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龙行武术
2019-11-20武术文化 1378人已围观
简介龙行武术龙行武术,是中华武术花苑中焕发异彩的一颗奇葩。是黑龙江省传统武术地方拳种之精华。龙行武术,是表现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体、艺、用三者兼备而又自成体系,个性之新的一门武术拳种。龙行武术它孕育于二十世纪初期,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祖国北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这块黑土地上,经不断地改革、创新和努力发展而深得人们的喜爱。它是刘志清老师集终身所学武功,博采众家之所长,本着“古为今用”的思想,以中国古老传说中的“龙”的精神气势和文化为武术意识,以具有攻防含义的技击动作为技术主要素材,通过自然流畅的手法
龙行武术
龙行武术,是中华武术花苑中焕发异彩的一颗奇葩。是黑龙江省传统武术地方拳种之精华。龙行武术,是表现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体、艺、用三者兼备而又自成体系,个性之新的一门武术拳种。
龙行武术它孕育于二十世纪初期,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祖国北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这块黑土地上,经不断地改革、创新和努力发展而深得人们的喜爱。它是刘志清老师集终身所学武功,博采众家之所长,本着“古为今用”的思想,以中国古老传说中的“龙”的精神气势和文化为武术意识,以具有攻防含义的技击动作为技术主要素材,通过自然流畅的手法、步法、技法等武术动作来体现“龙”在中国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臆象。将“游龙”入海、戏水、云游的磅礴气势,有机地糅合于武术套路演练之中,使人与“龙”情感交融,浑然一体。它不单纯追求、模仿“龙”的形态,而是以渲染“龙”的精神气势和龙文化,来揭示龙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象征,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象征。并以此来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让习练者一想到“龙”的那种昂头于云端、潜身于波涛、飞腾于雷鸣电闪之间等景象,顿时浑身充满力量,迸发激情;振奋精神,备受鼓舞。
以渲染“龙”的精神为武术情感,以武术套路的演练形式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别于其它武术套路的风格特点,故称之为“龙行武术”。龙,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古老的图腾,民族的象征,中国的象征,又是几千年来激励人们奋斗的象征,是吉祥,美好的征物。今天,龙又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自强奋发、创新开拓精神的象征和标志。全世界都把中国人称为龙的传人。
龙,它虽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古老的中国人民却赋予它形象和永恒的生命力。是传说得既神奇而又伟大的,一种被高度神化了的灵物。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从大自然宝库中获得启迪,充分发挥想象力而集各种飞禽走兽之美于一体,根据自己的意愿而想象出来的最具有神力的人文动物。人们一直把它当作吉祥与精神力量的化身,相信它会给人间带来幸福。同时,又寄寓着民族的理想、气质、情操与尊严、意志与力量。龙,虽说是虚幻的神物,但它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却是“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它腾云驾雾,翻江倒海,上得天、入得水,气势磅礴,无所不能;它飞舞盘旋,上下翻腾,行云布雨,雷厉风行;身无定形,体无常态,来去自由,神通广大,有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理想;是“力”与“美”的化身。在中华大地上有关龙的传说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人们对龙的热爱,就是对生活和美好的爱,是对美好理想追求与期盼。龙的文化是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高度艺术水平,其精神永恒。
龙行武术,就是以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游龙形象,因意因法而取名。龙行,顾名思义,就是“龙”的运动。换言之,“龙” ,为精神意念,为养性之术;“行” ,为肢体活动,为运动之道。内在的精神意念与外在的肢体活动的整体高度和谐统一,是符合“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武术基本原则。龙行武术遵循了这一原则,将“龙”的精神气势和文化内涵,深深地渗透到演练者的脑海里,在演练龙行武术套路时,演练者的拳打脚踢,翻转回环,腾挪起伏,左右盘旋,里外穿挂等外在的武术动作,寓意“龙”无定形,张牙舞爪、翻江倒海;腾云驾雾、遨游天际之势。演练者在精神意识(龙的精神气势和文化的映像)的支配下以自然流畅的手法和娴熟的技艺,自然而然地将武术的诸多动作与组合动作融于动与静,虚与实,刚与柔……多种矛盾相互变化之中而求得完美与和谐,来烘托出变化莫测,神威有力,气势磅礴的 “游龙”形象。这种以意带动,以动达意的过程就是培其本而壮其体,实其内而坚其外的过程。是内外合一、神形合一的结果。演练龙行武术套路时,人体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这不仅使演练者的外部肢体既各关节及筋骨得到了锻炼,强壮了体魄,增强了人体机能正常发展和提高对疾病的免疫能力,达到强身御敌,祛病延年的目的;而且,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也就是说以“龙”的精神气势为意念活动,来调息行气和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达到调节气血改善其内在机能的目的。同时在运动中由于不断地对“龙”形象的思维,又启迪了美的情趣,陶冶了情操,勃发向上的生机,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维护炎黄子孙的尊严等。这种心悟体练的运动使演练者在龙文化的影响下又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自重、自尊、自信、自爱的优良品质。所以说,龙行武术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武术运动。它不仅能给人“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等武术运动所带来的诸多益处,而且又是自娱自乐、陶冶情操内在修炼和展示龙文化的武术运动。这项运动可以使演练者在充分展示身体运动艺术效果美和表现出生命力美的氛围中展现出龙的魂魄、龙的神韵、龙的灵活多变的磅礴气势,使观者、练者同时产生共鸣,在富有诗章韵律的运动中,在美的品尝与享受中感悟到中华武术文化和龙文化的意蕴。提升自身的品位修养,达到既练拳,又练人,内外兼修的目的。
