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鸣鹤拳【传统武术】
2019-11-20武术文化 1498人已围观
简介鸣鹤拳鸣鹤拳是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地的一种中华传统武术,是鹤拳的一种,鸣鹤拳的源流始于白鹤拳,形象似鸟衔理羽毛状,善用掌,常发声,以声助力,故有“鸣鹤”之称。特点是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拳势激烈,上肢动作较多。发力时劲由足跟起,气沉丹田,腰、腿、臂贯串一气,力求顺达,讲究蓄劲。鸣鹤拳其精辟的拳论和丰富多姿的拳法,深受当地人的喜爱,“鹤,阳鸟也,而游于阴……体尚洁,故其色白。声闻天故其头赤。食于水,故其喙长。栖于陆,故其足高。翔于云,故毛丰而肉疏。大喉以吐,修颈以
鸣鹤拳
鸣鹤拳是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地的一种中华传统武术,是鹤拳的一种,鸣鹤拳的源流始于白鹤拳,形象似鸟衔理羽毛状,善用掌,常发声,以声助力,故有“鸣鹤”之称。特点是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拳势激烈,上肢动作较多。发力时劲由足跟起,气沉丹田,腰、腿、臂贯串一气,力求顺达,讲究蓄劲。鸣鹤拳其精辟的拳论和丰富多姿的拳法,深受当地人的喜爱,“鹤,阳鸟也,而游于阴……体尚洁,故其色白。声闻天故其头赤。食于水,故其喙长。栖于陆,故其足高。翔于云,故毛丰而肉疏。大喉以吐,修颈以纳新,故寿不可量……鹤之上相,隆鼻短口则少眠,高脚疏节则多力,露眼赤睛则视远,风翼雀毛则喜飞,龟背鳖腹则能产,轻前重后则善舞,洪髀纤趾则能行。”《东周列国志》“卫懿好鹤” 南方多洲渚,百鸟好繁衍,庶人甚爱鹤,常仿其行形意。尤其是它创始和演绎过程中神话般的传说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鸣鹤拳操练方法与套路
发劲方法
鸣鹤拳的发劲方法,也是气沉丹田,劲由腰起,下至足,使两足落地如生根,再从两足由下往上发于全身各部。这种劲较为明显地表现为两手有显著的颤抖之感,吹抖的频率很快。每次发出“颤吹劲”时,两手有显著的弹劲,不断地颤抖,待劲催达顶端时突然出击,使之有一“寸劲”。 鸣鹤拳的这种发劲方法需要长年累月不间断地锻炼,并非在一、二个月的时间内即可练成的。只有经过平时刻苦的训练,使身体各部的柔韧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肌肉的弹性和活动性不断得到加强,神经肌肉的活动反应迅速,同时收缩力加强,再加上气沉丹田,以气催劲,以声助力,这样发出来的劲才会成为鸣鹤拳里的那种“颤劲”。
鸣鹤拳套路
鸣鹤拳,是鹤拳的一种,形象似鸟衔理羽毛状,善用掌,常发声,以声助力,故有“鸣鹤”之称。鸣鹤拳的源流始于白鹤拳,特点是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拳势激烈,上肢动作较多。身法要求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步法要求稳固,落地生根。发力时劲由足跟起,气沉丹田,腰、腿、臂贯串一气,力求顺达,讲究蓄劲。鸣鹤拳是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地的一种传统武术。其精辟的拳论和丰富多姿的拳法,深受人们的喜爱。
所以鸣鹤拳的套路以外观来说比宗鹤拳的拳势更为激烈,勇猛矫健,且富有阳刚之美。 鸣鹤拳要求在训练之时应注意头要顶、项要稳,要含胸拔背,要沉肩坠肘(这些身法在宗鹤拳里已提过不再赘述)。注意力要集中,使目光敏锐有神,动作矫捷机灵,神态安详,两足落地如生根。练时以头、身、手、足四种力势为三战之步法的根基。 鸣鹤拳跟其他三种鹤拳一样,也是以三战为其本,故练举时也应首先练好三战,而且要一年三百六十天持续不断地练,拳不离手,使之熟而生巧。巧而生妙。只有练好了三战,才能使动作协调,才谈得上手、眼,身、法、步、气、力、功的紧密配合。这就是鸣鹤拳老前辈时常说的“三战为先,端正为务”。
鸣鹤拳功法特点
宗、鸣、飞、食四种鹤拳同出一源,它们在技法和训练要求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都讲三战为基本;都讲气沉丹田,练丹田功,以气补劲。技击时都要求内外合一,借助明暗二劲。在身法上都要求头顶、项稳、拔等、松肩、松腰、松胯、提裆吊肚。手法都要求五行变化,讲相生相克。步法都要求稳固,五点金落地,落地生根,等等。但是,它们作为不同的拳种,一又各有其特点和独到之处:鸣鹤以声催力,激烈勇猛。
