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唐诗 【唐朝诗歌通称】
2021-10-23民俗文化 1525人已围观
简介唐诗【唐朝诗歌通称】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华文化宝典,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
唐诗 【唐朝诗歌通称】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华文化宝典,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风格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通背拳【传统武术拳种】
通背拳【传统武术拳种】通背拳又称通臂拳,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繁多,起源不一,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在传统武术中源远流长,流传十分广泛。此拳势无定势,行无定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刚柔、虚实、快慢、阴阳相互制约、相互转变。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背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除“白猿通背”外,还有“五行通背”“北派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臂等,较早流传于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属于通背拳系中的一个流派。 -
红茶加工工艺
红茶加工工艺萎凋萎凋分为室内加温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萎凋程度,要求鲜叶尖失去光泽,叶质柔软梗折不断,叶脉呈透明状态即可。 揉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使用双脚揉茶。50年代采用铁木结构双桷水力揉捻茶机。至60年代,揉捻这一工序又加以改进,采用了铁制55型电动揉捻机,提高制茶效率。揉捻时要使茶汁外流,叶卷成条即可。 发酵发酵,俗称“发汗”,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指将揉捻好的茶胚装在篮子里,稍加压紧后,盖上温水浸过的发酵布,以增加发酵叶的温度和湿度,促进酵素活动,缩短发酵时间 -
闽侯五奇山
五奇山地处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境内,南连永泰西北紧接闽清是两乡三村交汇处,五奇仙山地理位于闽侯县洋里乡梧洋村,地处白沙镇与洋里乡交界处,海拔一千多米,云雾缭绕在山顶之巅有座五奇山仙君殿,因山峦五岳连峰如五指,故称“五奇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险、高、奇、美,雄伟壮观------。 -
传统中医房事养生
传统中医房事养生中医养生历史源远流长,方法丰富多彩,实践卓有成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华养生宝典的中医重要典籍。《黄帝内经》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养生智慧,是中医养生学乃至整个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该书中确立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提出了审因施养、形神共养等重要原则,内含丰富的针灸、气功、按摩、温熨、天然药物等养生方法,对后世养生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后世医家和养生家的必研经典,也是我们学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