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现代散打的由来
2019-11-20武术文化 1482人已围观
简介现代散打的由来徒手搏击也称散手、散打,散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远古年代,古称“相搏”、“技击”、“白打”、“手战”等,武林界民间由于对抗性相搏经常安排在高台上供人观看,所以民间又有“打擂台”之称。进入近代时期,于1933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运动大会”上,散手对抗比赛按体重分级,规定击倒对方为胜,采取三局两胜制。这次的比赛近乎摔跤,有选手消耗时间长达一小时之多,当时的媒体报纸评论说:“国术场变成了斗牛场”。此后,举行的“第二届国术国考”中,散手以“点到为止”,也没有时间限制,结果双方均不敢轻
现代散打的由来
徒手搏击也称散手、散打,散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远古年代,古称“相搏”、“技击”、“白打”、“手战”等,武林界民间由于对抗性相搏经常安排在高台上供人观看,所以民间又有“打擂台”之称。
进入近代时期,于1933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运动大会”上,散手对抗比赛按体重分级,规定击倒对方为胜,采取三局两胜制。这次的比赛近乎摔跤,有选手消耗时间长达一小时之多,当时的媒体报纸评论说:“国术场变成了斗牛场”。此后,举行的“第二届国术国考”中,散手以“点到为止”,也没有时间限制,结果双方均不敢轻易进攻,躲躲闪闪,跳来跳去,于是又有媒体报纸评论:“国术场变成了斗鸡场”。上述两种规则与现代体育的要求距离甚远,没再进行下去。新中国成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在民间,还是职业化的武术运动队,都强调武术套路,在相当程度上偏废了散手。虽然有人在练习,大都不张扬,群体特征也不明显。“文革”结束后,挖掘武术遗产,加以创新和发展,成为武术界人士共同考虑的问题。
1979年1月,时任国家武协副主席的张山参与完成《对当前武术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意见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开展技击比赛的建议:明确主张:1、开展对抗性的比赛项目,可设:短兵(刀、剑)、长兵(枪、棍)、太极推手和散手;2、可采取体院(北京、上海、武汉体院)和有条件的省、区、市专业队及老拳师三结合的方式进行试点,由国家体委发给一定的实验经费;3、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将技击作为表演项目征求各方面意见。
1979年元旦,河北队教练翟金生和体工大队电教室的唐玲,带上录像机南下广东,观看粤港搏击表演赛,录制了现场比赛资料,从香港队教练梁克明那里详细了解裁判方法、规则、训练材料等事项,为1980年制定国内散手比赛规则积累素材和经验。北京体院张文广教授、武汉体院温敬铭教授,都是前中央国术馆的武术教练,对搏击对抗的技战术体系、内容、规则及形式,都有实践体会和经验。在1980年举行的武术工作会议上,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明确指出:散手运动可以小范围试点,但一定把握“安全第一、积极稳妥”的原则。本着逐步积累经验,国家体委将浙江体工队、武汉体院、北京体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从1981年开始,试点进一步放开,在3个试点单位之间交叉比赛。此前,各试点在本队队员之间演练,对抗性散打已经逐步增强,对裁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这时相应的比赛规则也日趋完善,至此经历3年努力,终于迎来散手运动的春天。
1982年11月21日,首届“全国武术散手对抗项目(散手、太极推手)表演赛”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全国14个省、区、市派队,70多人参加。尽管比赛仍是实验性质,但毕竟是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运动的一个里程碑,由只重套路,向着套路、技击双轨的路子发展,除比赛外,充分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北京市民间的八卦掌、形意拳武术爱好者与散手运动员切磋交流,他们试着用八卦掌、形意拳的动作风格进行对抗,整个大会充满了研究交流探索的气氛。散手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非议也接踵而至。有人认为,散手比赛中,武术技法用的少,缺乏风格特点,观赏性差等等。由此,认为国家体委以“慎重、稳妥”的态度推进散手运动,外界对散手试验的批评意见,大家都认真对待,接受合理的建议。武术对抗比赛,在不断完善中走到了1989年,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0年批准17名散手国家级裁判员,并实行了运动员等级标准,同时《中国散手》教学书籍出版,对散手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1989年11月,中国武术研究院起草关于在1993年的第七届全运会上设立散手项目的报告,很快被国家体委综合司驳回,理由是,全运会按照奥运战略设项,武术不是奥运会项目,这次全运会已照顾了武术套路的列入。原武协副主席张山找到主管武术的副主任徐寅生,开诚布公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七运会把武术套路列为比赛项目,非常感谢领导支持。还能不能给散手一块全运会金牌?”徐寅生似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块就能救活散手,是对这项运动的最大支持。”张山继续陈述:“我没有9个级别各设一块金牌的奢望,只设团体赛,一块就够了。” 得到徐寅生的初步认可,张山又让同事范广升找到综合司司长朱章玲,向她转达了徐寅生副主任的意思,范广升半开玩笑说:“您就别挡着了。”张山第二次去找徐寅生,对话只有两句。徐说:“就一块了。” “谢谢!”我长舒了一口气,感到由衷的欣慰,散手终于要在全运会亮相了,这是武术界的大事,为了这一天,大家努力了整整十年。同事们听到这个消息,在高兴的同时还带些失落,争取了十年,只在全运会上设一块金牌,似乎无以偿付长久的期待。从无到有,是质的飞跃;从少到多,是量的积累。武术散手所处的境况是等车状态,只要能挤上去就是成功。得到了七运会的一张入场券,张由山建议尽早召开“全国武术散手工作会议”,统一思想,积极准备参加七运会比赛。
1991年,“全国武术散手工作会议”在河南焦作市如期召开。此后,散手运动的发展面目一新,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各省区市纷纷组建武术散手运动队,加大了对散手项目人力、物力的投入,群众基础更加雄厚。同时,也促进了武术对抗搏击的多元化发展。
1994-1996年,以市场化运作模式举办散打南北擂台赛,2000-2003年的散打王争霸赛,还有中国功夫与美国拳击挑战赛、武术散打与泰国拳挑战赛,以及中俄、中法、中伊散打对抗等商业化赛事。
第八届全运会,武术散手项目设了3块金牌。2001年的第九届全运会,散打项目设立了6块金牌。到2002年的全国散打比赛,还增设了女子散打。2002年,举办了首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供香在佛教的意义与功德
供香在佛教的意义与功德在佛教中,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或是在说法的比喻中,经常可以用到香或提及香的作用与功德。香作为重要的供养具与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以香供佛或供养经典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功德。在《苏悉地羯罗经》中论述了以涂香、华鬘、烧香、饭食、灯明为供养本尊的五种供物,香在本经中被列为五种供养之一。烧香也是密教重要的供养,与阏伽、涂香、华鬘、灯明、饮食等合为六种供养。于禅林中,称烧香为拈香,或炷香。在法会中持香盒者,称为烧香侍者。《大日经》卷八中记载,烧香是遍至法界之义,如天上的树王开敷时,香 -
儒家学说影响世界
儒家学说影响世界中国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社会,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 -
传统中医房事养生
传统中医房事养生中医养生历史源远流长,方法丰富多彩,实践卓有成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华养生宝典的中医重要典籍。《黄帝内经》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养生智慧,是中医养生学乃至整个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该书中确立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提出了审因施养、形神共养等重要原则,内含丰富的针灸、气功、按摩、温熨、天然药物等养生方法,对后世养生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后世医家和养生家的必研经典,也是我们学 -
祭灶君[传统习俗文化]
祭灶君[传统习俗] 祭灶是在腊月二十四,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文化,小年是中国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糖瓜)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就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