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刚柔流空手道源于福州鹤巢寺
2019-11-20武术文化 1689人已围观
简介刚柔流空手道源于福州鹤巢寺据福州史志专家林伟功先生考证并经权威部门确认,“刚柔流”的创立者东恩纳宽量在清朝光绪年间,曾到福州拜鸣鹤拳宗师谢如如为师,学艺三年,返日后将鸣鹤拳的拳法加以创新发展,创立了空手道最大流派“刚柔流”。日本武术界近年来曾多次组团来榕寻根认祖,有力地促进了中日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据有关资料和民间调查表明,这种渊源关系还可追溯到更早。福州鸣鹤拳的创立者谢如如曾师从罗汉拳名师“盘屿八”——林达崇,后来他又观察鹤的活动姿势,从中得到启发而创立鸣鹤拳。鹤拳是南拳百花中的一枝
刚柔流空手道源于福州鹤巢寺
据福州史志专家林伟功先生考证并经权威部门确认,“刚柔流”的创立者东恩纳宽量在清朝光绪年间,曾到福州拜鸣鹤拳宗师谢如如为师,学艺三年,返日后将鸣鹤拳的拳法加以创新发展,创立了空手道最大流派“刚柔流”。日本武术界近年来曾多次组团来榕寻根认祖,有力地促进了中日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据有关资料和民间调查表明,这种渊源关系还可追溯到更早。福州鸣鹤拳的创立者谢如如曾师从罗汉拳名师“盘屿八”——林达崇,后来他又观察鹤的活动姿势,从中得到启发而创立鸣鹤拳。鹤拳是南拳百花中的一枝。它经过历代武术前辈的实践和总结,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流传至今已演变为“宗鹤”(即宿鹤)、“鸣鹤”、“飞鹤”、“食鹤”(即朝鹤、又名痹鹤)四大鹤拳。据调查,“盘屿八”原名林达崇,福州市郊仓山区盘屿乡人(今红星农场),因在同辈叔伯兄弟里排行第八,声名远播后被外乡人称为“盘屿八”。他年轻时拜仓山区高盖山鹤巢寺住持清定和尚为师,学少林罗汉拳。清定和尚据说是泉州人氏,拳术高超,兼擅骨伤医术,在山寺住持之余,常在福州至湾边要道上的白鹭岭挂单行医。师徒住处相距步行不到30分钟的路程,相互交往十分亲密。林达崇深得乃师真传,武艺高强,膂力惊人。相传其兄建房时,一块要多人才抬得动的六七百斤重的长廊石,他夹在腋下奔走如飞。迄今仍留存着当年因他太高放下而断为两半的一块长廊石。他嗜酒海量,能喝一坛米酒而不醉。冬日里下着雪,他只穿一件薄衣,也不畏冷。
关于林达崇与别人较量的事例尚不多见,民间只盛传他的一件轶事:某日他到凤岗里山东岭作客,因亲戚与透浦村民的小纠纷而直言,遭透浦大批人马的持械围殴。他赤手空拳打倒多人,最后见寡不敌众就从对方阵中抓过两人却挡在身前,结果他只背部受棍伤,而那两人却被己方的棍棒打得奄奄一息。透浦人把伤员送赴白鹭岭清定和尚诊所,清定和尚一看便知是他的高徒所为。返寺时先到林达崇家通知其家人,要达崇连夜上山找他疗伤。达崇天黑到家闻讯,知道瞒不过师父,只好遵命连夜上山听从师父安排,由此可见其师徒关系密切和相知的程度。
林达崇逝世后,子裔尚绵延五六代人,到抗日战争时绝嗣,今仅余侄辈继嗣。其拳谱惜在文革中散佚。其墓原在高盖山南麓的龙阜,因建机场,后迁至鹤巢寺附近的山头,墓地和墓碑尚存。高盖山鹤巢寺位于高盖山西段南坡的山谷里,文革中被毁。1985年,乡人多方集资重建,现初见规模,由76岁林妙修老尼主持该寺。高盖山鹤巢寺先前寺周围白鹤甚多,故以“鹤巢”为名,寺里亦以鹤形石为主要象征。谢如如在创立鸣鹤拳之前,是否到过师祖的鹤巢寺,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清定和尚是否确为泉州人氏?与相传毁于清初的泉州南少林寺是否有什么渊源关系?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倘能探寻清楚,将对弘扬福州乡土文化起到促进作用,并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产生积极的作用。
