、 余门拳
余门拳是四川地方拳术之一,传自四川简阳县余氏。
10、 黄林派
黄林派是四川地方拳术之一,亦称黄陵派。关于此拳的起源有两说:其一,此拳为嘉庆年间,四川荣昌和隆昌两县交界处,黄林僧(或黄林道人)传人,称为“黄林派”;其二,此拳由陕西传入四川,因轩辕黄帝陵在陕西,帮称“黄陵派”。
11、 白眉拳
白眉拳是四川地方拳术的一种,据传此拳是四川峨眉山道人所传,故名。

 

 

四、 内家拳
内家拳是一种“主于御敌”的拳种。所谓内家是相对于主于搏人的外家拳技而言。内家拳又被统称为武当派。传习者说此拳传自宋代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清末年初,有将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等概括为内家拳说法,这种说法在民间一直沿用着。

1、 太极拳
太极拳是武术拳种之一。清初始见传于河南温县陈家沟。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几种不同说法,一说传自唐朝许宣平或李道子;一说传自宋代张三丰,一说传自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据唐豪、顾留馨等人考证,这些说法均淡附会,或者仅是没有依据的传说。
太极拳分为:
张三丰太极拳,太极鼻祖张三丰;
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庭;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
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
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
赵堡太极拳,因在赵堡镇流传,故名。
太极五星推,太极五星推为太极拳系套路。

 

 

2、 六合八法拳
六合八法拳是一个拳术套路。1930年铁岭满族人吴翼军开始在上海传授此拳。吴自述此拳是从河南开封陈光兴、陈鹤侣三人学得。源自宋初道士陈搏,“见蛇鹤相争,而悟创拳。”一般认为,陈搏创拳说出于“伪托”。推测六合八法源自太极拳,兼取心意六合拳和八卦拳之长编成;或者源自心意六合拳,兼取太极拳和八卦拳之长编成。

3、 禅门太极拳
禅门太极拳是一个拳术套路。相传为少林和尚根据“广大圆满无凝大悲陀罗尼”经咒,演绎其意融入拳式而编成。初名“大悲陀罗尼拳”(简称“大悲拳”)。

 

 

5、 八卦掌
八卦掌为武术流派之一,原名“转掌”,后称“八卦掌”,亦称“八卦转掌”、“游身八卦掌”、“揉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影响较大的有程派、尹派、梁派等,但都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
(1) 老八掌
老八掌为八卦掌系的八个基本组合动作的练习形式,据说传自创八卦掌始祖董海川,故言“老”。又以此八掌为变化衍生的基本掌法,称为“八母掌”。
(2) 六十四掌
六十四掌是八卦掌系的六十四个基本组合动作或单个招式的练习形式,亦称六十四式、六十四手。
(3)、新八掌
新八掌为八卦掌练习形式之一。河北沧州人姜容樵(1891—1974)创编。
(4) 形意八卦掌
形意八卦掌是近年流传的一种八卦掌练习法,传自任定财。其师张占魁,本从师刘奇兰,精形意拳,后拜入董海川师门,得八卦掌精要。
(5) 八卦掌对手
八卦掌对手是两人固定招法的对抗练习形式。亦名八卦对子、八卦对折、八卦散手。

 


5、 心意拳
心意拳全称心意六合拳,亦称六合拳。后代传习者以此拳强调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而惯称之为“心意拳”。关于此拳的起源传说不一,一般认为此拳创自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际可(字龙凤)。有人附会为岳飞所传。

