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中国式摔跤
2019-11-20武术文化 1844人已围观
简介中国式摔跤中国式摔跤运动是中华武术技击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叫法如:掼跤、争跤、摔跤、摔角、率角,而最普通的是称摔跤。古代称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它是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早在四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动(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把摔跤、射箭和驾车三者列为军事训练项目。到了汉代,摔跤还作为表演项目演出。晋代,多在元宵节举行摔跤比赛。唐代多在春秋两季举行比赛,也作为宫廷娱乐的项目。五代时期,
中国式摔跤
中国式摔跤运动是中华武术技击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叫法如:掼跤、争跤、摔跤、摔角、率角,而最普通的是称摔跤。古代称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它是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
早在四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动(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把摔跤、射箭和驾车三者列为军事训练项目。到了汉代,摔跤还作为表演项目演出。晋代,多在元宵节举行摔跤比赛。唐代多在春秋两季举行比赛,也作为宫廷娱乐的项目。五代时期,摔跤技术强调轻便敏捷 ,名手辈出 ,出现了中国第一部讲摔跤的书——调露子的《角力记》。 秦汉以后,摔跤从单一的军事目的走向了民间,成了供人欣赏的娱乐活动。皇家有了专门的摔跤组织,这种组织一直延续到清朝的“善扑营”。元、明、清时代,摔跤融入了满族和蒙族的技艺,逐渐形成现代中国式摔跤的雏形,宋代还出现了女子摔跤,民间有摔跤组织角抵社,这一时期的摔跤比赛分三个回合。中国式摔跤有一定的规范规矩与特点不许使用伤害对方的动作,不许用拳打,不许用肘、膝或头顶撞对方,不许使用反关节动作,不许压迫对方的咽喉,不许接触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 ;脚可以 踢 、弹对方的脚 或小腿下部,但不能过高,更不能用脚蹬、踹对方。经常使用的套路有背、别、挑、缠、揣、踢、拧、搂、弹、搿、抱腿、跪腿、里勾腿、插闪、勾脚、里刀勾等技法。
中国摔跤基本功
基本姿势:中国式跤术要求非常严谨,它有着固定的基本姿势,这些姿势一般称为之“跤架”,这些姿势都是平时训练中形成的.“跤架”的基本姿势是在才一出架的瞬刻间,上体成半斜面,两腿微屈;要求扣胸、紧臂、垂尾骨,头部要正直,鼻尖向前不得超过前脚尖,后脑不得超过后脚跟;两手指松开并拢成松握拳状,上手在前,底手在后,沉肩垂肘,两手高不过鼻,低不过嘴,这样为封门出架的上半身姿势。跤架分为右架与左架。左脚在前时为左架,右脚在前时为右架;前脚为虚,后脚为实;身体重心前脚支撑承负全身40%重量,后脚支撑承负全身60%重量,后脚为主要站立基础,这样前脚为先锋,后脚为后卫。这种姿势在中国传统武术“形意拳”里面叫“三才势”即“三体势”。此动作姿势形成前后腿紧密相随。如属右架者其右手也在前,在前之手叫上手,捎后之手叫后手(底手),又称“上把”“底把”,前手抢把,后手辅助上手。
基本步法:跤架的前脚为先锋,后脚是后卫,这是摔跤中步法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走对步赢跤,走错步输跤”。步法在摔跤里是极为重要的,灵活的运用步法是每个跤手必须熟练的环节。跤术的基本步法必须掌握。在走架时右架向右转行或左架向右环行,不论走快步或走慢步,双脚运行一定保持走斜丁步;在摔跤的过程中一但要挪动,必须是底桩先走,横向跨步而前脚紧跟;在走跤步时前后脚横跨一尺而前脚跟步三寸,后卫保先锋,跤步永不乱跨。在摔跤时步法后退也可以,前脚滑退而底桩横跨,永远保持斜丁步的步伐。特别要加强腰腹和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练习。还要注意动作迅速和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眼似闪电,腰如盘蛇,脚似钻。”“动作要象打闪纫针”。这都说明摔跤必须要以快取胜。因为快可使动作突然,使对方猝不胜防,从而争得主动。摔跤还强调手脚动作要密切配合。上边用两手把对方捆住,下面再用脚和腿使绊。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等条件都不同,因此应选择适于自己练习和使用的技术动作,以便更快地掌握技术,形成自己的特点。例如身材矮小、动作比较灵活的人,可着重选练小得合、捞、磨、端踢、掐撮、躺刀、入、穿档靠、蹩、掏、耙、刀勾、豁、揣、捆等技术动作;身高、体重、力气大的人,可重点练勾、别、缠、踢、掰、叉、涮、拧、锓、拄、撮、肘、拍、撴、装、错、披以及大得合等技术动作。俗话说:“摔跤要有一把主手。”有了一把得意的底手,就能便于应付对方的快攻。反过来说,输跤者首先输了手,因为一旦被对方抓着一把适于他的袖带,往往就会陷于被动。当然,有经验的运动员也可以借对方的揪袖和夹脖作为一种诱招。例如在对方使别或勾时,可在后面扒腰、按腿来横削对方唯一的张桩,这样就可以转危为安,反败为胜。身材高大的人与身材矮小的人对摔时,身材高大的人应发挥臂长、身长、腿长的特点,争取先抓住对方而不要让对方先靠近自己。反之,身材矮小的人要争取接近和抱住身材高大的人,尽量限制对方的长处。如对方身体较胖、体力较差时,可设法扯着对方转动,消耗他的体力,然后再借机进攻。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心血管必知的五种方药
心血管必知的五种方药:1,脑安胶囊[活血化瘀,益气通络]。2,益脑宁片[益气补肾、活血通脉]。3,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行气止痛、消食化滞]。4,乐脉颗粒[行气活血、化瘀通脉]。5,逐瘀通脉胶囊[破血逐瘀、通经活络]。 -
绿茶主要品种[中华茶宝典]
绿茶主要品种[中华茶宝典]绿茶品种繁多,堪称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品种的中华茶宝典,主要品种有:英山云雾茶;西湖龙井;峨眉雪芽;湄潭翠芽;兰馨雀舌;惠明茶;洞庭碧螺春;中岳仙茶;剑叶;马边云雾茶;日照绿茶;顾渚紫茶;午子仙毫;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狗脑贡茶;云雾毛尖;曾侯银剑;大悟绿茶;平水珠茶;宝洪茶;上饶白眉;径山茶;峨眉竹叶青;峨眉春语;汉家刘氏茶;南安石亭绿;仰天雪绿;蒙顶茶;涌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绿茶;永川秀芽;休宁松萝;恩施玉露;都匀毛尖;黎平雀舌;鸠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 -
茶肴-冻顶乌龙焖豆腐
茶肴-冻顶乌龙焖豆腐中国是茶的故乡,古代医书记载:茶叶是“万病之药,百草之长”。老百姓也常说“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现代科学证明,茶中300多种成分具有保健作用, -
太极拳
太极拳太极拳,中国古老的传统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