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崆峒派门派掌门
2021-10-23武术文化 4768人已围观
简介崆峒派门派掌门崆峒派在对身份地位的的称呼上有别于其他门派。在一个门派,身份权利最高者,少林称为“住持”。武当峨眉等大多数都称为“掌门”,而崆峒派管其称做“掌派”或“掌派人
崆峒派门派掌门
崆峒派在对身份地位的的称呼上有别于其他门派。在一个门派,身份权利最高者,少林称为住持。武当峨眉等大多数都称为掌门,而崆峒派管其称做掌派或掌派人,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崆峒派有八个掌门人,即飞龙门掌门、追魂门掌门、夺命门掌门、醉门掌门、神拳门掌门、花架门掌门、奇兵门掌门和玄空太极门掌门,但他们只负责管理本门下的弟子,八个掌门是平级关系,不互相管辖,由于玄空门武功基本是掌派人独修的功夫,所以玄空太极门的掌门基本也就是下一任的掌派人了。而比八个掌门身份再高一级的就是掌派了。
按崆峒派的山门规戒,每代掌派不能有工作,一生只能专门从事传授和弘扬崆峒武术。
而在崆峒派早年的门规中又有传授和开派一说。按照掌派人的传代数,逢单(即第一代、第三代等)叫传授,逢双(即第二代、第四代等)叫开派。传授武功,就是师父尽量将所有武功传授徒弟,不使其失传。一个师父至多不超过十六个徒弟。所谓开派呢,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各地方都要有一定数量的徒弟练我派的武术。按规矩,先开派的地方入门早的为师兄,后开派的地方入门晚的是师弟,而不以武功高低分师兄师弟。
崆峒派还有一个规矩,就是每个徒弟所传的武功都是不一样的,分为一、二、三等。除徒弟外,还要有十个开山门弟了。他们必须是从优秀的徒弟中选拔出来的,授以崆峒派高级武功,做为掌派者的助手。传授一个徒弟武功的时间,一般为三年。但每位掌派要到各地去传授武功,来回走动。所以,三年时间是指师父实际指导的累计的三年时间,三年满,方可出师。
各代介绍
第一代 飞虹子 唐朝甘肃
第二代 飞绥子 宋朝甘肃
第三代 云离子 元朝甘肃
第四代 飞云子(黄衫客) 明朝甘肃
第五代 眉姑(女) 清朝四川
第六代 飞尘子(曲一洪) 清朝四川
第七代 陆尘子 清朝湖南
第八代 袁一飞 清朝广东
第九代胡飞子(胡惠民) 民国浙江平湖
第十代燕飞霞(王进)吉林
第十一代白义海甘肃平凉
花舞影(女) 日本东京(日本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师承燕飞霞,亦是燕飞霞的妻子)
崆峒派掌派人的选择标准和武侠小说中的不同。据说崆峒派掌门要求必须精练8门功夫,学全118种套路,这118套武术刚柔风格不同,一人很难适应。能全部精练者为武学奇才,方能成为掌派人。没有这样的奇才,这一时期就没有掌派人。所以1000多年来,崆峒派武学未断,但是掌派人却没有几个。这一说法听起来虽然有些匪夷所思。
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已随鹤西去,其中前九代侠踪无从考究,即使是传说,也极少保留至今,后人能记住的也就是通过口碑传下来的掌派人名字。而燕飞霞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武学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他16岁就在第一届全国武术比赛(1956年)中夺冠,17岁在缅甸举行的世界武术大赛中独得5项冠军。
崆峒派掌门人白义海,回族,甘肃平凉崆峒区人,因为生长于崆峒山下,自小便对崆峒武术耳濡目染,7岁时跟随时任平凉武术协会主席的舅父马明星学习传统武术;后拜西北崆峒武术名家兰振清学习飞龙刀、双刀进枪对练、剑、棍、枪、九节鞭、两节棍、绳镖、佛尘、扇、石锁功、弹腿功、小洪拳、母子拳、崆峒对练、双鞭进枪、金钟罩、硬气功、街头防暴术、擒拿等,1995年拜东渡回国的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为师,系统的学习了崆峒派武术。2005年师傅燕飞霞逝世后,白义海接任崆峒派传承大印。近年来,白义海先后亮相于武侠文化节、中华武术高峰论坛、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武医养生学术研讨大会、《体育人间》、《天天向上》、《非常了得》、《武术大家访谈录》等大型武术、娱乐类节目,使这一保守的武术门派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对于崆峒武术的弘扬有着不可磨灭功绩。
习武历程: 白义海出生于武林世家,成长于崆峒山下,自幼跟随舅父马明星(平凉武术协会名誉主席,父亲马恒福在解放前获擂台冠军,得蒋介石颁发的中正剑殊荣)习练传统武术,从小显现习武天赋。1992年在甘肃平凉开办首家崆峒武术馆,成为当地年轻的武术馆长。
