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茶道文化 >
茶道与艺术
2019-11-20茶道文化 1540人已围观
简介茶道与艺术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同时,历朝历代也涌现出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中国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仅古诗词一项,总数在2000首以上.现在能看到最早的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是杜育的《荈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2800部诗歌作品中,与茶有关的有60首。而他本人也是品茶行家
茶道与艺术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同时,历朝历代也涌现出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中国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仅古诗词一项,总数在2000首以上.现在能看到最早的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是杜育的《荈赋》。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2800部诗歌作品中,与茶有关的有60首。而他本人也是品茶行家,一天到晚茶不离口。
唐代诗人卢仝所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北宋范仲淹作《斗茶歌》描绘了茶文化在当时的盛行。
北宋·苏轼《汲江煎茶》描写诗人在月明之夜亲自用大瓢汲取活江水烹茶的情景: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
茶文化散文
关于茶的散文、小品文、书信等很多,著名的有
柳宗元《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
刘禹锡《代武中丞谢赐新茶表》
吕温《三月三日花宴序》
皮日休《茶中杂咏序》
苏东坡《叶嘉传》
唐庚《斗茶记》
张岱《闽老子茶》
张岱《阳和泉》
张潮《中冷泉记》。扬子江金山寺的中冷泉历来有名。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张潮生动地描写了自古到金山寺吸中冷的僧侣、道士胸中皆带仙气。金山寺上有一口中冷泉井,有瓦亭覆盖,盘龙石栏,寺僧纷纷汲水,为当时来到烧香拜神的几万香客备茶。那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冷泉。一位道士带领张潮攀登嶙嶙的乱石,到山顶看见一面石壁,刮去青苔,露出几行字,说真正的中冷泉,在郭璞墓间,必须在子午两个时辰,用特制的铜瓶,用长索拴住,放下郭璞墓间的石窟中汲取。张潮跟随道人答乘夜行船,两天后到了闰州。午夜,小舟直奔郭璞墓,在江心石堆中,有一个黑洞洞的石窟,道人大喊“这就是中冷窟!”
茶道书法
著名的茶帖有:
唐怀素《苦笋帖》
宋苏轼 啜茶帖
宋《季常帖》《新岁展庆帖》
宋蔡襄《精茶帖》 、《天际乌云帖》
宋米芾《笤溪帖》
宋赵令畴《赐茶帖》
清金农《玉川子嗜茶帖》
茶画作品
著名的茶画: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唐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大画家阎立本根据唐何延之《兰亭记》所作。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的第子袁辩才的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在喝茶,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舌,失神落魄,人物表情刻画入微。
唐周昉调琴啜茗图唐周昉《调琴啜茗图》
元赵元《陆羽品茶图》
元赵孟頫《斗茶图》、《茶榜》
元倪云林《龙门茶屋图》
元颜辉《煮茶图》
元胡廷 《松下烹茶图》
元钱选《卢同煮茶图》、《品茶图》
明丁云鹏《玉川烹茶图》,
明文征明惠山茶会图明文征明 《惠山茶会图》。《惠山茶会图》 描绘文征明和几位诗友在有“天下第二泉”之称的无锡惠山泉品茗。二人在茶亭泉井边席地而坐,文征明展卷颂诗,友人在聆听;古松下一茶童备茶,茶灶正煮井水,茶几上放着各种茶具。中国文人至爱的高山、流泉、古松、友谊,尽在以茶会友中。
明唐寅《事茗图》、《卢同煎煮茶》
清胡锡圭《洗砚烹茶图卷》
清高凤翰《天池试茶图》
清高翔《煎茶图》
著名茶学专著
唐陆羽的《茶经》
唐张又新的《煎茶水记》
唐苏廙的《十六汤品》
宋蔡襄的《茶录》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
宋熊蕃 的《宣和北苑贡茶录》
宋审安的《茶具图赞》
明朱权的《茶谱》
明顾元庆的《茶谱》
明屠隆的《茶说》
明许次纾的《茶疏》
明程用宾的《茶录》
明冯时可 的《茶录》
明闻龙的的《茶笺》
明周高起的《洞山岕茶系》
明 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
清刘源长的《茶史》
清余怀的《茶史补》
清冒襄的《岕茶汇钞》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羌活[草本植物中药名]
羌活[草本植物中药名] 羌活【药用-解表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福氏羌活的根茎及根。 处方用名:羌活 川羌活。羌活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入膀胱、肾经。功效: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羌活,其性温,解表散寒、祛寒湿,临床常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无汗、寒湿痹、上肢风湿疼痛。【华夏宝典/编辑部】 -
八卦掌代表人物
八卦掌代表人物董海川八卦掌为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所创。董海川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清光绪九年春二月诸弟子于东直门外小牛坊村的坟前立碑纪念,先后建有碑文四座。因文革中遭受破坏,经李子鸣先生等人倡议,八卦掌门人共同努力于1980年迁至北京万安公墓,并立碑为记。“董先师墓志”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少任豪侠,不治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日骋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 -
普洱茶冲泡步骤好坏的辨别
普洱茶冲泡步骤与好坏的辨别: 1、备具:准备好茶具及普洱茶 2、温壶涤具:先用滚水烫热茶具,主要起温壶温杯的作用,同时可以涤具,随后放入茶叶; 3、投茶:将普洱茶小心置入壶中? 4、润茶:冲入约茶具容量1/4的滚水,然后快速倒去,以此清洗茶叶中的杂质,并且唤醒茶叶; 5、冲茶浸润: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冲泡时间。 6、分茶:头道。倒沸水冲泡10秒左右,出茶水到公道杯中,滤网放到公道杯上,过滤碎茶,然后再分别均匀的分入小杯中,温了就可以喝了。 a.每次泡好要倒入公道杯里慢慢喝,不能泡在壶里 -
附子的临床应用与配伍
附子的临床应用与配伍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是一味著名的常用扶阳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和非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具有强心和镇痛作用。中医认为附子有回阳救逆,温肾阳,祛寒止痛等功能。主治阳虚厥逆,大汗亡阳,阴盛格阳,虚寒吐利,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阴水浮肿等一切沉寒痼冷之证。【华夏宝典】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