空手道“刚柔流”曾组团来福州鹤巢寺认祖归宗。据查,泉州南少林寺在清初毁于官府围剿,寺内僧侣流离失所,少林四武僧铁杖、铁鞋、铁柄、铁珠亦在其中。四僧之一的铁珠身怀龙桩(龙拳)和罗汉拳逃到福建福州,故龙拳和罗汉拳也随之传到福州。铁珠和尚避难至福州市仓山区高盖山的鹤巢寺里,后将罗汉拳传给寺里的僧人,也传给了清定和尚,清定又传授给爱徒林达崇。我的姐夫林根土(盘屿乡人)是林达崇的后裔,他将该拳法传给了我。而谢如如曾向林达崇学罗汉拳,后受到白鹤衔理羽毛形态的启发而创鸣鹤拳。因白鹤善用翅抖弹,常发声,以声助力,故有“鸣鹤”之称。东恩纳宽量受了鸣鹤拳刚柔相济的启发,创立了日本空手道的最大流派“刚柔流”。鸣鹤拳拳论中云“刚柔相济定心神”。一种拳法只有刚劲是不行的,只有柔劲也不行,必须刚柔俱备,刚柔相济。鸣鹤拳拳诀云:“鹤法全靠摇宗手”。鸣鹤拳中手法和身法的变化方式称为摇,摇为柔;内身发出一种极其刚强有力弹劲谓之宗,宗为刚。刚柔相济是为正宗 在技击上过刚的手法称为硬手或坏手,过柔的手法称为软手。从攻防上来说,过刚易被柔克,过柔易被刚制。在刚柔之间要求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劲力透达。柔应不松、不软、活泼不滞、变化万千,即鸣鹤拳所要求的“摇”。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在技击时就能“触即变、发如箭”,当你一接触到攻击时,就应善于观察其攻势,即时变化自己的手法击败对方,“吞吐浮沉君须记,刚柔相济定心神”,日本空手道的最大流派“刚柔流”即取鸣鹤拳的“刚柔相济”之拳诀而享誉日本武术界。而“刚柔流”的不少招式、手法,还明显带有鸣鹤拳的痕迹,所以说日本空手道的“刚柔流”源出于福建省福州市南郊仓山区高盖山的鹤巢寺。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跆拳道
跆拳道跆拳道(韩文:태권도,英文:Taekwodo),朝鲜半岛徒手格斗术。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是一种主要使用手及脚进行格斗或对抗的运动,是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跆拳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朝鲜民族古时以农业及打猎为生,在抵御野兽、对抗入侵与祭祀活动的舞艺中,逐渐演变成有意识的攻防技巧及格斗自卫武艺的雏型。在两千年前的高句丽皇室墓葬的壁画中,画有两名男子在用跆拳道攻防姿势互相争斗。所谓跆拳道,跆(TAE),意为以脚踢、摔 -
福清光饼
福清光饼福清光饼是福建福清传统的汉族风味小吃之一。在福州地区又称光饼、福清饼、缸饼,是在福州麻饼的基础上改良烤饼,福州人称之福清饼,其色、香、味俱备。“缸饼”加工工艺与福 -
华夏宝典之中药学一一第二章 泻下药
华夏宝典之中药学一一第二章 泻下药 。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泻下药用于里实的症候,其主要功用,大致可分三点:一为通利大便,以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及燥屎;一为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一为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根据泻下作用的不同,一般可分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 -
栀子[灌木果实中药名]
栀子[灌木果实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泻火药, 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树的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 炒山栀 焦山栀 黑山栀 生山栀。 性味与归经: 苦,寒。入心、肝、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临床应用:1.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躁、神昏澹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俞景耀/提供文章。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