鸣鹤拳形象似鸟衔理羽毛状,善用掌,常发声,以声助力,故有“鸣鹤”之称。鸣鹤拳的特点是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拳势激烈,上肢动作较多。身法要求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步法要求稳固,落地生根。发力时劲由足跟起,气沉丹田,腰、腿、臂贯串一气,力求顺达,讲究蓄劲。拳诀有这么,一句话“狗法落地蓬车莲(注)鹤法全靠摇宗手。”鹤法中所谓“摇宗手”即“摇身过解”:“摇”指手法和身法的变化方式,“宗”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宗劲。鸣鹤拳也是一种鹤拳,它的发劲也离不开宗劲。鸣鹤拳在发劲后,劲力到达各关节时,有明显的“颤吹之劲”。福建人称这种动叫做“痹”(也有人称之为“吹劲”或“宗心”的)。
鸣鹤这一拳种也跟其他南拳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手上的动作较多。在技击上也讲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变化。这五种手法讲相生、相克,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火克金、水克火、上克水、木克上、金克木。根据前面这十种相生、相克,互相矛盾又互相转化的手法,在训练时自始至终都得保持着吞、吐、浮、沉的变化,还应正确配合气功的腹式呼吸。其配合方法是:吞为吸,吐为呼,浮为呼,沉为吸。
刚劲与柔劲
鹤拳拳论中有句话:“刚柔相济定心神。”对初学者来说,平时除学走步外,最重要的是将身体各关节放松,逐步消除自己身上固有的僵劲。武术所需要的劲是外行人所难以体会到,故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之说。 刚学拳的人总希望自己能尽快地掌握技巧,使动作准确,发力有劲。但“冰冻三尺,非一臼之寒。”掌握技巧也决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奏效的。初学者常由于动作不熟练,加上学时精神紧张,全身肌肉紧张僵化,各关节僵硬,上下肢动作极不协调。再加上不懂得运气,单靠自己全身用力,只能发出一种极僵硬的愚力。他们总认为练劲就是用出全身最大的力,认为日常生活中推车、拉重物、用气 力那种力便是劲了,故在练习中总是用这种发力方法。这不是武术家的发动方法,必须有意识地扭转过来。 错误的发力方法也不是一次就可以改过来,即使在已练了一段时期武术的人身上,有时还会再出现,因为这是日常生活的习惯。
因此要想练好鸣鹤拳,首先必须破坏身上这种僵劲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发劲条件反射。这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做到。除掉了身上的僵劲后,在训练时身体应保持有一种很自然的松劲,在发劲时身体各部位自然放松。当你懂得放松发劲时,说明在你身上已经开始产生武术中的柔劲了。当乘劲在你身上出现之时,也意味着你身上的僵劲已基本消除了。 只有正确地掌握了什么是劲,如何发劲,然后再靠内气与动作的配合,天天锤炼,劲才会日益增加,鸣鹤拳里所要求的“颤吹”之劲才能练成,然后才能由柔而刚,由刚而坚。 武术只有刚劲是不行的,只有柔劲也是不行的,它必须刚柔俱备,刚柔相济。拳诀讲“鹤法全靠摇宗手”,摇为柔,宗为刚。
鸣鹤拳中手法和身法的变化方式称之摇,内身发出一种极其刚强有力的弹劲谓之宗。所以说刚柔相济是正法。武术中不单是鸣鹤拳要做到刚柔相济其他南北各拳派也多是如此。只不过在不同的拳种中,技击上刚柔相济的形式和方法表现不一样而已。 在技击上过刚的手称为便手即环手,过柔的手称为软手。从攻防上来说,过刚易被柔克;过柔易被刚制。在刚与柔之间要求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钦二劲力透达。 柔应柔而不松、不软、活泼不滞,变化万千,即鸣鹤拳所要求的“摇”。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在技击时就能“触即变,发如箭”,当你一接触到攻击手时,就善于观察其攻势,即时变化自己的手法而击败对方。
