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鹤拳渊源与发展
2019-11-20武术文化 1507人已围观
简介鹤拳渊源与发展鹤拳又名永春白鹤拳。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地方拳种之一,是明末开始发展的福建省汉族拳术之一,原无系统,渐次发展出四个派别,依其外形姿势特性等,分为飞、鸣、宿、食等四类。统称为白鹤拳。相传由福建省福宁州(现霞浦县)北门外少林拳师方种的独生女方七娘所创。七娘后嫁给福建永春县人曾四,在福建永春授徒。故也称为永春白鹤拳。鹤拳注重两臂弹抖之劲,出手如弓发箭(掌法),实进虚退,借势使力。拳法以节力、指力为主。采用不丁不八步。讲究摔弹,抖震等吞吐浮沉技法。各枝鹤拳有不同的技法,不同的套路和不同的名称及
鹤拳渊源与发展
鹤拳又名永春白鹤拳。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地方拳种之一,是明末开始发展的福建省汉族拳术之一,原无系统,渐次发展出四个派别,依其外形姿势特性等,分为飞、鸣、宿、食等四类。统称为白鹤拳。相传由福建省福宁州(现霞浦县)北门外少林拳师方种的独生女方七娘所创。七娘后嫁给福建永春县人曾四,在福建永春授徒。故也称为永春白鹤拳。鹤拳注重两臂弹抖之劲,出手如弓发箭(掌法),实进虚退,借势使力。拳法以节力、指力为主。采用不丁不八步。讲究摔弹,抖震等吞吐浮沉技法。各枝鹤拳有不同的技法,不同的套路和不同的名称及操练方式。
拳术背景
时方种年已六旬,妻室早亡,仅生有七娘一女而已。“七娘容貌绝世,年登十六,好少林拳艺”,深得方种疼爱,故传之最力。方种意欲并传其未婚婿陈,岂知陈乃负义之人。七娘誓不从,婚姻失意,又素有贞静之念,即持节投白莲(练)寺礼佛。方七娘一日在寺中织布,见一只白鹤飞宿在梁间,昂首振翩,舞脚弄翼,引椽衔毛,伸颈觅食、缠脖栖息,姿态奇妙,心甚异之。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鹤闪跳而过;又以纬尺掷之,复被白鹤展翼弹落;俄而奋腾凌空,冲入霄汉而去。于是七娘感悟之馀,精研不辍,揣摩衍化,乃揉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之中,她几经推敲,创出别具一格的“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拳法,称为“白鹤拳”。近来在福建南安又有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CFT[鹤拳道]。
方七娘为纪念在“白莲(练)寺”中创出白鹤拳,乃将此寺号为“教练寺”,以寓不忘,并在寺中教传拳法,广授生徒,声誉大噪,名闻遐迩。当时,有永春人曾四与其师颜起诞(又名颜上观,擅长棍法),云游各地,以武会友,慕名寻访教练寺。及至该寺,恰遇暴风骤雨,站在寺门外暂避,方种见状,询及居处,曾四答是“永春县人,教杖(棍)功夫的”。方乃延请入寺,颜曾师徒拜谒叙及渊源,方种知是少林本派,所以留下他们加以款待。曾四与方七娘谈论棍法拳法,深觉七娘技高一筹。而颜起诞乃刚性燥烈之人,流露出不悦之色,其娘以言讥笑之。起诞不服,心想七娘乃一小小女流,纵然技精,也难胜我盛壮男儿,便要与七娘比试。七娘欣然答应,遂一手擎起,两足并立,以待来势。起诞以左手擒拿单鞭势攻之,七娘忽然变换招数,食指一转而入,起诞受伤倒地,深为之叹服。他对曾四说,我所学的都是那些粗硬浅窄功夫,还未达到精微神化之境,你应当诚心向他们求教。遂率曾四再到教练寺拜谒,要求学习拳艺。他对七娘说:“我昔日所为乃自作自受,亦不后悔,但怜小徒聪慧可教,恳望收留门下,致意提携,传此拳法。”七娘见曾四年轻,朴诚厚重,丰姿俊雅,美如冠玉,有英雄气概,收之为徒。后结为夫妇,生有二子。曾四在教练寺中学习十有余年,拳艺乃精。
鹤拳发展
康熙年间(1664-1723年)方七娘与其夫曾四回永春,住在“永春西门外后庙辜厝”在那里广授生徒,后人称为“曾武馆”,于是白鹤拳就此传入永春了。经过前永春名师曾四、二十八英俊、前五虎和后永春名师白戒、后五虎等这几代人,自康熙至乾隆百余年间在福建省内外的广为传播和交流,不断吸收,总结提高,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白鹤拳的技术、理论内容,所以这一时期是白鹤拳发展和广泛传播的重要历史时期,堪称鼎盛时期。使白鹤拳成为一种攻防意识强、健身价值高,又具观赏性而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拳法。这一时期学习白鹤拳的人数最多,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白鹤拳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就其历史渊源和技术理论、练功方法上都烙下了具有永春人文地域特性的烙印,形成完整系统的技术体系。