6、 形意拳
形意拳“取其以心行意之义”,亦称为行意,此拳讲究“象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内意和外形高度统一”,故名。形意拳脱胎于心意六合拳而自成一系。
(1) 五行拳
五行拳是形意拳的基本拳。包括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五拳。形意拳将此五拳配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故名。
(2) 五行生克拳
五行生克拳为形意拳对练套路名称,亦名“五行”。此套路采用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即五行拳)技法,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自生互破进行演练。
(3) 五环连环拳
五行连环拳为形意拳本套路,亦简称连环拳,是以五行拳为基本动作编组而成的。
(4) 十二形
十二形是形意拳系传统套路之一,取十二种动作特点,结合动物的术招式编组而成。
“十二形”包括:
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龟形、鸡形、鹞形、燕形、蛇形、鹤形、鹰形、熊形。
(5) 八字功
八字功是形意拳系拳术套路之一,因其传者将其拳路要诀概括为八字而名。这八字是:斩、截、裹、胯、挑、顶、云、领。
(6) 百形拳
百形拳为新篇形意拳套,传自姜容樵。据姜说,这是他根据形意拳谱和周侗的百形图创编而成的。其弟子沙国正精此术。
(7) 意拳
意拳是拳术的名称。是形意拳的古名之一,传为清乾隆十五年(1750)成文的《心意六合拳序》云:“(岳飞)精通枪法,以枪为拳,另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近代王芗斋的意拳又称“大成拳”。

 

 

五、 自然门
自然门为传统武术的一种奇葩之门,博大精深、道法自然,集内外家之中点,始祖四川徐侠客“徐矮子”传湖南慈利县人杜心五(1869—1953)。杜心五传万籁声,近代由万籁声定居福建福州广为传播。
自然门无固定拳套,不讲招,不讲相,以气为归,以不失自然为本旨;所谓: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

 

 

六、 长拳
长拳泛指遐举遥击、进退疾速的徒手攻防技术和运动形式,所谓长是相对而言。长拳是相对短打而言。现代长拳拳术架式舒展、工整,动作灵活、敏捷,腿法和鼠窜跳动作较多。

1、 查拳
查拳是长拳类的代表拳种之一,亦写作(插)叉步,插拳而名。现代统一写为查拳。
查拳拳系以十路查拳为本,另有滑、炮、洪弹诸拳。
2、 弹腿(附潭腿)
弹腿是一种以屈伸腿法为主,结合步法,手法编组成的拳术。因该拳发腿是出以激力,取弹射之势,故名。弹腿有“十路弹腿”和“十二路潭腿”之分。
3、 华拳
华拳是长拳类的代表拳种之一。或说此拳始自华山蔡氏,故名“华拳”。或说此拳以精、气、神为三华,以“三华贯一”为理论基础,而称华拳。又称此拳源于西岳华山,故名。
华拳的代表套路为十二路拳。另有其它拳械,共计四十八路之多。有“华拳四十八、艺成行天下”之说。
4、 红拳
红拳是长拳的一种。传说创自宋太祖赵匡胤,或说萌发于陕西关中,有的人将红拳写成洪拳,并称之为北派洪拳,以便与南拳系中洪拳相区别。
5、 梅花拳
梅花拳是长拳类拳术之一,亦称梅拳。此拳起源待考,据说源自少林寺拳技。
6、 六合拳
六合拳是长拳类拳术之一,源自少林拳。万籁声《武术汇宗》称此拳属少林韦陀门。传统拳套共十二趟。
7、 迷宗拳
迷宗拳是长拳一种,亦称燕青拳、迷宗拳、猊宗拳、迷宗艺。有关此拳起源的传说颇多。或称创自宋代燕青。故名“燕青拳”;或说燕青雪夜逃往梁山,一边前行,一边以树枝扫去足迹。后世取此意遂以“迷宗”名其拳;或说燕青之拳学自耍猴人“半夜仙”。其拳是取猊宗猴灵敏善跃的特点编成,故名猊宗拳;或说此拳是取各家招法编成,难明其宗,故名迷宗拳。这些传说多无史料凭据。拳械套路有三十六路,有“迷踪三十六,艺成天下行”的说法。

