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形意拳各流派演化
2019-11-20武术文化 3016人已围观
简介形意拳各流派演化明末清初姬际可创形意拳,传给山西曹继武:曹继武传马学礼马学礼所传的河南形意拳一支,今称心意六合拳,一般只在回民中流传。曹继武传戴龙邦戴隆邦之两名儿子文龙及文熊兄弟及与戴隆邦之妻侄郭维汉。今称戴氏心意拳。戴龙邦又传贾大俊、吕海根、河北人李洛能等少数外姓弟子,其中李洛能广收门徒,由此迎来形意拳在近代的大发展:这一时期其中代表人物是李洛能的八大弟子:山西的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四人;河北的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亨;这八大弟子各有所长,北方形意拳逐步衍化为具备地方特色的山西
形意拳各流派演化
明末清初姬际可创形意拳,传给山西曹继武:曹继武传马学礼
马学礼所传的河南形意拳一支,今称心意六合拳,一般只在回民中流传。
曹继武传戴龙邦
戴隆邦之两名儿子文龙及文熊兄弟及与戴隆邦之妻侄郭维汉。今称戴氏心意拳。
戴龙邦又传贾大俊、吕海根、河北人李洛能等少数外姓弟子,其中李洛能广收门徒,由此迎来形意拳在近代的大发展:
这一时期其中代表人物是李洛能的八大弟子:山西的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四人;河北的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亨;这八大弟子各有所长,北方形意拳逐步衍化为具备地方特色的山西形意拳,又称山西小架,与河北形意拳,又称河北大架。
郭云深,创半步崩拳,将形意拳五行拳的崩拳名扬天下。
刘奇兰,传李存义,在李存义手上,河北形意拳逐渐壮大,成为形意拳的主流。
李存义,创办中华武士会,光大河北形意拳。传尚云祥,开创尚氏形意拳。
张占魁,刘奇兰弟子,与师兄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中华武士会,擅长形意拳、八卦掌,后传称“形意八卦”。
尚云祥,师从李存义,得郭云深先生亲传,专精形意拳,旁通八卦、太极等拳种,以形意拳扬名于世,擅长半步崩拳、大杆子、丹田气打等绝技,拳术风格独特,后人尊称尚派形意拳(尚氏形意拳),传人众多。
孙禄堂,师从李奎元,并得郭云深亲授,兼学程派八卦掌、武氏太极拳,会武学之大成,创孙氏太极拳。
此外,还有现代少林寺之心意把(类形意拳)以及四川梁平县一带流传之金家功。
形意八卦拳
相传郭云深与八卦掌始祖董海川曾经论武相交,认为八卦掌与形意拳在拳理上有互补之功,不禁止门下相互学习,两门之间以兄弟相称,故习形意拳者多同时学习八卦掌,称为形意八卦拳。但考证历史,两派的交流,应该开始于李存义与程廷华,两人均在北京天津一带教拳,两人交情又好,所以河北形意拳门下多同时学习八卦掌,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孙禄堂、尚云祥、程有龙,程有龙又传于何广、马德山等人,但是他们尚谨守门派之别。真正以形意八卦拳为名授徒,则是开始于河北张占魁一派。
意拳
王芗斋,自称为郭云深弟子,自创意拳(晚年又改名为大成拳)。其功法虽脱胎于形意拳门下,但多加入王芗斋本人的心得。王芗斋本人认为此拳为拳技之大成,故名大成拳。自认不列名于形意门下,故许多形意拳门人也不认为此拳为形意拳之分支。
五法八象(象形术)
薛颠自称受到灵空禅师传象形术,但有人考证象形术的拳理、心法与形意拳无异。象形术应该是薛颠以形意拳拳理为基础,结合个人体会,加上华佗五禽戏等内功而产生,可视为形意拳的支派。
代表人物:始祖 姬际可。
河南心意拳名人:
马学礼—马三元—张志诚—张聚—张海洲、李政—吴呼连—刘化鸟—唐大用—唐万仪—
买壮图—安大庆—袁鳯仪—水观兰—水腾龙—尚学礼—杨殿卿—卢嵩高—宋国宾—
宝显庭—解兴邦—孙少甫—炫惟。
山西戴氏形意拳名人:曹继武—戴龙邦—戴大闾—戴文熊(戴二闾)—戴花奴—戴良楝—戴奎
王映海—高升祯—岳蕴忠—梁晓峰—马二牛—段钖福—段仙。
河北及山西形意拳名人:李洛能—张树德—刘奇兰—王福元—王继武—张宝杨—车永宏—
宋世荣—宋世德—白西园—李广亨—贺运亨—刘晓兰—李太和—郭云深—李存义
—张占魁—孙福全(即孙禄堂)—尚云祥—傅剑秋—郝恩光—唐维禄—李彩亭—
李文亭(李星阶)—李耀亭—薛颠—姜容樵—宋虎臣—宋铁麟—李复祯—布学宽
—李敦素—刘俭—董秀升—王芗斋—李仲轩—李东园(东垣)—孙绪—贾永安— 郝银锁(当代)。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艾灸治子宫肌瘤
艾灸治子宫肌瘤艾灸治疗子宫肌瘤及囊肿的神奇效果,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会长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虚和瘀的问题,虚了,什么虚,气血虚了,久了就瘀了,虚瘀夹杂,或者是气滞血瘀寒浊湿 -
《诗经》国风·周南
《诗经》国风·周南【0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 -
栀子[灌木果实中药名]
栀子[灌木果实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泻火药, 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树的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 炒山栀 焦山栀 黑山栀 生山栀。 性味与归经: 苦,寒。入心、肝、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临床应用:1.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躁、神昏澹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俞景耀/提供文章。 -
麻黄汤[发汗解表方剂]
麻黄汤[发汗解表方剂]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临床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等属风寒表实证者。【华夏宝典】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