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茶道文化 >
武夷岩茶起源
2019-11-20茶道文化 3276人已围观
简介武夷岩茶起源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有摩崖石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处、珠濂洞一处(也有入叫水谦洞),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游记和调查都没有交代清楚这几处大红袍更具体的地点、属哪个寺庙茶庄、是否是同一种或同名不同种、茶树特征是否一样以及品质如何。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一文中提到马头岩的磊石盘陀有大红袍的,而记录大红袍采制全过程的却是九龙窠大红
武夷岩茶起源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有摩崖石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处、珠濂洞一处(也有入叫水谦洞),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游记和调查都没有交代清楚这几处大红袍更具体的地点、属哪个寺庙茶庄、是否是同一种或同名不同种、茶树特征是否一样以及品质如何。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一文中提到马头岩的磊石盘陀有大红袍的,而记录大红袍采制全过程的却是九龙窠大红袍那3株。1958年陈德华在福建长乐一中时,看到该校美术老师陈礼调到武夷山写生时画的九龙窠大红袍也是3株。1962年春中茶所从武夷山剪取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种植的也是九龙窠那3株大红袍。1964年春,福建茶叶研究所谢庆梓等二入来武夷山时,也是由陈德华陪同前往九龙窠剪取那3株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社口。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陈德华主持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广工作,对当时的岩茶产区天心大队(在大队长全程陪同下)逐村、逐户进行调查,对有关国营场及有关前辈、茶人也是多方了解,其中对大红袍茶树没有入提出天游岩、珠濂洞(或水濂洞)或马头岩的磊石、盘陀等处有此树存在。从武夷山著名的四大名丛茶树看,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各有其特点,水金龟茶树是生长在大路旁,白鸡冠茶树本身特独一无二,嫩叶淡黄色时间长达50天左右。铁罗汉生长在鬼洞,树高达3.3米,而大红袍则是生长在九龙窠悬崖峭壁的半山腰,传说1927年,天心寺僧在茶树旁刻了“大红袍”三个字,当时在武夷山仅此茶树刻有名字,传有一达官贵人为了能得到大红袍真品,曾在离大红袍茶树不远处盖了一座小木屋住入看护(小木屋前几年失火被烧),以便在采制过程全程跟踪监督,但最终还是未能得到真品,天心寺僧为保护大红袍可谓用心良苦。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许多传言都无法证实除九龙窠半山腰的几株大红袍外,还有其他大红袍存在。事实上,武夷茶区还未听说有不同品种的大红袍存在。从品质验证大红袍为茶王当之无愧。福建省茶叶研究所曾对武夷山众多名丛进行品质筛选、鉴定,最后首推大红袍。近几年武夷茶区新开采的大红袍茶叶品质大多反映出该茶种种质特征优异,尤其在2005年春茶期间多雨天气的情况下,各地种有大红袍的茶农大多认可其品质。其中有一位专家制作闽南型乌龙茶的茶人,第一次采制完大红袍就惊叹其品质的优异。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茶圣陆羽
茶圣陆羽中国是茶的故乡,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除了朝廷的提倡、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因素外,被尊为「茶圣」,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更应居首功。陆羽如何能从一个弃 -
武当派拳法与功法
武当派拳法与功法:武当武术功法内容种类繁多,浩如苍海,功法世代相继,融汇了医儒释道诸种功法,每种功法都包含了命功的练习和性功的启迪,以及性命双修的高深境地。有来源于道家的丹元大道之法,也有释教的四禅八定之功,以及贤侠剑道的武技密术。历代授艺均为单传,仅武库妙说记载的第一洞天真品,即有二十四种奇兵演练,七十二个禅桩变化行功。 传统的功法有:桩功,内功掌法、肘法、腿法、元图、分筋错骨、阵法、器械等,以及秘而不宣之功。桩功有:太乙十三桩、玉环桩、三才桩、盘古桩、老子犀牛桩、罗天真 -
马缨丹【草本植物中药名】
马缨丹【草本植物中药名】 马缨丹[mǎ yīng dān] 别名:五色梅、五彩花、如意草、臭草。 马鞭草科、木兰纲,唇行目,维管植物门,马缨丹属的一种草本植物。 药用价值:马缨丹的花、叶、根可作药用,具有清热止血、祛风止痒、解毒散结的功效,可治疗肺痨咳血、腹痛吐泻、湿疹皮炎、跌打损伤、感冒发热、胃火牙痛、伤暑头痛等病症。 -
中国六大茶系
中国六大茶系中国茶品种繁多,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工艺、不同地域可划分为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这些基本茶类随发展潮流与人们生活需求进行作原料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有花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等随传统文化的影响祖国茶文化在不断延伸发展,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茶人,创造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人不断的革命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运用最广泛、认知度最高的当属中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