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崆峒派武术特点历史渊源
2019-11-20武术文化 1284人已围观
简介崆峒派武术特点历史渊源崆峒派武术从唐朝开始兴盛的崆峒派武术,晚清时达到鼎盛,到了现代,已基本脱离了普通人的视野。以致大多数人认为崆峒派只不过是武侠小说中虚幻的门派。崆峒派为名门正派,武术以剑术为主,走奇险辛辣之道。事实上,崆峒派武学中,剑术只是其中之一,崆峒派多用扇子、拂尘、铁耙、双钩等武器。现代弟子演练武功,用剑的反倒稀少。金庸在崆峒山立碑“崆峒武术,威峙西陲”。而实际上,崆峒派武术流传甚广。在晚清的广东,武术成为抵御外敌的工具。崆峒派第八代掌派袁一飞、第九代掌派胡飞子均立过战功。崆峒派武术并
崆峒派武术特点历史渊源
崆峒派武术从唐朝开始兴盛的崆峒派武术,晚清时达到鼎盛,到了现代,已基本脱离了普通人的视野。以致大多数人认为崆峒派只不过是武侠小说中虚幻的门派。崆峒派为名门正派,武术以剑术为主,走奇险辛辣之道。事实上,崆峒派武学中,剑术只是其中之一,崆峒派多用扇子、拂尘、铁耙、双钩等武器。现代弟子演练武功,用剑的反倒稀少。
金庸在崆峒山立碑“崆峒武术,威峙西陲”。而实际上,崆峒派武术流传甚广。在晚清的广东,武术成为抵御外敌的工具。崆峒派第八代掌派袁一飞、第九代掌派胡飞子均立过战功。崆峒派武术并不是只有道士才练的武术。月牙铲、拂尘、扇子都是崆峒派常习器械,而拳术中有先天罗汉十八手、崆峒太极拳等,充分融入了佛道儒三家文化。
崆峒派武术特点:崆峒派武术集修身、养性、健体、 进击于一体,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门类齐全,适合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习练。吸纳了佛、道、儒三大宗教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运动体系,传承了东方神秘文明的灵魂,诡秘神奇,魅力四射。
崆峒派武术以柔美为主,身、步、手法多以弧线、曲线形成,取太极阴阳鱼应对哲学思想,在运动中功防。进击时动中有静,静极生动、刚柔相济、短、小、轻、柔奇兵器为特色,如扇、棘、佛、尘、剑耙、五行轮、鞭杆等。即使以刚烈显赫的神拳门中的醉八仙在进击中也以巧击眼,颈部软弱部位,杜绝猛冲猛打。
崆峒派武术以观爱生命为主线,以武修性,其上乘功法之无相神功,达摩神功柔美绝伦,以舒展之手臂翩然拥动似母拥婴儿,柔情之身躯吸纳大地日月之精气,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花架门的各种拳种,神情飘逸似飞天舞蹈,尽显人性之美,习练配乐,多以古筝、二胡之舒缓柔美之曲调,令武者陶醉,令观者入迷。极具观赏性。
崆峒派武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不断总结和创新的一种修身养性的运动方法。从远古时期上古仙人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引来《史记》中记载的“黄帝问道”史实和《尔雅》中记载的“崆峒人武”,到2013年为止日本国七个崆峒派武馆的建立,记载着武术这门独特的运动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种象征。
崆峒派武术中所孕涵的文化,包容了在中国大地上所产生和延续的道教、佛教、儒教文化的精髓。其器械中的月牙铲、佛尘和扇子以及拳法中的先天罗汉十八手、飞龙拳和崆峒太极无不具有三大宗教的文化信息,这也证明了崆峒山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史实。从崆峒派武术八大门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华民族从启先认识自然,强身健体到完善自我的文化理念过程,具有文化演变的史料特征。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福建咏春拳郑祖杰[国家非遗传承人]
福建咏春拳郑祖杰[国家非遗传承人] 郑祖杰,男,1977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自幼习练传统武术,1998年拜国际咏春拳大师郑忠先生为师,系统学习咏春拳。曾先后参加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以及电影《咏春小龙》的拍摄,在剧中出演功夫演员角色,并担任咏春拳功夫动作指导及主演陈国坤(李小龙扮演者)的咏春拳动作替身。福建传统咏春拳(海峡)文化发展中心副理事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特聘教官。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咏春拳第八代“指”字辈传承人。 -
牡丹江[松花江中游的支流]
牡丹江[松花江中游的支流]牡丹江(满语mudaula,汉音译“穆丹乌拉”,意思是弯曲的江)牡丹江是松花江第二大支流,松花江中游的最大支流,全长726千米,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在黑龙江依兰县附近注入松花江。牡丹江,在唐朝时叫忽汗河,元朝时称忽尔哈江,明朝改为虎尔哈河,到了清朝,上游叫穆丹乌拉,镜泊湖以下称瑚尔哈河,满语穆丹的意思是水湾,牡丹是穆丹的音转,意为弯曲,又因牡丹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脉敦化市的牡丹岭,牡丹江便因山得名。牡丹江是松花江第二大支流,向北流入黑龙江省,经宁安、牡丹江市、海林、林 -
杨明远【全真道龙门派传人】
杨明远【全真道龙门派传人】杨明远,青城全真道龙门派第20代传人、道家最玄妙神奇的结幡第一人杨明远道长,结幡礼乐仪式荣获金奖,全国道教法事(医术、学术、高功)比赛中荣获铜奖, -
中医经方治“五积”
中医治“五积”: 现代生活中熬夜、冷饮、农药残留食品、湿浊等等“瘀积”是百病源泉。很多疾病都不是一发而就的,是你身体里长期积累的毒素,慢慢从一些小的不适症状,变成重大疾病。所谓“五积”就是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这5种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毒素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