「鹤法」就是「拳法」,因为这些白鹤拳的代表性人物,籍贯都在永春,人们也就理所当然地把「鹤法」称为「白鹤拳法」,地以拳显,拳以地名,把白鹤拳冠以地名,成为「永春白鹤拳」或者简称为「永春拳」,一直沿用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此间或有称为「福建白鹤拳」、「福建少林白鹤拳」者,盖都承认方七娘为创始人,或称为白鹤仙师(祖)的。追溯永春白鹤拳自顺治年间创始,经康熙、乾隆、嘉庆三朝发展,也即自1664年到1821年的这百余年间的传播发展,已经有了五、六代的传人了。历代拳师习武修文,在前人口传身授及文字记载的基础上,对永春白鹤拳的源流,传播、发展和套路内容、技术理论分别进行了系统性、理论性的总结。其间,有署名为「梅山主人」的萧伯实、郑樵、和林董及许多佚名的永春先贤,对永春白鹤拳进行了个人的系统性、理论性的总结,汇诸大成。流传后世的著作有《白鹤仙师祖传真法》、《永春郑礼叔教传拳法》(又称白练寺传授拳法)、《桃源拳术》、《白鹤拳家正法》、《方七娘拳祖》及《自述切要条文》等手稿书抄以及见诸文字记载的残篇遗稿,给后世能够脉络清晰地追溯永春白鹤拳的源流、历史、传承,也让后世学习永春拳有著较为全面、较有系统的理论指导,这是永春白鹤拳由实践到理论总结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些先贤对永春白鹤拳作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永春白鹤拳的这些理论在当时的南少林武术中还是难得一见的,而这些理论对於当时整个南少林武术界起著非常巨大又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还有一些少林南拳仍然沿用这些本来属于永春白鹤拳的「拳谱」、「拳经」。
鹤拳套路特点
白鹤拳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取象于名、冠于雅称、寓意其中、便于记诵、易于领悟、利于习练。它的套路动静有法、虚实分明、快慢相间、起伏有序、脉络贯通、神气流畅、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形神兼备,轻盈灵巧、潇洒飘逸、弹抖劲力足、技手变化多。
它讲究「内外合一」,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意守丹田、以意引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以气催力、吐气生威、攻防并重、运手务柔、著手须刚、讲究「子午虚实、吞吐浮沉、刚柔缓急、后发先至」,拳法结构严谨清晰,攻防意识鲜明,手法短桥多变,步法走闪灵活,劲力饱满刚脆。
鹤拳拳赋
永春白鹤拳,无烧也拉仑。白鹤舞姿,少林拳法;强身健体,卫国保家;独步武林内家拳,蜚声中外世人夸;中国武坛瑰宝,南拳武术奇葩!
拳术功夫者,国术之谓也。南派少林五祖拳:一达尊,二太祖,三行者,四罗汉,五白鹤。永春白鹤拳,威震南天大门派,盛名远播海内外。古邑桃源,水秀山清;五里名镇,荟萃群英;白鹤神拳,应运降生!
清初民间讲故事,鹤仙教拳演传奇:祖师女侠方七娘,福宁方公独生女。聪明俏丽,好学武艺;婚姻失意,白练为尼;拜师鹤仙,首创绝技。教传曾四,喜结连理;逃难避灾,返乡永邑。起居后庙辜厝,演练金峰观音亭;授门徒曾武馆,培育二十八英俊。曾四爷、白戒叔,永春名师分前后;前五虎、后五虎,武功出众称杰作!
仿生象形白鹤脚,鹤舞长空展英豪。练武健身功效大,攻防技击价值高;内涵朴实而丰富,拳理辩证又精妙。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取象于名,冠称以雅。三盘上中下,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零八法。白鹤亮翅,十三步摇;七步三战,十三太保;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弹抖劲力足,技手变化多;结构严谨清晰,攻防意识鲜明;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
武术之乡,习武成风;五祖独尊,白鹤称雄;武林高手,层出不穷;四海薪传,寰宇威扬!俊英郑礼,拜师七娘;精勤不懈,深得秘传;名扬闽南,云游闽赣;以武会友,博采众长。一代拳师出大羽,行侠仗义任逍遥;东岳少林打擂台,江西空手拔牛角;南安山岭多险恶,单枝点穴显威力;永春南洋众侨亲,安然无恙归故里!
霞陵武生,林俊万青;永春豪侠,白鹤名师。秉承家学,苦练如痴;武艺高强,名赫一时。聚义金峰万春寨,操练魁星山门岩。德化起兵,威震八闽;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攻城略地,开仓济贫。侠之大者,救世安民;天国烈王,永垂英名!
全国首届,南京国考;永春组团,十人报到;均合标准,技艺高超。潘氏世讽,金奖夺标;林氏宝山,擂台英豪;潘氏孝德,壮士名高;国术俊选,世人称好!威武凯旋歌壮举,光前裕后谱新篇。翁公祠国术馆,广招生徒授鹤拳;永春老牌武馆,伟烈丰功史册传!