七、 花拳
花拳是一种注重实用,以跌法为主,不讲套路的拳法。此拳创自清康熙雍正年间的江宁侠士甘风池。

八、 八卦拳
武术中取名为“八卦拳”的拳术有多种。西南地区流传有八套路,中州地区流传有阴阳八卦拳(亦称八卦捶),浙江地区流传有小八卦拳,两广流传的洪家八卦拳和内外八卦拳。体系较为完备的流传鲁、冀、豫地区的八卦拳。其要诀云:“你打俺不护,俺打(你)护不住。”

九、 三皇炮捶
三皇炮捶是短打类拳术之一,亦简称“炮捶”。以此杂谈发劲似爆炮,出拳似捶落,故名“炮捶”。所谓三皇,是附会此拳源自原始部落时三个酋长。又有一说源自少林。

十、 八拳
八拳是一个拳术套路名称。因全套共八式,故名。据说创自清中叶湖南辰州人言某。

十一、岳氏连拳
岳氏连拳是短打类拳术之一。它是以“岳氏散手”为基础串组单式而成拳套。传说此拳是岳飞将《易筋经》行动与武技融合创成,显是附会。

十二、绵拳
绵拳是一种动作柔软如绵的拳术,以其动作连贯、劲力绵长又称“连贯绵拳”或“延手”。绵拳的远源不明,明代已有传习。

十三、戳脚
1、 戳脚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拳术。相传起源于宋代,戳脚的典型动作为玉环步、鸳鸯脚。小说《水浒传》中描写武松醉打将门神时,就用了玉环步,鸳鸯腿。
戳脚套路内容分为武趟子、文趟子两类,武趟子全名为“九转连环鸳鸯脚”,是戳脚的本源。文趟子是在武趟子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套路。
2、 戳脚翻子,是戳脚和翻子拳相互融为一体的拳术。
此拳兼有戳脚法灵活、翻子拳之手法密集,因而手领脚现,脚到手到,手防上,脚防下。

十四、通背拳
通臂拳,也称为通背拳,是一种典型的长击类拳术。一些拳家以此系拳法多上肢动作。两臂宛如通臂猿(或名长臂猿)舒使猿臂,贺论摔拍、直出穿点,而写作“通臂拳”。一些拳家以此系拳法强调以“通背”促成“通肩”、“通臂”、使两臂串通知一,而写作“通背”。
近现代传留的通臂拳。主要有“祁家通背”、“白猿通背”、“劈挂通臂”三种。
1、白猿通背拳
白猿通背拳属通臂拳系,因崇“白猿”为始祖,故名。
2、祁家通臂拳
祁家通臂拳以其拳系始传自祁姓而言名。初有“老祁派”和“少祁派”之分,后“少祁派”发展成“五行通臂拳”系,“祁家通臂”就单指老祁派技法体系了。
3、五行通臂拳
五行通臂拳由祁家“少祁派” 拳技发展而成。
4、通备拳
通备拳此门拳法主张以“理(拳理)象(形式)会通,体(健体)用(技击)具备”和“通神达化、备万贯一”为宗旨,而名通备拳。

十五、劈挂拳
劈挂拳是典型的长类拳术,古名披挂拳、亦名抹面拳,因多用掌,又称“劈挂掌”。

十六、短打
短打泛指贴身近战,势险节短的徒手攻防技术和运动形式。所谓“短”是指相对“长”而言;“短打”是相对长拳而名。
1、八极拳
八极拳是一种短打拳术。节短势险,爆发突然,以挨、崩、挤、靠、近身短打而著称。有人说“八极拳”就是威继光《纪效新书》中所说的“巴子拳”,因该拳仅屈紧拇指、食指,其余三指半握,拳轮似钯,故名。明末清初必称八极。又有一说源自河南岳山寺又称岳山八极。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说法。

 


2、翻子拳
翻子拳是一种短促灵变,近战快打的拳术。是以明代的“八闪翻”为基础发展形成的拳种。
3、南拳
南拳是武术的一类。在按拳术分布地域进行的武术分类中,南拳指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拳术。