龙行武术,以个人演练套路的形式为主,也有对练套路。其拳、械套路的每一项编排,从起势到结束始终贯穿着一条犹如游龙戏水、云游、入海的主线。它们共同遵守的法则是:精神贯注,神发于目,手眼相随气势威;动作优美,舒展大方,衔接流畅,有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步法多变,走为主线;腰轴肩垂,周身圆活,身械协调,非曲非直活如龙;阴阳转换,变化多端,节奏鲜明,快慢相间;布局合理,纵横交错,曲直回环,大可尽大,小可拳打卧牛之地或原地盘旋;劲力隐内而不显于外,拧裹抖弹冷脆寸,柔中寓刚随机变。可谓“用力而不见力,山亦不能阻也”。套路总计有二十多项。其中龙行二路刀、对劈刀还正在完善中。代表套路有龙行剑、云龙剑、龙行刀、龙行拳、盘龙棍、龙行双钩、龙行对剑等。这些龙行武术套路演练起来犹如蛟龙戏水,云海翻腾。尤其是反手剑、倒把剑、撒手剑和左右换把刀等独特动作更是锦上添花,光彩夺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是气势夺人,精神感人,形象娱人。深受武林中人的赞叹。这种以武术特有的攻防动作与手法、技法辅之游龙气势而组成的完整武术套路,练习时是可因人而宜的。速度可快可慢,姿势可高可低,劲力可疾可缓,意念可大可小,强者快,弱者慢,老幼者可高、可缓,青少年者可低、可疾;又不受场地大小的限制。所以,它具有良好的普及性。是男女老少随时随地都可学习,锻炼的武术拳种。
龙行武术,有自己完整的练功方法和主要基本功法及基本动作练习。要想练好龙行拳、械套路,除了对龙文化不断地加深理解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武术技能。先打好武术基础,从基本功练起。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首先要从周身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眼神入手,特别是注重长拳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当有了一定武术基本功基础后,便开始学习龙行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基本功法,逐渐以龙行步法配合龙行手法及各种器械的组合动作持之以恒地不断练习,方可熟中生巧,身械协调。然后再进行套路练习。万万不可急于求成,求多、求难,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知半解,学些皮毛便固步自封,不求进取。总之,学会容易练好难。要想根深叶茂,练好龙行武术套路就必须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好环境下,多学习、了解龙文化,发扬龙的精神,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在遵守社会公德的前提下先苦练武术基本功,打好功底儿后逐步提高技艺。拳谚说:“要练武,莫怕苦,要练功,莫放松。”,“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附子[草本四君药之一]
附子[草本四君药之一] 附子[中药名称]。入药部位植物的肥大块根。性味: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经:归心、肾、脾经。功效: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通十二经脉之功能。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附子是植物乌头的子根,乌头的母根就叫乌头,乌头的块根叫天雄,这是一家三口,三年生为附子,四年得乌头,五年为天雄。附子、天雄是同一种植物,一般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是附子。附子是幼小根为侧子,附子未生幼根者称为天雄。 -
鹤拳【中华武术地方拳种之一】
鹤拳【中华武术地方拳种之一】鹤拳原称白鹤拳,是中华武术地方拳种之一,属南拳拳系的一种。分宗鹤(即宿鹤)、鸣鹤、飞鹤、食鹤(即朝鹤,又名痹鹤)等四种不同的拳种派系,但又属同宗,是我国南拳中的一朵奇葩。由方七娘揉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中,经数年揣摩衍化而出的别具一格的拳法,创拳于清康熙(1662-1723)年,方七娘原籍浙江丽水人。始创于福建霞浦发源于永春,多流传于永春、福州、福清、长乐、莆田、连江,宁德一带,正宗的白鹤拳,相传由永春方氏七娘创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流传至今已演变为宗鹤(即宿鹤 -
茉莉花茶的养生营养价值
茉莉花茶的养生营养价值茉莉花茶,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 根据我国中医学及现代药理学对茶叶的保健功效研究认为:茶叶苦、甘,性凉,人心、肝、脾、肺、肾、 -
马齿苋的药用食疗秘法
马齿苋的药用食疗秘法马齿苋又名五行草,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都有较强抑制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誉又中草药的中医宝典之称。夏秋之季,用它治疗的病症有:糖尿病,肠炎、痢疾、尿血、尿道炎、湿疹、皮炎、赤白带下,各种痈肿,疮疖、乳痛、痔疮出血、毒蛇咬伤以及肺结核等。 【食疗功效】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杀虫杀菌、利水去湿、通淋、凉血止血、除尘杀菌。主治疖、痈、恶疮、肺痈、肠痈、丹毒、乳腺炎、急性肠炎、热痢脓血、痔疮出血、淋症、便血、血淋、崩漏、产后子宫出血发热者、肾炎、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