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现代散打的由来
2019-11-20武术文化 1639人已围观
简介现代散打的由来徒手搏击也称散手、散打,散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远古年代,古称“相搏”、“技击”、“白打”、“手战”等,武林界民间由于对抗性相搏经常安排在高台上供人观看,所以民间又有“打擂台”之称。进入近代时期,于1933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运动大会”上,散手对抗比赛按体重分级,规定击倒对方为胜,采取三局两胜制。这次的比赛近乎摔跤,有选手消耗时间长达一小时之多,当时的媒体报纸评论说:“国术场变成了斗牛场”。此后,举行的“第二届国术国考”中,散手以“点到为止”,也没有时间限制,结果双方均不敢轻
现代散打的由来
徒手搏击也称散手、散打,散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远古年代,古称“相搏”、“技击”、“白打”、“手战”等,武林界民间由于对抗性相搏经常安排在高台上供人观看,所以民间又有“打擂台”之称。
进入近代时期,于1933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运动大会”上,散手对抗比赛按体重分级,规定击倒对方为胜,采取三局两胜制。这次的比赛近乎摔跤,有选手消耗时间长达一小时之多,当时的媒体报纸评论说:“国术场变成了斗牛场”。此后,举行的“第二届国术国考”中,散手以“点到为止”,也没有时间限制,结果双方均不敢轻易进攻,躲躲闪闪,跳来跳去,于是又有媒体报纸评论:“国术场变成了斗鸡场”。上述两种规则与现代体育的要求距离甚远,没再进行下去。新中国成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在民间,还是职业化的武术运动队,都强调武术套路,在相当程度上偏废了散手。虽然有人在练习,大都不张扬,群体特征也不明显。“文革”结束后,挖掘武术遗产,加以创新和发展,成为武术界人士共同考虑的问题。
1979年1月,时任国家武协副主席的张山参与完成《对当前武术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意见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开展技击比赛的建议:明确主张:1、开展对抗性的比赛项目,可设:短兵(刀、剑)、长兵(枪、棍)、太极推手和散手;2、可采取体院(北京、上海、武汉体院)和有条件的省、区、市专业队及老拳师三结合的方式进行试点,由国家体委发给一定的实验经费;3、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将技击作为表演项目征求各方面意见。
1979年元旦,河北队教练翟金生和体工大队电教室的唐玲,带上录像机南下广东,观看粤港搏击表演赛,录制了现场比赛资料,从香港队教练梁克明那里详细了解裁判方法、规则、训练材料等事项,为1980年制定国内散手比赛规则积累素材和经验。北京体院张文广教授、武汉体院温敬铭教授,都是前中央国术馆的武术教练,对搏击对抗的技战术体系、内容、规则及形式,都有实践体会和经验。在1980年举行的武术工作会议上,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明确指出:散手运动可以小范围试点,但一定把握“安全第一、积极稳妥”的原则。本着逐步积累经验,国家体委将浙江体工队、武汉体院、北京体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从1981年开始,试点进一步放开,在3个试点单位之间交叉比赛。此前,各试点在本队队员之间演练,对抗性散打已经逐步增强,对裁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这时相应的比赛规则也日趋完善,至此经历3年努力,终于迎来散手运动的春天。
1982年11月21日,首届“全国武术散手对抗项目(散手、太极推手)表演赛”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全国14个省、区、市派队,70多人参加。尽管比赛仍是实验性质,但毕竟是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运动的一个里程碑,由只重套路,向着套路、技击双轨的路子发展,除比赛外,充分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北京市民间的八卦掌、形意拳武术爱好者与散手运动员切磋交流,他们试着用八卦掌、形意拳的动作风格进行对抗,整个大会充满了研究交流探索的气氛。散手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非议也接踵而至。有人认为,散手比赛中,武术技法用的少,缺乏风格特点,观赏性差等等。由此,认为国家体委以“慎重、稳妥”的态度推进散手运动,外界对散手试验的批评意见,大家都认真对待,接受合理的建议。武术对抗比赛,在不断完善中走到了1989年,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0年批准17名散手国家级裁判员,并实行了运动员等级标准,同时《中国散手》教学书籍出版,对散手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1989年11月,中国武术研究院起草关于在1993年的第七届全运会上设立散手项目的报告,很快被国家体委综合司驳回,理由是,全运会按照奥运战略设项,武术不是奥运会项目,这次全运会已照顾了武术套路的列入。