白鹤大师级,闽南国术团;巡演星马,献艺传技;弘扬国粹,为国争誉。南侨领袖陈嘉庚,合影留念赠对联。历史意义重大,现实影响深远;开创海外武术文化交流之先河,堪称中国民间首次外访武术团!
潘老孝德,一代宗师;白鹤圣手,国考壮士;医牛斗虎,悬壶济世。杏林春晓传佳话,古法奇方显国光!大羽侠裔,郑老文存;心得独到,功力高深;闽省武术大赛,双获一等嘉奖;整编《永春白鹤拳》,劳苦功高世颂扬!
盛行于世白鹤拳,历经沧桑三百年。北上南下,内传外行;开宗垂统,情结祖庭;寻根谒祖,归宗联谊;络绎不绝,氛围浓郁。于是乎,桃源白鹤任娉婷,天下武林多奇迹!
二谱功夫二步七,永春处处学鹤拳;后传闽粤飞海峡,再往南洋日美传。白鹤奋翮至省垣,衍派福州白鹤拳;拳理技法自成体,五家风格尽超凡。
五枚师太,艺传严氏三娘;鹤翔粤海,舞起咏春新拳;衍于梁赞盛叶问,名家辈出仰佛山;香港影星李小龙,截拳道起咏春拳;咏春拳源永春县,同出一家白鹤拳。
日本东恩纳宽量,冲绳首引白鹤拳;空手道即空手拳,空手拳起永春拳。东瀛金城昭夫,永春寻根探源;《空手道传真录》,第二故乡白鹤拳。嗟乎!蓝天精灵,功莫大焉!情莫深矣!武之圣者,和平大使,东方神拳。正如骚客诗所赞:白鹤飞四方,名声四海扬;代代出高手,桃源水流长!
泉院七娘白鹤拳,闽南传统文化之精华!奇矣哉!永春一县七武馆,桃源大羽翁公祠;喜看怡云飞白鹳,孝德鹤拳舞南狮。伟矣哉!博大精深焕新颜,发扬光大在南安;独具一格鹤拳道,全民健身赞黄先。壮矣哉!侨乡古镇,盛名远扬;鹤拳史馆,威武亮相;传承历史,展现荣光;继往开来,再铸辉煌!
白鹤凌空,朝气蓬勃鼓雄风。何其乐矣!五里街,蓬壶镇,学练之风最兴隆;大羽村,观山村,鹤拳文化正飘红!何其美矣!央视报道,登堂入室进课堂;侨中校本,崇德习武上操场。何其威矣!电影武侠片,《永春白鹤拳》;永春大侠震天下,白鹤神功名世间!
噫吁兮!神矣妙哉!大鹏山下观鹤舞,百丈岩畔闻鹤鸣。白云流水绿树,拳风步影身形。气势锐不可挡,动作栩栩如生;寸劲节力冠武林,凤眼柳叶显威灵!噫吁兮!幸甚至哉!欣逢盛世,国运昌隆;白鹤展翅,搏击长空;清丽飘逸,南国英雄;威震四海,啸傲苍穹!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福州开元寺
福州开元寺福州开元寺是福建省现存较古老的寺院,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此寺原称“灵山寺”,后改为“大云寺”,唐初又名隆兴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今名。寺额“开元寺”三字,出自唐朝名书法家欧阳询之手,笔力险劲,结体紧密,今尚存。开元寺曾是福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寺院,其范围按现在的地名来说,东起井大路,西至尚宾路,南达三牧坊,北跨龙山与芝山,当年约占城区面积的十分之一。会昌五年(845年),整饬天下佛寺,一州只准保留一寺,当时开元寺在福州规模最大,得以保存。福州开元寺,始建于梁太清三 -
古法榨油【民间传统手工榨油】
古法榨油【民间传统手工榨油】每年农历四月到六月,是压榨油菜籽油的时候,老油榨坊整修一新,茶油或菜籽油的浓郁香味飘散,传承了几十代的手工古法作坊又开始运作如初。古法的操作方法:炒、磨、碾、蒸、踩、撞,这是压榨的古老手工制油方法,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古法榨油,严格按照传统工艺,代代口耳相传,一丝不苟,今天人们保留下来的每一道工序,和三百多年前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仍然完全吻合。乡里人称榨油为“打油”,到了打油的时候,农户们挑着脱粒后的菜籽或茶籽果来到油榨,交给打油的师 -
徽州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徽州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徽州古城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内有许国石坊、许国相府、南谯楼、阳和门、徽州府衙、徽园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还有江南都江堰渔梁古坝,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渔梁街等,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汉族文化特色。歙(Shè)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歙县位于黄山市东部,在杭州、千岛湖 -
续随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续随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峻下逐水药,续随子是大戟科大戟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续随子的成熟种子。 处方用名: 千金子霜 续随子霜.【性味与归经】 辛,温。有毒。入肝、肾经。 【功效】" 泻下逐水,破血散瘾。【临床应用】 1.用于水肿腹水、二便不利等症﹣﹣续随子泻下逐水的作用,甚为峻烈,且能利尿,故可用于二便不利之水肿实症,常与大黄等配合应用。俞景耀医师/提供文章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