十七、南少林派
南少林派是武术流派之一。此派传习者崇嵩山少林寺为祖庭,以福建少林寺为发祥地。为与嵩山少林寺相别,该寺称“南少林寺”,所传拳技称“南少林拳”。

1、洪拳
洪拳是南拳的一种。亦称“洪家拳”,传说清雍正时,由福建漳州茶商洪熙官所创。其从师至善禅师,曾两度入少林寺苦练,技成后立一家,创传“洪拳”。

2、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是南拳一种。广东新会人陈享(1805-?)创编。陈享幼年随叔父陈远护习练佛家拳,后又以蔡福和李友山(有山)学蔡家拳和李家拳,青年时被聘为当地武术教头。后来他总结实战和教学体会,融三家碰撞法于一护,自成体系,故名“蔡李佛拳”。

 

 

3虎鹤双形拳
虎鹤双形拳是南拳套路。清末明初,南海平州人林世荣创编。林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得家传,又从呈全美、黄飞鸿等习技。后融会贯通,以洪拳和佛拳为基础,取洪拳守势严密,取佛拳攻势凌厉,模仿虎、鹤的形象创编成拳套 ,故名“虎鹤 双形拳”。

4、永春拳
南拳的一种,亦称为“咏春拳”或“泳春拳”。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此地名为拳名。故名“永春拳”。亦有以严氏名咏春,称之为“泳春拳”者。此拳传至广州,称为咏春拳。

5、侠拳
侠拳是南拳一种。大侠李胡子所传。

6鹤拳
鹤拳是南拳一种。原称“白鹤拳”,请康熙(1662-1723)年间,福建(现霞浦县)方七娘创,方原籍浙江丽水人。
方七娘后,其弟子郑礼、林榷、 虎等人在“白鹤拳”的基础上,创编出宿鹤拳(亦名宗鹤拳)、食鹤拳(亦 称朝鹤或痹鹤拳)、飞鹤拳、鸣鹤拳回个支派,现在福建流传最为广泛。

 

 

7、五祖拳
五祖拳是南拳的一种。全称“五祖鹤阳拳”。创自晋江人蔡永明(1853-1910年或1849-1902年)。蔡初习白鹤拳、猴拳、罗汉拳、达尊拳和太祖拳,后从河南艺人鹤阳师(一说山东大侠和阳师)研武技。清光绪年间(1875-1908)融会所学五中拳技特点及鹤阳师遗技,创编成“五祖鹤阳拳”。