鸣鹤拳主要技法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鹤拳师,使周身的动作自如协调,劲能贯穿一气,技击上能神出鬼没,首先应掌握好正确的呼吸方法及其配合。 鸣鹤拳在训练时也以套路出现,如练三战后还得转入四门(即方向打四方)。在套路训练中体力消耗大,有起、伏、转、拆,上、下、左、右出入,还得配合吞、吐浮、沉,变化也十分复杂。在呼吸时,多以胸式呼吸引向腹式呼吸,当胸式呼吸受到一定限制时.就多以腹式呼吸为主,有时由于动作上的要求使腹肌十分紧张,又多侧重于胸式呼吸,有时还得阔气。这些正确的呼吸形式、乃是保证正确运动的重要因素。同样,正确的动作也可以提高呼吸机能的水平,提高人体的换气量,增强人体各器官的机能。
鹤拳代表人物与传奇
谢如如(1852至1930年),字崇祥,长乐县首占乡岱边村人,13岁随父迁居福州台江星安桥畔,在宝美斋鞋铺学艺,业余向“潘屿八”林达崇学罗汉拳。如如继承师传,结合自己身材矮壮情况,以鹤拳为主,创造出刚柔并行注重“三战”的拳法,因运气时声如鹤鸣,遂命名为“鸣鹤拳”。25岁时广收门徒,如如白天做工,晚上授拳。清光绪三年至六年(1877至1880年)间,寓居福州的琉球人东恩纳宽量拜如如为师。后来回到琉球,成为日本刚柔流空手道宗师,其拳理、拳法均与鸣鹤拳相通。光绪九年(1883年)起,如如正式开馆授徒。在49年的武术生涯中,收徒众多,成为福州鸣鹤拳的宗师。拳术传播到30多个国家。1990年6月,日方在福建省体育中心为其建立显彰碑。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大黄[草本植物中药名]
大黄[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之中药学一一攻下药,萝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或药大黄等的根茎。 处方用名:生军 生川军 生锦纹 生大黄 制军 制川军 制大黄 酒川军。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 【功效】 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临床应用】常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剂,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症,大黄泻下通便、清除积滞,故可用于大便不通及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溏而不爽等症;又因它能苦寒泄热,荡涤肠胃积滞,对于热结便秘、舌苔黄腻或焦黄起刺、高热神昏等。 -
紫砂壶中国十大经典器
紫砂壶中国十大经典器供春壶·供春壶以外形似银杏树瘿状而得名。壶身作扁球形,泥质成素色,凹凸不平,古绉满身,纹理缭绕,寓象物于未识之中,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壶盖止口外缘刻有 -
明代名医龚廷贤
明代名医龚廷贤: 龚廷贤(1522~1619)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金溪人今属江西,[明金溪霞澌龚家∽今合市乡龚家人]。父龚倍,曾任太医院医官。自幼承庭训,随父习医,尝谓:良医济世,功同良相。故勤研《内经》、《难经》及金元诸家学说,久之贯通医理,遂以医鸣。临证遵古而不拘泥,治多奇中,因愈鲁藩元妃之疾,入御医院任太医。是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 -
中国国家区域地理【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区域地理【国家地理】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中国国家地理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世界地理的东半球和北半球,中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总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