原武协副主席张山找到主管武术的副主任徐寅生,开诚布公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七运会把武术套路列为比赛项目,非常感谢领导支持。还能不能给散手一块全运会金牌?”徐寅生似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块就能救活散手,是对这项运动的最大支持。”张山继续陈述:“我没有9个级别各设一块金牌的奢望,只设团体赛,一块就够了。” 得到徐寅生的初步认可,张山又让同事范广升找到综合司司长朱章玲,向她转达了徐寅生副主任的意思,范广升半开玩笑说:“您就别挡着了。”张山第二次去找徐寅生,对话只有两句。徐说:“就一块了。” “谢谢!”我长舒了一口气,感到由衷的欣慰,散手终于要在全运会亮相了,这是武术界的大事,为了这一天,大家努力了整整十年。同事们听到这个消息,在高兴的同时还带些失落,争取了十年,只在全运会上设一块金牌,似乎无以偿付长久的期待。从无到有,是质的飞跃;从少到多,是量的积累。武术散手所处的境况是等车状态,只要能挤上去就是成功。得到了七运会的一张入场券,张由山建议尽早召开“全国武术散手工作会议”,统一思想,积极准备参加七运会比赛。
1991年,“全国武术散手工作会议”在河南焦作市如期召开。此后,散手运动的发展面目一新,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各省区市纷纷组建武术散手运动队,加大了对散手项目人力、物力的投入,群众基础更加雄厚。同时,也促进了武术对抗搏击的多元化发展。
1994-1996年,以市场化运作模式举办散打南北擂台赛,2000-2003年的散打王争霸赛,还有中国功夫与美国拳击挑战赛、武术散打与泰国拳挑战赛,以及中俄、中法、中伊散打对抗等商业化赛事。
第八届全运会,武术散手项目设了3块金牌。2001年的第九届全运会,散打项目设立了6块金牌。到2002年的全国散打比赛,还增设了女子散打。2002年,举办了首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福州正心寺
福州正心寺福州正心寺位于福州市北郊赤桥村国家森林公园内,此寺始建于北宋皇佑二年(即公元1050年),距今955年历史,是闽中最早的佛教女众清修道场。沿公园大道,约步行15-20分钟即到正心寺。 清朝时正心寺一度名为正心堂,位处福州晋京古驿道。古时进出福州,主要有西、中、东三路,“正心寺”处于西路的宋代古驿道出城的第一站,又是通往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林阳古寺”的必经之路,并一度作为林阳寺的“下院”。近千年漫长岁月中,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商贾、樵夫挑脚,至此无不驻足,或朝拜诵经念佛, -
福建地术拳传承
福建地术拳传承地术拳一代宗师陈依九 陈依九(1903—1997)福州市晋安区西园村人,人称“铁腿九师”。自幼酷爱武术,到处寻师习武,先后学会“狮拳”、“龙形拳”、“虎形拳”、“罗汉拳”等当地盛传的民间武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为了进一步拓展武术视野远渡重洋到了新加坡,先后又学了“泰拳”、“柔术”等。在一次缘遇隐居在新加坡地术拳传人陈阿银后,拜他为师,勤学苦练得真传,不传之秘始传承。在陈阿银师傅的精心传授下,结合吸收所学的武艺,练就成世上唯一的铁腿功(双 -
太极鼻祖张三丰身世之谜
太极鼻祖张三丰身世之谜 太极宗师张三丰是中国历史上颇具神秘色彩的一个人物,他是道教中兴的领袖人物、武当山开山祖师。张三丰,这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由于他创立了风靡世界的太极拳,因此被后人奉为太极宗师、武林泰斗。自古以来,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在人们心中他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仙。那么他究竟是哪里人呢?关于这个问题数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粗略统计,张三丰的出生地竟然有三十多种说法。而这些说法中,没有一个是被广泛认可的。因此,张三丰成名前的籍贯、身 -
平遥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缘,距省会太原90公里。平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汾河穿境南流,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由县城西北侧而过,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平遥自古就是商贸集散市场,有"拉不完填不满的平遥城"和"小北京"之誉。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平遥县内,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重庆安居、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平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