8、太祖拳
祖传太祖拳创于宋太祖赵匡胤,明代已见于记载。

9、字门拳
字门拳是江西地方拳术的一种。此拳源传不详。传说是依鹰蛇搏斗之巧创成。

10、法门拳
法门拳是江西地方拳术的一种。此拳源传不详,据说是以字门八法为基础衍生而成的,故又称“法字门”。

11、巫家拳
巫家拳是湖南地方拳术之一。创自福建汀州巫必达(1751-1812)。后世以此拳鼻祖姓氏名之于拳,故称“巫家拳”。

十八、象形拳
象形拳是武术中的一类,泛指模仿某一动物的技能,特长和形态,或模仿某种特定人物的动作形态,结合攻防技法、艺术手法而编的拳术。
1、螳螂拳
螳螂拳是象形拳的一种。据说,此拳创自明末山东即墨人王朗(或写为王郎)。王自幼嗜武,曾人嵩山少林寺学艺,后游访数省,寻求名师。因见螳螂捕蝉之巧,遂编之成拳。
(1)、七星螳螂拳
七星螳螂拳是螳螂拳的一种。称“硬螳螂”、“罗汉螳螂”。
(2) 梅花螳螂拳
梅花螳螂拳是螳螂拳的一种。其发手多是三、五个动作连贯而出,意似梅花五瓣,故名。
(3) 六合螳螂拳
六合螳螂拳是螳螂拳的一种。称马猴螳螂。此拳以内三合(心与意、与气、与力)与外三合(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统一一体为拳技原则,故名。
(4) 摔手螳螂拳
摔手螳螂拳是螳螂拳的一种。据说由梅花螳螂拳衍生而成,故又称“梅花摔手螳螂拳”,此拳以摔手为技击精髓。
2、猴拳
猴拳是象形拳的一种。是以猴形猴态和攻防技法融合而成的拳术。猴拳在明代已有记载,传有“猴拳三十六路”。
3、鹰爪拳
鹰爪拳是象形拳的一种。原称鹰爪翻子行拳或鹰爪行拳、鹰爪连拳。创自河北雄县陈子正(?-1933),······拳谚称为“沾衣号脉、分筋错骨、点穴闭气。”传统拳套有十二路行拳、五十路连拳。是由翻子拳变化而来。
4、鸭形拳
鸭形拳是象形拳的一种。此拳是模仿鸭的形态,结合攻防技法编成的拳术。
5、蛇拳
蛇拳是象形拳的一种。此拳是模仿蛇的形态结合攻防技法编成的拳术。
6、醉拳
醉拳是象形拳的一种。此拳是以醉形醉态和攻防技法融合而成的拳术。
7、岩鹰拳
象形拳的一种,拳语说:取形于鹰,但重在象形取意,以意领形。该拳主要流传于湖南新宁地区。

十九、地趟拳
地趟拳是拳术的一种。也称地功拳,古称“九滚十八跌”。

 


二十、苌家拳二十四拳(苌家拳)
二十四拳系表苌乃周(1724-1783)创编,人称“苌家拳”。

二十一、地术拳法
地术拳法是南拳的一种,也称“狗拳”。主要流传于福建一带,传播于福建福州的陈依九。

二十二、梅山派
亦称“新化派”流传于湖南梅山地区。该派武功简捷衫,粗犷有力,手法多,桩步稳,发声助力。

二十三、龙行派
龙行派起源于山西五台山铁林寺,有人称其为五台派。龙行派最初仅有三掌,其三掌要诀是“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神融汇,变化无穷。”要求动则暴发寸劲,发即排山倒海。另外五台地区还流传着五郎棍、鞭杆等,不知是否都列为五台派之内。

二十四、青城派
以川西青城山取名,青城山系道教圣地,道家习武者众。同时这一带民风彪悍,武风很盛。近代有人将其归为峨眉派。因系古拳派之一,特此单列阐明。

二十五、昆仑派
据传昆仑派源于昆仑山地区,后来随移民传至河南一带,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昆仑派独树一帜,技法奇特,内容丰富,既有技击护身之功,又有健身益年之术。其中昆仑拳是其代表之一。昆仑拳矫健有力,动作迅速快猛。讲究:刁滑、凶猛、吞吐、浮沉人法。
手型多变,攻防结合,手脚并用,步法灵活、扎实。昆仑派长期秘传之气功——大雁功,则是模仿大雁的形态,结合气功导引法编成的一套高级功法,其功效能舒筋活血,防治疾病,保健强身。

二十六、五势梅花桩
五势梅花桩,简称梅拳,该拳盘架子、交手都可于桩上练习,拳场每步一桩,均有百根,此为该拳所独有。五势梅花桩在地上练习,仍按桩上步点、方位,行步严格,俗称“落地梅花”。或称“落地干枝五势梅花桩”。

二十七、拦手门
拦手门是中国拳派之一,其源一说为少林一支,清初传入天津,另说源于四川,最早为南方拳种,也有说最初传于关东朝阳一带。拦手门内容丰富,套路与拳术、器械和对练。另有童子功为基础功。

二十八、其它门派
武林中还有天山派、崆峒派等说法,由于未见其传人或流传不广,不详其内容。还有很多人名拳种,因无详细资料故没有列入。曾有人将少林、武当、峨眉、昆仑、华山(华拳)、青城、五台(龙行)、崆峒列为中国武术的八大门派,不可不明,本文除崆峒派外,都已作了介绍。

 

 

 

 

 

 

 

Tags: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