白义海三十余年来,师从西北武术名家兰振清老先生八年,学习飞龙刀、双刀进枪对练、剑、棍、枪、九节鞭、两节棍、绳镖、佛尘、扇、石锁功、弹腿功、小洪拳、母子拳、崆峒对练、双鞭进枪、金钟罩、硬气功、街头防暴术、擒拿等,师从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十年,学习崆峒飞龙门、神拳门、玄空门(崆峒派秘传之宝,多为历代掌派人独修之法)、崆峒太极推手、崆峒劲道等,后又学习研究截拳道、跆拳道、散打等,成为崆峒掌派传承人。
白义海认为崆峒派的每一个弟子,入门之前,必须了解崆峒的历史,了解更多的佛儒道根源,只有真正懂得崆峒派道文化根源的人,才会真正领悟崆峒武术,将崆峒武道灵魂文化传承下去,即所谓同道者才会同舟共济。
三十年来,白义海将习武精髓揉和演练成为具有当今特色的崆峒武道近身防卫术,传授于官兵特警、女士,使崆峒武道近身防卫,走进大专院校,走进武医同时普及崆峒武道近身防卫术和倡导的崆峒太极养生,让各类人群学以至用,使崆峒奇葩遍地开花。
近年来,中华崆峒武道联盟结盟了各界社会力量,在北京、佛山、深圳、广州、惠州、东莞、香港、台湾、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发展和弘扬崆峒武道,如今已重点转站北京,为进一步开展在国际文化领域上的交流宣传,崆峒武道联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将结合中国传统书画(具代表性的中国孔子书画)、中国国际友好文化节(各国驻华使节各种活动)和中美华人书画协会等,以画演儒。中国崆峒派传统武术文化将以武演道,为传扬千年传统文化共同开辟先锋,打造国际性特色的文化交流平台,让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全世界,让世界更深层次了解中国。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草本肠道清洗剂马齿笕
草本肠道清洗剂马齿笕它是“肠道清洗剂”,吃它防便秘,肠癌绕道走,是中医药草本的中医宝典。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大,很多人患上了便秘的症状,不仅影响生活也影响 -
古法榨油【民间传统手工榨油】
古法榨油【民间传统手工榨油】每年农历四月到六月,是压榨油菜籽油的时候,老油榨坊整修一新,茶油或菜籽油的浓郁香味飘散,传承了几十代的手工古法作坊又开始运作如初。古法的操作方法:炒、磨、碾、蒸、踩、撞,这是压榨的古老手工制油方法,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古法榨油,严格按照传统工艺,代代口耳相传,一丝不苟,今天人们保留下来的每一道工序,和三百多年前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仍然完全吻合。乡里人称榨油为“打油”,到了打油的时候,农户们挑着脱粒后的菜籽或茶籽果来到油榨,交给打油的师 -
葛根[藤本植物中药名]
葛根[藤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豆科落叶藤本植物粉葛的根。华夏宝典之发散风热中药,藤本植物、豆科粉葛的根部用药。 处方用名: 粉葛根 煨葛根。 性味与归经: 甘、辛,平。入脾、胃经。 功效: 解表、透疹、生津、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之功。 临床应用: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用药须知:葛根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但脾胃虚寒者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
福鼎白茶历史与传说
福鼎白茶历史与传说白茶源自远古,白茶是中国六大类茶之一,但茶分六大类却是现代的事。因此,我们认定一种茶是不是白茶,不应该看它是不是叫白茶,而应该看它是否符合白茶的定义,即“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方法制作的茶。陆羽《茶经》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得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结论,告诉我们茶起源于远古。无独有偶,福建太姥山地区也流传一个相类似的神话传说:说尧时有一女子,居才山(今太姥山)种蓝,人们称其为“蓝姑”,见山下麻疹流行,便教人用茶治病救人,由此感动上苍,羽化成仙,后人尊其为“太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